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法 大法的意思

大法

简体大法
繁体
拼音dà fǎ
注音ㄉㄚˋ ㄈ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基本含义

指权威、法律、规章等。

大法的意思

大法 [dà fǎ]

1. 基本法则。

2. 指国家的重要法令或根本法。

3. 指朝廷的纲纪。

4. 佛教语。谓大乘佛法。

6. 复姓。宋代有大法乐霖。

大法 引证解释

⒈ 基本法则。

《荀子·儒效》:“其言行已有大法矣。”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已备之矣!”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就实歷而探新理,且更窥宇宙之大法,学者难之。”

⒉ 指国家的重要法令或根本法。

《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先帝不忍亲亲之恩,枉屈大法,为王受愆。”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既然是政治,国家的大法和功令,它必然作用于人民的现实生活,非常广泛、深远。”

⒊ 指朝廷的纲纪。

唐 元稹 《批宰臣上尊号第二表》:“卿宜为我提振大法,修明政经,慑窜戎夷,阜康黎庶。”

⒋ 佛教语。谓大乘佛法。

《妙法莲华经·序品》:“今佛世尊,欲説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

⒌ 复姓。 宋 代有 大法乐霖。


国语词典

大法 [dà fǎ]

⒈ 基本法则。

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愚以为凡史氏襃贬大法,《春秋》已备之矣。」

⒉ 国家的基本法。

如:「中华民国宪法是我国的基本大法。」


大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丕诞释义:谓大法术。
    • 2.
      丹甑释义:炊器。 古代传说丰年所出的一种瑞物。《宋书·符瑞志下》:“丹甑,五穀丰熟则出。”南朝 梁简文帝《大法颂序》:“桂薪不斧,而丹甑自熟。玉皋詎率,而银瓮斯满。”南朝 梁 孙柔之《瑞应图·丹甑》:“王者弃淫污之物,则丹甑出。一曰行年丰即出。”
    • 3.
      丽色释义:⒈美丽的颜色。南朝 齐 张融《海赋》:“笼丽色以拂烟,镜悬暉以照雪。”南朝 梁简文帝《大法颂》:“璧日扬精,景云丽色。”⒉美丽的容貌。南朝 梁 沉约《白紵词》:“寒闺昼寝罗幌垂,婉容丽色心相知。”宋 庞元英《谈薮》:“俄时,小画舫傍湖而来,二美人径出登岸,靚粧丽色,王公家不过也。”⒊指美人。宋 张先《玉树后庭花》词:“新声丽色千人,歌《后庭》清妙。”清 葆光子《物妖志·杂类·孤山女妖》:“遥见三女郎,自树影中来,一著冠,年稍长,其二,则綰肉髻,垂鬟如鸦,皆丽色也。”
    • 4.
      九僧释义:⒈指 宋 初 惠崇 等九个和尚。 他们以诗闻名于世,时号“九僧”。有合集《九僧诗》。《宋史·艺文志八》:“九僧为 淮南 惠崇 、 剑南 希书 、 金华 保暹 、 南越 文兆 、 天台 行肇 、 汝州 简长 、 青城 维凤 、 江东 宇昭 、 峨眉 怀古 。”⒉佛教举行大法会时的九位司事的僧人。即:导师、咒愿师、呗师、散花师、梵音师、锡杖师、引头、堂达和衲众。
    • 5.
      九法释义:⒈亦作“九灋”。 周治理邦国的九种措施。⒉泛指治理天下的各种大法。⒊指汉《九章律》。⒋指道家修仙之法。
    • 6.
      九畴释义:⒈畴,类。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⒉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
    • 7.
