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公执 公执的意思
gōngzhí

公执

简体公执
繁体公執
拼音gōng zhí
注音ㄍㄨㄥ ㄓ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ōng,(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组词】:公正。公心。大公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组词】:公理。公式。公海。公制。(3) 国家,社会,大众。【组词】: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组词】:公开。公报。公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例句】: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6) 敬辞,尊称男子。【组词】:海公。包公。诸公(各位)。(7) 雄性的。【组词】:公母。公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组词】:公公。外公(外祖父)。(9) 姓。

zhí,(1) 拿着。【组词】:执刃。执鞭。执笔。(2) 掌握。【组词】:执政。执教(jiào )。(3) 捕捉,逮捕。【组词】:战败被执。(4) 坚持。【组词】:固执。执意。(5) 实行。【组词】:执行。(6) 凭单。【组词】:回执。(7) 朋友。【例句】:执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简称“执”)。(8) 姓。

基本含义

公正执法,秉公办事

公执的意思

公执 [gōng zhí]

1. 指可为公证的凭据。

3. 谓公正而坚持原则。

公执 引证解释

⒈ 指可为公证的凭据。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神口开》:“唐 大中 初,有 任士元 与 宇文错 争田,俱无公执,虽经检勘,难定是非。”

⒉ 谓公正而坚持原则。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刘后 垂帘听政, 利用(曹利用 )自以亲承顾托,庶事公执。时中官依 刘氏 之势,多求徼幸, 利用 屡抑其请,由是谗嫉日至。”


公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就释义:⒈三成,三套。《仪礼·既夕礼》:“荐马,缨三就,入门,北面,交轡。”郑玄 注:“缨,今马鞅也;就,成也。诸侯之臣饰以三色而三成。”《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繅皆三采三就。”⒉犹三匝,三重。《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俞樾《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门人三就,言其多也。”⒊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书·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孔 传:“行刑当就三处: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孔颖达 疏:“行刑当就三
    • 2.
      争席释义:争坐位。表示彼此融洽无间,不拘礼节。《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郭象 注:“去其夸矜故也。”成玄英 疏:“除其容饰,遣其矜夸,混迹同尘,和光顺俗,於是舍息之人与争席而坐矣。”唐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金 元好问《上致政冯内翰》诗之二:“少日打门无俗客,老年争席有樵夫。”明 高启《出郊抵东屯》诗之四:“忽逢一田父,舍畊拜路隅。疑我是长官,恠我体貌殊……不能使争席,心愧 御寇 徒。”
    • 3.
      参録释义:参与总领。录,总领。东汉 尚书之权超过三公,自 安帝 顺帝 后,大将军及三公执政的都加录尚书事。后来帝后家专政,三公仅得参预,故称“参録”。《后汉书·安帝纪》:“夏四月丁酉,太尉 冯石 为太傅,司徒 刘熹 为太尉,参録尚书事。”《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兴元年》:“詔以 司空越 为太傅,与 顒 夹辅帝室,王戎 参録朝政。”《三国演义》第二回:“次日,太后命 何进 参録尚书事,其餘皆封官职。”
