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感化 感化的意思
gǎnhuà

感化

简体感化
繁体
拼音gǎn huà
注音ㄍㄢˇ ㄏㄨㄚ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ǎn,(1) 觉出。【组词】:感触。感觉。感性。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官。(2)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组词】:感动。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叹。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3)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组词】:感谢。感恩。感激。感愧。(1) 通“撼”。不满足。(2) 通“撼”。搖動。

huà huā,(1) 性质或形态改变。【组词】: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组词】:化缘。化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组词】:丑化。绿化。(4) 习俗,风气。【组词】:有伤风化。(5) 特指“化学”。【组词】:化工。化纤。化肥。 ◎ 同“花”。

基本含义

通过教育、启发或感人的言行使人改正错误、悔过自新。

感化的意思

感化 [gǎn huà]

1. 用言行的影响,使人受感动而逐渐转变。

用党的政策感化失足青年。

[ influence sb. to better way of life; convert; ]

2. 跟外界接触而动心。

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鲁迅《故乡》

[ get worked up; ]

感化 引证解释

⒈ 用言行感动人,使之转变。

《后汉书·陈禅传》:“禪 於学行礼,为説道义以感化之。单于怀服,遗以胡中珍货而去。”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王紫微广之 曰:‘仰以事君……俯以临民,必先誥诫号令,感化人情,而使下见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果然是个不孝之子,也应该设法感化他。”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


国语词典

感化 [gǎn huà]

⒈ 感动他人,使变化气质、弃恶从善。

《三国演义·第二回》:「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这件事可小可大,果然是个不孝之子,也应该设法感化他。」

陶染 感导 感染 浸染 劝化


感化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影响释义:⒈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作用(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父母应该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孩子。⒉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这件事造成很大的影响。⒊传闻的;无根据的:模糊影响之谈。
    • 2.
      感动释义:⒈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看到战士舍身救人的英勇行为,群众深受感动。 ⒉使感动:他的话感动了在座的人。
    • 3.
      感染释义:⒈病原体侵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引起病变;受到传染:伤口感染了。身体不好,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⒉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感染力。欢乐的气氛感染了每一个人。
    • 4.
      浸染释义:⒈逐渐沾染或感染。 ⒉液体渗入而使染上颜色或被污染:血水浸染了白衬衣。这一带的水井和土地被海水浸染。
    • 5.
      陶染释义:熏陶感染。
    • 6.
      感导释义:感化诱导。
    • 7.
      劝化释义:⒈佛教指劝人为善。泛指劝勉感化。⒉募化。

感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令而行释义:不须命令而在下者自会正直。 盖受感化故。
    • 2.
      不言之化释义: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 3.
      不言释义:⒈不说。⒉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⒊不料。
    • 4.
      乐以教和释义: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出自:《山中避雨》,作者: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 5.
      五比丘释义:佛教谓最早从 释迦牟尼 在 鹿野苑 闻法出家的 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 等五人。是为佛教有“僧宝”之始。相传 释迦牟尼 初出家时,其父 净饭王 劝阻无效,派上述五人相随,后受感化而出家。
    • 6.
      以乐教和释义:用音乐来教育和感化人。
    • 7.
      以德化民释义:德是恩惠的意思,以德化民的解释应是;以恩惠来感化百姓,让百姓服从,相对的是用武力和镇压便百姓服从。一般多用于旧时帝王或官员对平民的统治手段。
    • 8.
      体化释义:谓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
    • 9.
      制教释义:⒈佛教语。即戒律。戒律用以制止邪非之教,故谓“制教”。⒉谓教育感化。
    • 10.
      劝化释义:⒈佛教指劝人为善。泛指劝勉感化。⒉募化。
    • 11.
      动化释义:感化。
    • 12.
      化化释义:⒈化其所化。犹言感化外物。⒉迭音后缀。用来加强语气。
    • 13.
      化度释义:⒈佛教谓感化救度众生,使达乐土。 ⒉泛指教化人,使之从善。
    • 14.
      化感释义:感化;教化。
    • 15.
      化服释义:⒈感化顺眼。唐 司空图《容城侯传》:“炯 之远祖,当 轩辕 时已化服於 祝融氏。”《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二年》:“﹝ 管寧 ﹞能因事导人于善,人无不化服,及卒,天下知与不知,无不嗟嘆。”宋 苏轼《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诗:“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⒉谓服食成仙。唐 吴筠《游仙》诗之二:“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心同宇宙广,体合云霞轻。”
    • 16.
      化格释义:感化。
    • 17.
      化盗释义:谓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 18.
      化物释义:⒈化于物。谓被外物所同化。⒉感化外物;化育外物。
    • 19.
      化诲释义:感化教诲。
    • 20.
      化被万方释义:恩德感化达到四面八方。

