词典 冤狱 冤狱的意思
yuān

冤狱

简体冤狱
繁体冤獄
拼音yuān yù
注音ㄩㄢ 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uān,(1) 屈枉,无故受到指责或处分。【组词】:冤枉。冤屈。冤案。冤狱。冤愤。伸冤。鸣冤叫屈。(2) 仇恨。【组词】:冤头。冤家。冤孽。(3) 欺骗。【组词】:不许冤人。(4) 吃亏,上当。【组词】:冤大头。花冤钱。

yù,(1) 监禁罪犯的地方。【组词】:监狱。狱吏。狱卒。地狱。越狱。(2) 罪案,官司。【组词】:冤狱。文字狱。断狱。狱讼。

基本含义

指冤枉的案件或冤屈的狱中之事

冤狱的意思

冤狱 [yuān yù]

1. 指受人冤枉、诬告而定的罪。

[verdict; miscarriage of justice;]

冤狱 引证解释

⒈ 犹冤案。

《汉书·魏相传》:“遣諫大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风俗,举贤良,平冤狱,冠盖交道。”
唐 骆宾王 《萤火赋》:“知战场之有燐,悟冤狱之为虫。”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疑自 宋 相传有十五贯冤狱。”
张书绅 《正气歌》四:“在这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冤狱遍 中国,冤案堆如山。”


国语词典

冤狱 [yuān yù]

⒈ 冤诬的讼案。

《汉书·卷七四·魏相传》:「遣谏大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风俗,举贤良,平冤狱,冠盖交道。」
唐·骆宾王〈萤火赋〉:「知战场之化燐,悟冤狱之为虫。」