      付法释义:⒈谓交付法司论罪。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三:“襄州 胡延庆 得一龟,以丹漆书其腹曰‘天子万万年’以进之。凤阁侍郎 李昭德 以刀刮之并尽,奏请付法。则天 曰:‘此非恶心也。’捨而勿问。”《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博异记·张遵言》:“前者夜叉 牛叔良 等七人,为追 张遵言 不到,尽以付法。”⒉指传授佛法。《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四祖优波毱多尊者》:“﹝尊者﹞復谓曰:如来 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听吾偈言: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乃踊身虚空,呈十八变,却
    • 8.
      体段释义:⒈身段;体态。宋 朱淑真《会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终求诗于予以飞雪满群山为韵作五绝·飞字韵》:“管弦催上锦裀时,体段轻盈只欲飞。”宋 柳师尹《王幼玉记》:“皇都年少是 柳君,体段风流万事足。”⒉指事物的形象。《朱子语类》卷二四:“问:李先生 谓 颜子‘圣人体段已具’。‘体段’二字,莫只是言箇模样否?曰:‘然。’”明 宋濂《径山愚庵禅师四会语序》:“若如来大法则不然,既无体段,又无方所。”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泰伯篇十一》:“而以準之天,则将谓天有‘巍巍’之体段,其亦陋矣。”⒊指字或诗文的形式、
    • 9.
      供斋释义:即饭食沙门,准备钱财食物,在寺院或者大法会,供养僧侣或者四众,佛教俗家信徒以此培植福报。
    • 10.
      元经释义:大纲,大法。
    • 11.
      吹螺释义:见“吹大法螺”。
    • 12.
      大仪释义:⒈太极。 指形成天地万物的混沌之气。⒉仪范;大法。⒊唐代礼部尚书的别称。
    • 13.
      大共释义:⒈共同。大,表示范围广。汉 许慎《<说文解字>叙》:“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至 元康 三年,先零 乃与诸 羌 大共盟誓,将欲寇边。”⒉一般。清 戴震《原善》卷下:“人与物,成性至殊,大共言之者也。”⒊大法。共,通“拱”。《诗·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毛 传:“共,法。”
    • 14.
      大制释义:⒈国家大法。⒉谓以大道治理天下。
    • 15.
      大卞释义:亦作“大弁”。 大法。《书·顾命》:“临君 周 邦,率循大卞。”孔 传:“率群臣循大法。”孙星衍 集解:“卞即弁省文。”唐 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太常命吏,以能增秩。相仪考礼,大弁斯毕。”
    • 16.
      大戛释义:大法。
    • 17.
      大摹释义:大法。
    • 18.
      大章释义:⒈古乐名。 相传为尧乐。⒉犹大法。⒊即太章。相传为禹臣,善走。
    • 19.
      大顺释义:⒈谓顺乎伦常天道。 ⒉自然,天然。⒊犹大法。
    • 20.
      学侣释义:⒈学友。 南朝 梁 萧统《谢敕参解讲启》:“臣仰承皇威,训兹学侣;奉扬圣旨,洞晓羣儒。”⒉犹学生。南朝 梁简文帝《徵君何先生墓志》:“聚徒教习,学侣成羣。”《南史·贺琛传》:“年将三十,便事讲授…… 彭城 到溉 为行事,闻 琛 美名,命驾相造。会 琛 正讲,学侣满筵。”⒊指有学识的僧侣。南朝 梁 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詵詵学侣,济济名僧。”

