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ì,(1)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汉字。字符。字母。字典。字句。字里行(háng )间。字斟句酌。(2)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组词】:草字。篆字。颜字。柳字。欧字。赵字。(3) 书法的作品。【组词】:字画。字幅。(4) 字的音。【组词】:字正腔圆。(5) 人的别名,亦称“表字”,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字号”。(6) 合同,契约。【组词】:字据。(7) 旧时称女子出嫁。【组词】:待字闺中。(8) 生子,乳,爱。【例句】:字乳(生育)。字孕(怀孕)。
jì,(1) 脚印。【组词】:踪迹。足迹。血迹。笔迹。(2)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组词】:印迹。(3)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组词】:古迹。实迹。(4) 追寻踪迹。【例句】:“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5) 据实迹考知。【例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1. 用毛笔、钢笔、铅笔、铁笔或类似书写工具手写的字的形迹;亦指某一特定人这样写的字的形迹。
英[handwriting; writing;]
⒈ 亦作“字蹟”。
⒉ 文字的笔画形体。
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那屋上没有瓦,雨淋下来,把字跡都剥落了,只有‘大明’两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怎么这些批语的字,都摹仿着我的字迹,连我自己粗看去,也看不出来。”
巴金 《寒夜》三:“那些半清晰半模糊的字迹……今天并不比往常更叫人厌烦。”
⒊ 指写过字的废纸。见“字跡”。
引清 王洁 《哑孝子传》:“途见字蹟必拾,朔望拜燬於先圣 櫺星 门下,而敛其烬於 黄河。”
⒈ 字的笔迹、形体。也作「字迹」。
引《红楼梦·第八回》:「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细微,使观者大费眼光,亦非畅事。」
《老残游记·第一〇回》:「惟长短句子的歌谣最多,俱是手录,字迹娟好。」
近笔迹
1.他信手拈来地便写好一幅对联,字迹十分飘逸。
2.字迹在他眼前变得模模糊糊。
3.经过一夜的奋战,终于把作文写好了,但看着歪歪扭扭的字迹,我不禁皱起眉来。
4.这块古老的石碑,被漫长的岁月所风化,当年刻下的字迹已若有若无。
5.布告上面的字迹已经变得很模糊了。
6.字迹已经模糊,看不出上面写的是什么。
7.小明的作业字迹清晰,受到老师的表扬。
8.从工整的字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做事细致认真的人。
9.发黄的日记挥写着悄逝的流年,悄逝的流年却挥不去发黄的字迹。
10.你能辨认出这是谁的字迹吗?
11.小时候,爱写字,但没人指点,字迹春诵夏弦一般。
12.进入笔记的知识只是字迹,进入电脑的知识只是数据,进入大脑的知识只是记忆,进入习惯的知识才是力量。
13.一纸轻描素写的伤,诉不尽隔世离空的柔肠,当一滴清凉滑落,模糊斑斑字迹,暗然了我的世界。
14.她写的帐本,每一页都写得整整齐齐,字迹娟秀,一笔不苟。
15.这些古代的石刻,由于风雨的侵蚀,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