冤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丘园释义:⒈家园;乡村。《易·贲》:“六五,賁于丘园,束帛戔戔。”王肃 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孔颖达 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后以“丘园”指隐居之处。汉 蔡邕《处士圂叔则铭》:“洁耿介於丘园,慕七人之遗风。”《旧唐书·刘黑闼传》:“天下已平,乐在丘园为农夫耳。起兵之事,非所愿也。”清 方文《宋遗民咏·刘会孟辰翁》:“羣荐不入官,丘园从所好。”⒉指隐逸。唐 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臣知其忠,然非是丘园之贤,道德之茂。”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上:“上每临朝,多令征四方丘园才能学术,直
    • 2.
      五月飞霜释义:借指冤狱。
    • 3.
      信地释义:军队驻扎和管辖的地区。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四折:“这 黄芦荡 就是 屠世雄 时常屯扎的信地,因此不曾另拨巡视的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冤狱》:“指挥 张国维 奉兵部令司游徼,而信地内盗戕国戚,惧且受谴,驰往求盗不得。”《明史·宦官传二·高淮》:“吏部尚书 李戴 、刑部尚书 萧大亨 皆劾 淮 擅离信地,挟兵潜住京师,乃数百年未有之事。”
    • 4.
      六月飞霜释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 5.
      六条释义:汉 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颜师古 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詔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渔百姓,聚歛为姦。三条,二千石不卹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託所监。六条,二千﹝
    • 6.
      冤狱释义:冤屈的案件:平反冤狱。
    • 7.
      冤滞释义:滞留未申的冤狱。《晋书·姚兴载记上》:“兴 常临 諮议堂 听断疑狱,于时号无冤滞。”宋 苏轼《元祐三年六月德音赦文》:“切虑四方狱犴,冤滞尚多。”清 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沙门护法,人称 胡广 中庸;北府开衙,谁疏 王涯 冤滞?”
    • 8.
      巽懦释义:亦作“巽愞”。卑顺;怯懦。宋 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自 崇 观 撤藩之蔽而 炎 兴 纷和战之谋,诞谩败事而巽懦则有餘。”《明史·杨思忠传》:“诸边将惰卒骄,寇至輒巽愞观望。”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子路篇九》:“若只在不骄上用功,则且流入巽愞拘葸去。”梁启超《袁督师之冤狱》:“时(崇禎 二年)督 蓟 者为 刘策,巽懦不知兵事。”
    • 9.
      平活释义:谓平反冤狱,使受屈将死的犯人得以存活。
    • 10.
      惨絶人寰释义:人世间再没有那样凄惨的。极言惨痛之甚。老舍《蜕》:“这不仅是一点感触,而惨绝人寰的事实,是民族最大的耻辱,是每个人的仇恨。”秋耘《强者啊,你的名字叫做张志新》:“我们的国家敢于把这样一个伤天害理、惨绝人寰的大冤狱公之于众……这适足以证明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了主人的国家。”
    • 11.
      搆架释义:捏造;弄虚作假。唐 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今乃遭诬罔之罪,被搆架之词。”唐 拾得《诗》之一:“不唯贤与愚,箇箇心搆架。”
    • 12.
      文字狱释义:旧时统治者故意从文人的作品中选摘字句、罗织罪名所构成的冤狱。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均曾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实行文化专制。
    • 13.
      断冤释义:审理冤狱。
    • 14.
      林则徐释义:(1785—1850)清末政治家。字元抚、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早年任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时,整顿吏治,平反冤狱,兴修水利,成效卓著。1838年任湖广总督时被派为钦差大臣。积极主持禁烟,销毁鸦片二百三十七万余斤。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多次击退敌军。后由于投降派诬害被清政府革职,充军新疆。在新疆兴办水利,开垦农田。1845年被重新起用。1847年任云贵总督。1850年受命镇压拜上帝会起义时,在赴广西途中,病逝于广东潮州。有《林则徐集》。
    • 15.
      梁狱释义:汉 邹阳 受诬陷系狱,自狱中上书 梁孝王 辩白,终获释。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因以“梁狱”代指冤狱。
    • 16.
      楚狱释义:《后汉书·楚王英传》:“有司奏 英 招聚姦猾,造作图讖,擅相官秩,置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大逆不道,请诛之…… 楚 狱遂至累年,其辞语相连,自京师亲戚诸侯州郡豪桀及考案吏,阿附相陷,坐死徙者以千数。”又《袁安传》记 袁安 案其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后因称冤狱为“楚狱”。唐 刘禹锡《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二:“常闻平 楚 狱,为报里门高。”唐 刘禹锡《谢中书张相公启》:“袁公 之平 楚 狱,不忍錮人;晏子 之哀 越石,乃伸知己。”
    • 17.
      汙暴释义:亦作“污暴”。污滥暴虐。《明史·谢铎传》:“飭官司,而污暴益甚;恤军民,而罢敝益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躁急污暴,固乖天和;淹滞因循,亦伤民命。”
    • 18.
      治行释义:⒈为政的成绩。亦指为政有成绩。《管子·八观》:“治行为上,爵列为下,则豪桀材臣不务竭能,便辟左右不论功能。”宋 曾巩《道山亭记》:“程公 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餘功又及於此。”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良吏平反冤狱》:“胡文忠公 抚 鄂 时,尝明保 东湖 县令 张建基 之治行。”⒉施政的措施。《汉书·薛宣传》:“吏民言令治行烦苛,适罚作使千人以上;贼取钱财数十万,给为非法;卖买听任富吏,贾数不可知。”⒊整理行装。《史记·曹相国世家》:“萧何 卒。参 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 19.
      海瑞释义:(1514—1587)明代政治家。字汝贤,自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回族。曾任浙江淳安知县、户部主事、应天巡抚,因疏浚吴淞江,推行一条鞭法,受到大官僚地主的攻讦,被革职。万历十三年(1585)再起,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和南京右佥都御史,严惩贪污,平反冤狱。著有《海刚峰集》。
    • 20.
      炼印释义:戏曲传统剧目。叙革职公差杨传、李乙闻扬州萧太师横行不法,诬陷原告,乃趁新巡按陈魁回乡完婚之机,用蜡制成假印,乔装陈魁和差役,到扬州平反冤狱。陈魁到时,又于当堂炼印之时,设计以假印换真印,拿办萧、陈等后离去。闽剧整理本影响较大。

冤狱(yuany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冤狱是什么意思 冤狱读音 怎么读 冤狱,拼音是yuān yù,冤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冤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