大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丕诞释义:谓大法术。
    • 2.
      丹甑释义:炊器。 古代传说丰年所出的一种瑞物。《宋书·符瑞志下》:“丹甑,五穀丰熟则出。”南朝 梁简文帝《大法颂序》:“桂薪不斧,而丹甑自熟。玉皋詎率,而银瓮斯满。”南朝 梁 孙柔之《瑞应图·丹甑》:“王者弃淫污之物,则丹甑出。一曰行年丰即出。”
    • 3.
      丽色释义:⒈美丽的颜色。南朝 齐 张融《海赋》:“笼丽色以拂烟,镜悬暉以照雪。”南朝 梁简文帝《大法颂》:“璧日扬精,景云丽色。”⒉美丽的容貌。南朝 梁 沉约《白紵词》:“寒闺昼寝罗幌垂,婉容丽色心相知。”宋 庞元英《谈薮》:“俄时,小画舫傍湖而来,二美人径出登岸,靚粧丽色,王公家不过也。”⒊指美人。宋 张先《玉树后庭花》词:“新声丽色千人,歌《后庭》清妙。”清 葆光子《物妖志·杂类·孤山女妖》:“遥见三女郎,自树影中来,一著冠,年稍长,其二,则綰肉髻,垂鬟如鸦,皆丽色也。”
    • 4.
      九僧释义:⒈指 宋 初 惠崇 等九个和尚。 他们以诗闻名于世,时号“九僧”。有合集《九僧诗》。《宋史·艺文志八》:“九僧为 淮南 惠崇 、 剑南 希书 、 金华 保暹 、 南越 文兆 、 天台 行肇 、 汝州 简长 、 青城 维凤 、 江东 宇昭 、 峨眉 怀古 。”⒉佛教举行大法会时的九位司事的僧人。即:导师、咒愿师、呗师、散花师、梵音师、锡杖师、引头、堂达和衲众。
    • 5.
      九法释义:⒈亦作“九灋”。 周治理邦国的九种措施。⒉泛指治理天下的各种大法。⒊指汉《九章律》。⒋指道家修仙之法。
    • 6.
      九畴释义:⒈畴,类。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⒉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
    • 7.
      付法释义:⒈谓交付法司论罪。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三:“襄州 胡延庆 得一龟,以丹漆书其腹曰‘天子万万年’以进之。凤阁侍郎 李昭德 以刀刮之并尽,奏请付法。则天 曰:‘此非恶心也。’捨而勿问。”《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博异记·张遵言》:“前者夜叉 牛叔良 等七人,为追 张遵言 不到,尽以付法。”⒉指传授佛法。《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四祖优波毱多尊者》:“﹝尊者﹞復谓曰:如来 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听吾偈言: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乃踊身虚空,呈十八变,却
    • 8.
      体段释义:⒈身段;体态。宋 朱淑真《会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终求诗于予以飞雪满群山为韵作五绝·飞字韵》:“管弦催上锦裀时,体段轻盈只欲飞。”宋 柳师尹《王幼玉记》:“皇都年少是 柳君,体段风流万事足。”⒉指事物的形象。《朱子语类》卷二四:“问:李先生 谓 颜子‘圣人体段已具’。‘体段’二字,莫只是言箇模样否?曰:‘然。’”明 宋濂《径山愚庵禅师四会语序》:“若如来大法则不然,既无体段,又无方所。”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泰伯篇十一》:“而以準之天,则将谓天有‘巍巍’之体段,其亦陋矣。”⒊指字或诗文的形式、
    • 9.
      供斋释义:即饭食沙门,准备钱财食物,在寺院或者大法会,供养僧侣或者四众,佛教俗家信徒以此培植福报。
    • 10.
      元经释义:大纲,大法。
    • 11.
      吹螺释义:见“吹大法螺”。
    • 12.
      大仪释义:⒈太极。 指形成天地万物的混沌之气。⒉仪范;大法。⒊唐代礼部尚书的别称。
    • 13.
      大共释义:⒈共同。大,表示范围广。汉 许慎《<说文解字>叙》:“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至 元康 三年,先零 乃与诸 羌 大共盟誓,将欲寇边。”⒉一般。清 戴震《原善》卷下:“人与物,成性至殊,大共言之者也。”⒊大法。共,通“拱”。《诗·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毛 传:“共,法。”
    • 14.
      大制释义:⒈国家大法。⒉谓以大道治理天下。
    • 15.
      大卞释义:亦作“大弁”。 大法。《书·顾命》:“临君 周 邦,率循大卞。”孔 传:“率群臣循大法。”孙星衍 集解:“卞即弁省文。”唐 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太常命吏,以能增秩。相仪考礼,大弁斯毕。”
    • 16.
      大戛释义:大法。
    • 17.
      大摹释义:大法。
    • 18.
      大章释义:⒈古乐名。 相传为尧乐。⒉犹大法。⒊即太章。相传为禹臣,善走。
    • 19.
      大顺释义:⒈谓顺乎伦常天道。 ⒉自然,天然。⒊犹大法。
    • 20.
      学侣释义:⒈学友。 南朝 梁 萧统《谢敕参解讲启》:“臣仰承皇威,训兹学侣;奉扬圣旨,洞晓羣儒。”⒉犹学生。南朝 梁简文帝《徵君何先生墓志》:“聚徒教习,学侣成羣。”《南史·贺琛传》:“年将三十,便事讲授…… 彭城 到溉 为行事,闻 琛 美名,命驾相造。会 琛 正讲,学侣满筵。”⒊指有学识的僧侣。南朝 梁 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詵詵学侣,济济名僧。”

大法造句

1.他这个人是大法不犯,但时常干些偷鸡摸狗之事。

2.他说得天花乱坠,但谁也不相信,因为人人都知道此公是一个吹大法螺的惯家!

3.宪法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大法

4.这些人生修炼大法,有些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仔细品味,我们又可能体悟出另外一些道理来。

大法(daf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法是什么意思 大法读音 怎么读 大法,拼音是dà fǎ,大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