    • 4.
      奉公执法释义:奉公执法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形容办事守规矩
    • 5.
      家公释义:⒈一家之男主人。多指丈夫。《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成玄英 疏:“家公,主人公也。”汉 焦赣《易林·剥之涣》:“坐争立讼,纷纷匆匆,卒成祸乱,灾及家公。”《水浒传》第二十回:“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时疫死了,这个 阎婆 无钱津送,停尸在家。”⒉对别人称说自己的父亲。《后汉书·王丹传》:“时大司徒 侯霸 欲与交友,及 丹 被徵,遣子 昱 候於道。昱 迎拜车下,丹 下答之。昱 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晋书·山简传》:“简 字 季伦,性温雅,有父风,年二十餘,涛 不之知
    • 6.
      征系释义:古代中央机关拘囚地方官员。《汉书·袁盎传》:“及 絳侯 就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繫请室。”清 周亮工《书影》卷一:“会王孙市磔人,公执笞,狱行,立忤诸王孙;党构之,直指弗察,暴劾公,槛车徵繫。”
    • 7.
      执迷释义:⒈固执不悟。《旧唐书·王世充传》:“四海之内,皆奉正朔,惟公执迷,独阻声教。”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我员外好是执迷也,将亲兄弟教他另住,受着饥寒,今日上坟也不等他一等。”《封神演义》第九四回:“吾今奉天征讨而诛独夫,公何得尚执迷如此,以逆天时哉!”孙中山《民报周年纪念演说词》:“如果 满 人始终执迷,仍然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参见“执迷不悟”。⒉执著;着迷。鲁迅《坟·灯下漫笔》:“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
    • 8.
      检勘释义:⒈检验考核。 《新唐书·元载传》:“时拟奏文武官功状多谬舛,载 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於己。”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会昌五年举格节文》:“今诸州府所试,各须封送省司检勘。”宋 司马光《务实》:“材任相违,职业废弛,而检勘出身,比类资序,其於审官,不亦远乎?”⒉检查考定。唐 薛用弱《集异记·陈导》:“见一人庞眉大鼻,在舟检勘文书,从者三五人。”后蜀 何光远《鉴诫录·神口开》:“唐 大中 初,有 任士元 与 宇文错 争田,俱无公执,虽经检勘,难定是非。”
    • 9.
      瑞节释义:⒈即玉节。 古代朝聘时用作凭信的玉制符节。《周礼·地官·调人》:“弗辟则与之瑞节,而以执之。”孙诒让 正义:“凡玉节,通谓之瑞节。”《左传·文公十二年》:“﹝寡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下:“夫瑞节者,有五种:一曰镇圭,二曰牙璋,三曰穀圭,四曰琬圭,五曰剡圭。”⒉指瑞与节。《国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贄币瑞节以镇之。”韦昭 注:“瑞,六瑞。王执镇圭,尺二寸;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六寸;子执穀璧,男
    • 10.
      秋月如珪释义:珪:瑞玉也。上圜下方。公执桓圭,九寸;矦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以封诸矦。从重土。楚爵有执圭。秋月如珪形容秋天的月亮像珪一样的皎洁、晶莹。
    • 11.
      避竈释义:亦作“避灶”。避人而不当灶。《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成玄英 疏:“然火之人,不敢当灶。”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子一》:“舍者避席,煬者避灶。”
    • 12.
      黑老包释义:老包 指 宋 代的 包拯,以执法严明著称,尊之为 包公。传统戏曲中,包公 勾黑脸谱,故以“黑老包”指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人。

