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授 [zhǐ shòu]
1. 指导;传授。犹指示。
指授 引证解释
⒈ 指导;传授。
引汉 班固 《白虎通·三教》:“立三教以相指授。”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相原隰之宜,指授方法,故连二岁大熟。”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见 昇 长 二人道心坚固,乃将生平所得秘诀,细细指授。”
鲁迅 《呐喊·阿Q正传》:“阿Q 本来也是正人,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曾蒙什么明师指授过,但对于‘男女之大防’却历来非常严。”
⒉ 犹指示。
引《新唐书·李吉甫传》:“又请自往招 元济,苟逆志不悛,得指授羣帅俘贼以献天子。”
明 陈子龙 《伤春》诗之二:“詔书频指授,使者日倥傯。”
国语词典
指授 [zhǐ shòu]
⒈ 指点教导。
引《清史稿·卷五〇四·艺术传三·王翚传》:「翚口讲指授,咫尺千里,令众分绘而总其成。」
《儒林外史·第四〇回》:「拣那认得字多的兵选了十个,托沈先生每日指授他些书理。」
指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师释义:⒈北魏 以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 见《通典·职官一》。唐 窦常《奉贺太保岐公》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金史·百官志一》:“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皆正一品,师范一人,仪刑四海。”⒉星名。《宋史·天文志二》:“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云在斗柄东,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师。”⒊三国的军队。《左传·隐公十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杜预 注:“三国之军在 戴,故 郑伯 合围之。”⒋佛教语。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唐 道宣
- 2.
书理释义:犹文理。《红楼梦》第八四回:“且下句找清上文,方是书理。”《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拣那认得字多的兵选了十个,託 沉先生 每日指授他些书理。”
- 3.
五炁释义:谓五行之气。 语本《关尹子·六匕》:“我身五行之炁,而五行之炁,其性一物。”《云笈七籤》卷二:“尔时天生五炁,地生五味。”清 王庭珍《筱园诗话》卷一:“道家内丹口诀,亦须密得指授,而后能性命双修,三化朝元,五炁聚顶,以证仙班。”
- 4.
伟略释义:宏伟的谋略。明 杨守陈《重锓诚意伯文集序》:“其讜言谹议,牖道天衷;伟略奇谋,指授羣帅者,鼎彝勒之,汗青书之,四方尚能道之。”清 叶廷琯《吹网录·石林奏议宋本》:“自 建炎 绍兴 以后,出入中外二十年间,伟略英謨,已灿然具备於是集。”欧阳山《三家巷》八:“我看还是大家努力仕途,发抒伟略,凭着咱们的才干,掌握着政府的实权,把 中国 造成世界一等强国,恐怕容易得多。”
- 5.
倡工释义:谓带头破土动工。《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帝命丞相以下皆备鍤倡工,待 守敬 指授而后行事。”
- 6.
封版释义:指授予官职的诏书。
- 7.
心法释义:⒈佛教语。 指经典以外传受之法。以心相印证,故名。⒉对色法而言,即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种心法。⒊泛指授受的重要心得和方法。
- 8.
拜假释义:拜授临时官爵。《逸周书·克殷》:“叔振 奏拜假,又陈常车。周公 把大鉞,召公 把小鉞以夹王。”《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新唐书·河间王孝恭传》:“明年,拜 信州 总管,承制得拜假。”
- 9.
效业释义:亦作“効业”。指授官。
- 10.
景命释义:大命。 指授予帝王之位的天命。《诗·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景命有僕。”郑玄 笺:“天之大命。”唐 元稹《献事表》:“臣窃惟陛下以景命惟新之初,何如 贞观 致理之后?”清 张廷玉 等《上<明史>表》:“我国家丕承景命,肇建隆基。”
- 11.
杏坛释义: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泛指授徒讲学之处。今喻教育界。
- 12.
杏花坛释义:指授徒讲学之所。 唐 王建《送司空神童》诗:“杏花坛上授书时,不废中庭趁蝶飞。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著衫衣。”参见“杏坛”。
- 13.
板授释义:⒈指诸王大臣权授下属官职。别于帝王诏敕任命。《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绍(袁绍)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胡三省 注:“时 卓 挟天子,绍 等罔攸禀命,故权宜板授官号。”宋 程大昌《演繁露·白板天子》:“晋 乱,国璽没,胡人号 晋 诸帝为白板天子。白板,如今板授之官,无詔敕也。”⒉指授予高龄老人荣誉职衔。《北史·隋纪下·炀帝》:“高年之老,加其板授,并依别条,赐以粟帛。”《通典·职官十五》:“太极 元年初,令老人年九十以上板授下州刺史,朱衣执象笏。”
- 14.
游涉释义:⒈漫游;漫步。汉 枚乘《七发》:“游涉乎 云 林,周驰乎兰泽。”《晋书·谢安传》:“安 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⒉亦作“游陟”。犹游历。晋 葛洪《抱朴子·正郭》:“及其片言所褒,则重於千金,游涉所经,则贤愚波荡,谓龙凤之集,奇瑞之出也。”《魏书·释老志》:“比丘不在寺舍,游涉村落,交通姦猾,经歷年岁。”唐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双童绰约时游陟,三鸟联翩报消息。”
- 15.
絃诵释义:古代授《诗》、学《诗》,配弦乐而歌者为弦歌,无乐而朗读者为诵,合称“絃诵”。后即用以泛指授业、诵读之事。《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郑玄 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孔颖达 疏:“诵谓歌乐者,谓口诵歌乐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云絃谓以丝播诗者,谓以琴瑟播彼诗之音节,诗音则乐章也。”《旧唐书·音乐志一》:“三五之代,世有厥官,故 虞 廷振干羽之容,周 人立絃诵之教。”宋 苏轼《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 陶 家客,絃诵尝叨 孟母 邻。”清 戴名世《芥舟翁寿序》:“当 戴 氏之盛也,农服畎
- 16.
董帷释义:《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后因以“董帷”指授课之处。明 高启《送殷孝章赴咸阳教谕》诗:“独抱遗经出 董 帷,秋风送骑入关迟。”
- 17.
谢公乞墅释义:相传 前秦 苻坚 率众百万,进驻 淮 肥,东晋 京师震恐,而征讨大都督 谢安“夷然无惧色”,且与其侄 谢玄 下棋赌别墅。“安 常棊劣於 玄,是日 玄 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 以优势离去,临行,“顾谓其甥 羊曇 曰:‘以墅乞汝。’安 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遂破 苻坚。乞,送。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作典实。
- 18.
貂不足,狗尾续释义:⒈指授官太滥。⒉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 19.
赐官释义:⒈受天子命能自置官吏以治家邑。⒉后世指授以官职。
- 20.
连城宝释义:指极珍贵的宝物。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连城之宝,非贫寒所能市也;高世之器,非浅俗所能识也。”唐 元稹《赋得玉卮无当》:“共惜连城宝,翻成无当卮。”元 刘因《和陶·和饮酒》:“指授种艺方,如获连城宝。”参见“连城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