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方外人 方外人的意思
fāngwàirén

方外人

简体方外人
繁体
拼音fāng wài rén
注音ㄈㄤ ㄨㄞˋ ㄖㄣ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āng,(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方形.长方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组词】:方根。平方。开方。(3) 人的品行端正。【组词】:方正。方直。(4) 一边或一面。【组词】:方向。方面。(5) 地区,地域。【组词】: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圆。方隅(边疆)。方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组词】:方式。方法。教导有方。贻笑大方。(7) 种,类。【组词】:变幻无方。仪态万方。(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组词】:药方。(9) 违背。【组词】:方命。(10) 正在,正当。【组词】:方今盛世。方兴未艾。(11) 才,刚刚。【组词】:方才。如梦方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组词】:土石方。(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组词】:几方石章。(14) 姓。

wài,(1) 与“内”、“里”相对。【组词】: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组词】: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3) 指“外国”。【组词】:外域。外宾。外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组词】:外公。外婆。外甥。(5) 称岳父母。【组词】:外父。外姑(岳母)。(6) 称丈夫。【例句】: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组词】:外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例句】: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组词】:外旦。外末。外净。

rén,(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组词】:人类。(2) 别人,他人。【例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例句】:丢人,文如其人。

基本含义

指不拘世俗,超脱尘世的人;指追求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的人。

方外人的意思

方外人 [fāng wài rén]

1. 不涉尘世或不拘世俗礼法的人。多指僧、道、隐者。

方外人 引证解释

⒈ 不涉尘世或不拘世俗礼法的人。多指僧、道、隐者。

宋 李颀 《古今诗话·诗瓢》:“唐 末 蜀州 有 唐求,放旷踈逸,方外人也。”
明 方孝孺 《失砚叹》诗:“少时得之方外人,四座传翫皆叹息。”
《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辈都是同官,不好得罪他的; 补翁 是方外人,无须忌讳。”


国语词典

方外人 [fāng wài rén]

⒈ 称僧道等出家人。也作「方外之士」、「方外之人」。

《老残游记·第一九回》:「你究竟是方外人,岂有个才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天下督抚谁不护短?这官保已经是难得的了。」


方外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同官释义:⒈在同一官署任职的人,同僚。《左传·文公七年》:“同官为寮。”唐 韩翃《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诗:“才子风流 苏伯玉,同官晓暮应相逐。”宋 辛弃疾《摸鱼儿》词序:“淳熙 己亥,自 湖北 漕移 湖南,同官 王正之 置酒 小山亭,为赋。”明 屠隆《綵毫记·脱靴捧砚》:“臣不知圣上呼召,与同官共醉酒楼,死罪!死罪!”《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辈都是同官,不好得罪他的;补翁 是方外人,无须忌讳。”⒉官职名位相同。《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又与吾同官而专之。”杨伯峻 注:“同为公族大夫而专任其事
    • 2.
      方外释义:⒈世外;超然 于世俗礼教之外。和尚、道士都可叫方外或方外人。⒉国境之外。
    • 3.
      方外士释义:即方外人。
    • 4.
      方外客释义:即方外人。
方外人是什么意思 方外人读音 怎么读 方外人,拼音是fāng wài rén,方外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方外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