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溽暑 溽暑的意思
shǔ

溽暑

简体溽暑
繁体
拼音rù shǔ
注音ㄖㄨˋ ㄕ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rù,(1) 湿润;闷热。【组词】:溽暑。溽热。(2) 味深厚。【例句】:“其饮食不溽”。

shǔ,(1) 热。【组词】:暑天。暑热。暑假。酷暑。(2) 中医学“六淫”之一。

基本含义

指炎热潮湿的夏天。

溽暑的意思

溽暑 [rù shǔ]

1. 潮湿闷热。

唐主苦溽暑。——《新编五代史平话》

[sweltering summer weather;]

溽暑 引证解释

⒈ 指盛夏气候潮湿闷热。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后汉书·张衡传》:“溽暑至而鶉火栖,寒冰沍而黿鼉蛰。”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燎沉香,消溽暑。”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溽暑尚自珍摄。”


国语词典

溽暑 [rù shǔ]

⒈ 夏季潮湿闷热的气候。

《礼记·月令》:「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宋·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词:「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簷语。」


溽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伊郁释义:⒈忧愤郁结。《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感乎溽暑之伊鬱,而虑性命之所平。”李善 注:“伊鬱,烦热貌。”吕向 注:“溽暑伊鬱,气不通也……伊鬱,不通而忧乎。”唐 马总《意林·正论》:“见信之臣,囊括守禄;疏远之臣,言以贱废。是以王纲纵弛于上,智士伊鬱于下。”宋 苏轼《答程全父推官书》之二:“僕焚毁笔砚已五年,尚寄味此学,随行有《陶渊明集》,陶写伊鬱,正赖此耳。”《明史·王德完传》:“道路喧传,谓中宫役使仅数人,伊鬱致疾,阽危弗自保。”⒉聚而不散貌。金 党怀英《雪中》诗之三:“湿薪烧枯棘,距刺相拏撑。浓烟久
    • 2.
      凌寒释义:冒寒;严寒。《梁书·到溉传》:“魏 世重双 丁,晋 朝称二 陆,如何今两 到,復似凌寒竹。”唐 戴叔伦《题黄司直园》诗:“为忆去年梅,凌寒特地来。”宋 王安石《梅花》诗:“墻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清 周亮工《书影》卷三:“虽凌寒溽暑,弗倦也。”
    • 3.
      枯毫释义:⒈干枯的毛笔。 意谓久未执笔。清 周亮工《长年乞书》诗:“溽暑枯毫冰样冷,不妨载入白云乡。”⒉比喻才思贫乏。自谦之词。清 李渔《慎鸾交·心归》:“枯毫不合赞群葩,愁负 江 南第一花。”
    • 4.
      溽景释义:溽暑的烈日。
    • 5.
      矗矗释义:⒈高峻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崭巖嵾嵳。”南朝 宋 谢灵运《上留田行》:“循听一何矗矗。”《明史·外国传六·浡泥》:“矗矗高山,以镇王国。”清 钱谦益《王师二十四韵》:“丰碑并崇庙,矗矗夕阳西。”康有为《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学者》诗:“桂山矗矗桂树直,神秀启闢必有先。”⒉重迭貌。宋 梅尧臣《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诗:“鱼腥矗矗桥边市,花暗深深竹里窗。”宋 司马光《夏夜》诗:“溽暑鬱不开,矗矗云万叠。”清 曹寅《望雨谣》:“海云矗矗吹龙风,玄芝倐变金芙蓉。”清
    • 6.
      祁寒溽暑释义:祁寒:大寒;溽暑:湿热。冬季大寒,夏季湿热。
    • 7.
      自玉释义:自行珍重。 《颜氏家藏尺牍·于参议觉世信》:“当兹溽暑炎歊,惟冀年兄节哀自玉,恢鸿大业,以显前人,则又孝之大者矣。”
    • 8.
      袢暑释义:犹溽暑,炎暑。宋 楼钥《跋扬州伯父所藏魏元理画卷·莲荷》:“又有熟芡生菱鳧茈之属,一一如生,袢暑尤宜观之,所谓宛然坐我水仙府也。”元 方回《夏夜闻雨》诗:“可以逃袢暑,征徒盍少休。”明 宋濂《题栖云轩记后》:“余往年读 刘元靖《山栖志》,见其所载 紫巖、灵巖 胜概,分明如画。时正当袢暑,不觉凉颼生肘腋间。”
    • 9.
      袢溽释义:闷热溽暑。
    • 10.
      袢燠释义:溽暑,闷热。

溽暑(ru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溽暑是什么意思 溽暑读音 怎么读 溽暑,拼音是rù shǔ,溽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溽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