公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就释义:⒈三成,三套。《仪礼·既夕礼》:“荐马,缨三就,入门,北面,交轡。”郑玄 注:“缨,今马鞅也;就,成也。诸侯之臣饰以三色而三成。”《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繅皆三采三就。”⒉犹三匝,三重。《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俞樾《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门人三就,言其多也。”⒊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书·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孔 传:“行刑当就三处: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孔颖达 疏:“行刑当就三
    • 2.
      争席释义:争坐位。表示彼此融洽无间,不拘礼节。《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郭象 注:“去其夸矜故也。”成玄英 疏:“除其容饰,遣其矜夸,混迹同尘,和光顺俗,於是舍息之人与争席而坐矣。”唐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金 元好问《上致政冯内翰》诗之二:“少日打门无俗客,老年争席有樵夫。”明 高启《出郊抵东屯》诗之四:“忽逢一田父,舍畊拜路隅。疑我是长官,恠我体貌殊……不能使争席,心愧 御寇 徒。”
    • 3.
      参録释义:参与总领。录,总领。东汉 尚书之权超过三公,自 安帝 顺帝 后,大将军及三公执政的都加录尚书事。后来帝后家专政,三公仅得参预,故称“参録”。《后汉书·安帝纪》:“夏四月丁酉,太尉 冯石 为太傅,司徒 刘熹 为太尉,参録尚书事。”《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兴元年》:“詔以 司空越 为太傅,与 顒 夹辅帝室,王戎 参録朝政。”《三国演义》第二回:“次日,太后命 何进 参録尚书事,其餘皆封官职。”
    • 4.
      奉公执法释义:奉公执法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形容办事守规矩
    • 5.
      家公释义:⒈一家之男主人。多指丈夫。《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成玄英 疏:“家公,主人公也。”汉 焦赣《易林·剥之涣》:“坐争立讼,纷纷匆匆,卒成祸乱,灾及家公。”《水浒传》第二十回:“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时疫死了,这个 阎婆 无钱津送,停尸在家。”⒉对别人称说自己的父亲。《后汉书·王丹传》:“时大司徒 侯霸 欲与交友,及 丹 被徵,遣子 昱 候於道。昱 迎拜车下,丹 下答之。昱 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晋书·山简传》:“简 字 季伦,性温雅,有父风,年二十餘,涛 不之知
    • 6.
      征系释义:古代中央机关拘囚地方官员。《汉书·袁盎传》:“及 絳侯 就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繫请室。”清 周亮工《书影》卷一:“会王孙市磔人,公执笞,狱行,立忤诸王孙;党构之,直指弗察,暴劾公,槛车徵繫。”
    • 7.
      执迷释义:⒈固执不悟。《旧唐书·王世充传》:“四海之内,皆奉正朔,惟公执迷,独阻声教。”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我员外好是执迷也,将亲兄弟教他另住,受着饥寒,今日上坟也不等他一等。”《封神演义》第九四回:“吾今奉天征讨而诛独夫,公何得尚执迷如此,以逆天时哉!”孙中山《民报周年纪念演说词》:“如果 满 人始终执迷,仍然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参见“执迷不悟”。⒉执著;着迷。鲁迅《坟·灯下漫笔》:“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
    • 8.
      检勘释义:⒈检验考核。 《新唐书·元载传》:“时拟奏文武官功状多谬舛,载 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於己。”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会昌五年举格节文》:“今诸州府所试,各须封送省司检勘。”宋 司马光《务实》:“材任相违,职业废弛,而检勘出身,比类资序,其於审官,不亦远乎?”⒉检查考定。唐 薛用弱《集异记·陈导》:“见一人庞眉大鼻,在舟检勘文书,从者三五人。”后蜀 何光远《鉴诫录·神口开》:“唐 大中 初,有 任士元 与 宇文错 争田,俱无公执,虽经检勘,难定是非。”
    • 9.
      瑞节释义:⒈即玉节。 古代朝聘时用作凭信的玉制符节。《周礼·地官·调人》:“弗辟则与之瑞节,而以执之。”孙诒让 正义:“凡玉节,通谓之瑞节。”《左传·文公十二年》:“﹝寡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下:“夫瑞节者,有五种:一曰镇圭,二曰牙璋,三曰穀圭,四曰琬圭,五曰剡圭。”⒉指瑞与节。《国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贄币瑞节以镇之。”韦昭 注:“瑞,六瑞。王执镇圭,尺二寸;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六寸;子执穀璧,男
    • 10.
      秋月如珪释义:珪:瑞玉也。上圜下方。公执桓圭,九寸;矦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以封诸矦。从重土。楚爵有执圭。秋月如珪形容秋天的月亮像珪一样的皎洁、晶莹。
    • 11.
      避竈释义:亦作“避灶”。避人而不当灶。《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成玄英 疏:“然火之人,不敢当灶。”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子一》:“舍者避席,煬者避灶。”
    • 12.
      黑老包释义:老包 指 宋 代的 包拯,以执法严明著称,尊之为 包公。传统戏曲中,包公 勾黑脸谱,故以“黑老包”指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人。

公执造句

1.为了发泄私愤,他对那位秉公执法的税务干部造谣中伤,结果以诬陷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2.执法人员应当秉公执法。

3.他严肃起来,整个脸部绷紧,是那样的威严而不可侵犯,简直像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

4.人民法官秉公执法,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5.他要求大家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6.这位法官秉公执法,深得大家的爱戴。

公执(gong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公执是什么意思 公执读音 怎么读 公执,拼音是gōng zhí,公执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公执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