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待罪 待罪的意思
dàizuì

待罪

简体待罪
繁体
拼音dài zuì
注音ㄉㄞˋ ㄗ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i dāi,(1) 等,等候。【组词】:待到。待旦。拭目以待。(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组词】: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例句】: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 停留,逗留,迟延。【例句】:你待一会儿再走。

zuì,(1) 犯法的行为。【组词】:犯罪。罪人。认罪。有罪。罪恶。罪名。罪魁。罪行。罪证。罪责。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罪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组词】:功罪。罪愆。罪尤(“尤”,过失,罪过)。归罪于人。(3) 刑罚。【组词】:判罪。畏罪。待罪。请罪。(4) 苦难,痛苦。【组词】:受罪。

基本含义

指等待受罚或接受审判。

待罪的意思

待罪 [dài zuì]

1. 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使以待罪为自己供职的谦词。

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当时季布任河东守。)——《史记·季布传》

[ hold a post; ]

2. 等候治罪。

待罪于朝。——《明史·海瑞传》

[ wait for punshment; ]

待罪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吏任职的谦称,意谓不胜其职而将获罪。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輦轂下,二十餘年矣。”
宋 范仲淹 《滕君墓志铭》:“予时待罪政府,尝力辩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老夫待罪锦衣,多歷年所,门户党援,何代无之?”

⒉ 等待处分;等待处置。

《汉书·匡衡传》:“衡 子 昌 为越骑校尉,醉杀人,繫詔狱。越骑官属与 昌 弟且谋篡 昌。事发觉, 衡 免冠徒跣待罪。”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臣亦胡颜之厚,可以显居荣次?乞解所职,待罪私门。”
唐 陈子昂 《为程处弼辞流表》:“比者待罪幽囚,以殞身碎首为奉。”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今 严广 报捷未可赏, 李牧 待罪未可诛。”


国语词典

待罪 [dài zuì]

⒈ 待罚。

《汉书·卷八一·匡衡传》:「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

⒉ 古代官吏常恐失职获罪,故以此为自谦之辞。

《史记·卷一〇〇·季布传》:「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儒林外史·第八回》:「我本无宦情,南昌待罪数年,也不曾做得一些事业。」


待罪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有罪释义:⒈有犯法的行为。 亦指有犯法行为的人。⒉有过错。⒊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 2.
      负罪释义:担负罪责;背负罪名:负罪潜逃。

