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兄弟 [táng xiōng dì]
1. 同祖的兄弟。晋人称同堂兄弟。唐时称堂兄弟。
堂兄弟 引证解释
⒈ 同祖的兄弟。 晋 人称同堂兄弟。 唐 时称堂兄弟。
引《旧唐书·韦縚传》:“己未,封堂兄左金吾将军, 鬱林郡公 千里 为 成纪郡王。”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堂兄弟》:“俗以同祖之兄弟为堂兄弟。按《礼经》曰从兄弟,无堂兄弟之称也。其称盖起於 晋 时。”
巴金 《秋》二:“还有 淑华 底堂兄弟 觉英、觉群 都在这里。”
国语词典
堂兄弟 [táng xiōng dì]
⒈ 称谓。用以称伯叔的儿子。
近从兄弟
堂兄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从侄孙释义:从侄孙本义,指的是父亲的亲兄弟的曾孙,即伯叔父的曾孙,即父亲的侄曾孙,是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是儿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堂侄的儿子,即儿子的从侄,是孙子的族兄弟。
- 2.
从堂兄弟释义: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辈男子之间,唐代开始互称为从堂兄弟,简称为从兄弟;上古时期互称为从祖昆弟,后来又互称为从祖兄弟;六朝时期开始省略“祖”字,也简称为从兄弟,也互称为再从兄弟;现在一般称为从兄弟。
- 3.
从父兄弟释义:父亲的亲兄弟的儿子,即伯叔父的儿子,即父亲的侄子(即兄子/弟子),现称堂兄弟。
- 4.
从祖母释义:⒈父亲的堂兄弟之妻。⒉指父亲的堂伯叔母。
- 5.
从祖父释义:父亲的堂兄弟。
- 6.
从考舅释义:母亲的堂兄弟。
- 7.
侄曾孙释义:自己的亲兄弟的曾孙,是儿子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子(即兄子/弟子)的孙子,即儿子的堂侄孙,是孙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侄孙的儿子,即孙子的从侄,是曾孙的族兄弟。
- 8.
再从孙释义:父亲的亲兄弟的曾孙,即伯叔父的曾孙,即父亲的侄曾孙,是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是儿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堂侄的儿子,即儿子的从侄,是孙子的族兄弟。
- 9.
再从父释义:父亲的堂兄弟。
- 10.
同堂兄弟释义:同祖的兄弟,即堂兄弟。
- 11.
堂侄释义: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伯叔父的孙子,即父亲的侄孙,是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儿子,是儿子的从兄弟(从祖兄弟)。
- 12.
堂侄孙释义:父亲的亲兄弟的曾孙,即伯叔父的曾孙,即父亲的侄曾孙,是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是儿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堂侄的儿子,即儿子的从侄,是孙子的族兄弟。
- 13.
堂息释义:堂兄弟的儿子,即堂侄。
- 14.
嫡堂释义:属性词。 血统关系较近的(亲属):嫡堂兄弟。嫡堂叔伯。
- 15.
族曾孙释义:1.族曾孙本义,指的是自己的亲兄弟的曾孙,是儿子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子(即兄子/弟子)的孙子,即儿子的堂侄孙,是孙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侄孙的儿子,即孙子的从侄,是曾孙的族兄弟。
- 16.
族祖母释义:族父的母亲。即自己祖父堂兄弟之妻。
- 17.
族祖父释义:族父的父亲。 即自己祖父的堂兄弟。
- 18.
羣从释义: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晋 陶潜《悲从弟仲德》诗:“礼服名羣从,恩爱若同生。”《晋书·阮咸传》:“羣从昆弟,莫不以放达为行。”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不睦,则子姪不爱。子姪不爱,则羣从致薄。”唐 杨炯《伯父杨公墓志铭》:“乃率羣从子弟,营别业於 宜神乡 之 望仙里。”
- 19.
群从释义: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 20.
袒免亲释义:指五服以外的远亲,如高祖的亲兄弟、曾祖的堂兄弟、祖父的再从兄弟、父亲的三从兄弟、自己的四从兄弟及三从侄、再从侄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