感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令而行释义:不须命令而在下者自会正直。 盖受感化故。
    • 2.
      不言之化释义: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 3.
      不言释义:⒈不说。⒉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⒊不料。
    • 4.
      乐以教和释义: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出自:《山中避雨》,作者: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 5.
      五比丘释义:佛教谓最早从 释迦牟尼 在 鹿野苑 闻法出家的 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 等五人。是为佛教有“僧宝”之始。相传 释迦牟尼 初出家时,其父 净饭王 劝阻无效,派上述五人相随,后受感化而出家。
    • 6.
      以乐教和释义:用音乐来教育和感化人。
    • 7.
      以德化民释义:德是恩惠的意思,以德化民的解释应是;以恩惠来感化百姓,让百姓服从,相对的是用武力和镇压便百姓服从。一般多用于旧时帝王或官员对平民的统治手段。
    • 8.
      体化释义:谓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
    • 9.
      制教释义:⒈佛教语。即戒律。戒律用以制止邪非之教,故谓“制教”。⒉谓教育感化。
    • 10.
      劝化释义:⒈佛教指劝人为善。泛指劝勉感化。⒉募化。
    • 11.
      动化释义:感化。
    • 12.
      化化释义:⒈化其所化。犹言感化外物。⒉迭音后缀。用来加强语气。
    • 13.
      化度释义:⒈佛教谓感化救度众生,使达乐土。 ⒉泛指教化人,使之从善。
    • 14.
      化感释义:感化;教化。
    • 15.
      化服释义:⒈感化顺眼。唐 司空图《容城侯传》:“炯 之远祖,当 轩辕 时已化服於 祝融氏。”《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二年》:“﹝ 管寧 ﹞能因事导人于善,人无不化服,及卒,天下知与不知,无不嗟嘆。”宋 苏轼《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诗:“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⒉谓服食成仙。唐 吴筠《游仙》诗之二:“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心同宇宙广,体合云霞轻。”
    • 16.
      化格释义:感化。
    • 17.
      化盗释义:谓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 18.
      化物释义:⒈化于物。谓被外物所同化。⒉感化外物;化育外物。
    • 19.
      化诲释义:感化教诲。
    • 20.
      化被万方释义:恩德感化达到四面八方。

感化造句

1.这些盗窃惯犯恶习难改,仅靠道德的感化使他们洗手不干,悔过自新是不可能的,必须给他们以法律的制裁。

2.凶恶是坏蛋,要用武器去击败;凶恶是魔鬼,要用善良去感化;凶恶是敌人,要用真情去打动;凶恶是寒冰,要用温暖去融化。

3.虽受过多年的感化教育,他仍然不改偷窃的恶习,这样的人已是让人不屑教诲的了。

4.他本想去感化那些坏孩子,没想到一薰一莸,他不但没有达成目的,反面被带坏了。

5.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假如不能,那我就认命。

6.信心是黑暗中的光芒,一点一点的感化

7.我个人觉得,这不是送些什么的问题,要真诚,感化对方。

8.假如你真的很喜欢他,那么就要用你的爱心来感化他,让他知道你和他原来的那些女人不一样,是真心爱他的。

9.道歉喽,说实话以后不能在打了,家暴会让你的爱人会离开你的,不要问了,用心用爱去感化她吧。

10.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11.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12.他既然被神灵感化得如此空灵,为崇拜者奉若神明,他那在队伍中移动着的脚步,当真是踏在尘埃之上吗?

13.政府注重对那些失足青年的感化工作,真诚地、细心地教导他们,使他们改邪归正。

感化(ganhu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感化是什么意思 感化读音 怎么读 感化,拼音是gǎn huà,感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感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