待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伯仁释义:晋 周顗 的字。 元帝 时为仆射,与 王导 交情很深。永昌 元年,导 堂兄 江州 刺史 王敦 起兵反,导 赴阙待罪。顗 在 元帝 前为 导 辩护,帝纳其言而 导 不知。及 敦 入朝,问 导 如何处置 顗,导 不答,敦 遂杀 顗。后 导 知 顗 曾救己,不禁痛哭流涕说:“吾虽不杀 伯仁,伯仁 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见《晋书·周顗传》。后因以“伯仁”代称亡友。续范亭《吊老友杜仲虙忧国自沉》诗:“伯仁 非我杀,我竟死 伯仁。”柳亚子《摸鱼儿·自题<秣陵悲秋图>为亡友张秋石女士作》词:“捫心问,慟哭 新
    • 2.
      受辞释义:⒈听从君主的令词。《管子·形势》:“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君之运也。”《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⒉亦作“受词”。听取供词。《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膺 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 朔,付 洛阳 狱。受辞毕,即杀之。”《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黼(王黼)怒,令吏从 辅(曹辅)受词,辅 操笔曰:‘区区之心,一无所求,爱君而已。’退,待罪於家。”
    • 3.
      密熟释义:亲近熟悉。宋 苏轼《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又 秦观 自少年从臣学文,词彩绚发,议论锋起,臣实爱重其人,与之密熟。”
    • 4.
      待罪释义:⒈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使以待罪为自己供职的谦词。⒉等候治罪。
    • 5.
      戮社释义:谓杀戮于社神木主之前。语出《书·甘誓》:“弗用命,戮于社。”孔 传:“不用命奔北者,则戮之於社主前。”唐 独孤及《为张濠州谢上表》:“顷身陷凶族,待罪黄沙,戮社衅鼓,职臣之分。”
    • 6.
      拘縻释义:⒈拘禁;拘留。宋 叶适《蔡知閤墓志铭》:“虏有 杨桩,数至 光州,献攻守策,实覘我,守不悟,輒上闻。公奏拘縻内地,从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明日,庶 见 端,为言己自劾待罪,端 乃拘縻其官属,又夺 庶 节制、使印而遣之。”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庆 先拘其僕,讯之良是,乃就席上拘縻焉。”⒉束缚羁绊。宋 惠洪《次韵过醴陵驿》:“此生一寄耳,梦幻相拘縻。”金 刘迎《题刘德文戏綵堂》诗:“拘縻岂合坐冗曹,献纳直宜趋禁所。”
    • 7.
      改絃易调释义:犹改张易调。 《隋书·循吏传·梁彦光》:“臣前待罪 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餳’。臣自分废黜,无復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復垂收採。请復为 相州,改絃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参见“改张易调”。
    • 8.
      放罪释义:赦罪开释。 宋 欧阳修《乞推究李昭亮》:“将带却 保州 作过兵士人口往本家者,并许陈首,亦与放罪。”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子骏 乃自劾,詔放罪。”《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神武左副军统制 李横,以 襄阳 失守,于国门待罪,詔放罪。”
    • 9.
      束骸释义:犹自缚。表示待罪。南朝 宋 谢灵运《诣阙上表》:“是以牵曳疾病,束骸归欵,仰凭陛下天鉴曲临,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 10.
      癏官释义:旷废职守;不称积。宋 王安石《陈奇太子中允致仕制》:“尔年尚强,而疾不至乎癏官。”宋 王安石《两府待罪表》:“内不能定国家之论,以协士民;外不能成疆埸之谋,以绥夷狄……癏官若此,即罪为宜。”宋 司马光《上太皇太后谢转正议大夫表》:“伏念臣自陪机政,无补圣猷,虽夙夜以自强,惟事功之匪立,每流年之是惜,加衰疾之所婴,敢以癏官,復当懋赏,是以歷陈故实,备述悃诚。”
    • 11.
      私艰释义:谓遭父母之丧。《文选·潘岳<怀旧赋>序》:“余既有私艰,且寻役于外。”李善 注:“私艰,谓家难也。”吕延济 注:“岳 自遭父忧后,徙官外郡。”《晋书·檀凭之传》:“义旗之建,凭之 与 刘毅 俱以私艰,墨絰而赴。”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绍兴 三年七月,朱胜非 以右僕射丁母忧,未卒哭,降起復制词,吏部侍郎权直学士院 陈与义 之文也。以‘兹宅大忧’四字令翰林学士 綦崇礼 帖改为‘方服私艰’,陈 待罪而放。”
    • 12.
      胏附释义:同“肺附”。《汉书·卫青传》:“青 幸得以胏附待罪行间。”颜师古 注:“胏附,谓亲戚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作“肺腑”。
    • 13.
      脱簪珥释义:取下簪珥等首饰,表示自责请罪。 《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 鉤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汉 刘向《列女传·周宣姜后》:“宣王 尝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 脱簪珥,待罪於永巷。”亦省作“脱簪”。《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二年》:“皇后闻之,脱簪请罪。”《明史·左光斗传》:“选侍事先皇无脱簪戒旦之德,於殿下无拊摩养育之恩。”《清史稿·后妃传·世祖孝献皇后》:“及闻 姜后 脱簪事,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
    • 14.
      自诉释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自诉案件包括:(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如虐待罪;(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案件。与“公诉”相对。
    • 15.
      衅鼓释义: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孟明 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纍臣衅鼓,使归就戮於 秦。’”杜预 注:“杀人以血涂鼓,谓之衅鼓。”《左传·定公四年》:“君以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杜预 注:“师出,先事祓祷於社,谓之宜社;於是杀牲以血涂鼓鼙为衅鼓。”唐 独孤及《为张濠州谢上表》:“顷身陷凶族,待罪黄沙,几社衅鼓,职臣之分。”明 张煌言《祭延平王文》:“温禺 衅鼓,屠耆 染戕。”
    • 16.
      触忤释义:冒犯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明史.海瑞传》
    • 17.
      谢室释义:请室,待罪之室。
    • 18.
      负谴释义:获罪;被谪。唐 陈子昂《为义兴公求拜扫表》:“然臣之负谴,实陷无辜;吏议不明,以投魑魅。”唐 戎昱《赠别张驸马》诗:“一朝负谴辞丹闕,五年待罪 湘江 源。”《宋史·谢德权传》:“臣久领京务,颇虑中外观听,谓臣负谴外迁,愿稍进其秩。”
    • 19.
      贬窜释义:贬谪放逐。唐 韩愈《贺赦表》:“微臣往因论事,获谴海隅,旋沐朝奬,待罪山郡,未离贬窜之地,忽逢旷荡之恩。”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又其次如 退之、子瞻 之贬窜,孟郊、贾岛 之流落,其忧为身命也。”王汉章《题黄山谷小像》诗:“瞻公眉宇信峨然,小像当非贬窜年。”
    • 20.
      起废释义:⒈重新建树、恢复已被废置的事和物。《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 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宋 苏轼《濠州七绝·四望亭》:“敢请使君重起废,落霞孤鶩换新铭。”明 宋濂《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禪师既至,升座説法已,环顾而嘆,且曰:‘起废吾之责也,四辈其无忧。’”⒉重新起用已被贬黜的官吏。宋 苏轼《送程建用》诗:“今年闻起废,鲁 史復光景。”金 王若虚《臣事实辨》下:“柳子厚 附丽小人以待罪天子,所谓自貽伊戚者,安於流落可也,而乃刺讥怨懟,曾无责己之意,其起废之説,悲鸣可怜。”明

待罪(daiz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待罪是什么意思 待罪读音 怎么读 待罪,拼音是dài zuì,待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待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