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涉水 涉水的意思
shèshuǐ

涉水

简体涉水
繁体
拼音shè shuǐ
注音ㄕㄜˋ ㄕㄨㄟ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è,(1) 步行过水。【组词】:涉渡。涉江。跋涉。(2) 到,经历。【例句】:涉世(经历世事)。涉历。涉险。涉足。(3) 牵连,关连。【组词】:涉及。涉嫌。涉外(涉及与外国关系的)。交涉。牵涉。涉猎。(4) 动,着(zhuó)。【组词】:涉笔。

shuǐ,(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组词】: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2) 河流。【组词】:汉水。湘水。(3) 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4) 液汁。【组词】:水笔。墨水。(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组词】:贴水。外水。肥水。(6) 指洗的次数。【例句】:这衣服洗过两水了。(7) 姓。

涉水的意思

涉水 [shè shuǐ]


涉水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渡水释义:穿越水域。

涉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涉卬否释义: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 2.
      人涉昂否释义: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
    • 3.
      冯河释义:徒步涉水渡河。引申为有勇无谋、冒险行动。《易·泰》:“用冯河,不遐遗。”孔颖达 疏:“无舟渡水,冯陵于河,是顽愚之人。”《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毛 传:“冯,陵也。徒涉曰冯河,徒搏曰暴虎。”清 魏源《<海国图志>叙》:“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网临渊而结之,毋冯河,毋画饼,则人材之虚患祛其二。”梁启超《过渡时代论》:“攘臂冯河而渡者,其 美利坚、匈牙利 耶?”
    • 4.
      厉度释义:涉水而过。
    • 5.
      厉揭释义:⒈涉水。 连衣涉水叫厉,提起衣服涉水叫揭。语出《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毛传:“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以上也。揭,褰衣也。”宋文天祥《献州道中》诗:“躋攀上崖蹬,厉揭涉瀟瀨。”清曹寅《秋饮》诗:“一勺波澜生,深浅各厉揭。”清赵翼《题王摩诘渡水罗汉图》诗:“丹青真贋那得知,厉揭神情独可按。”⒉指所受影响深浅不同。
    • 6.
      厉涉释义:连衣涉水。
    • 7.
      只得释义:不得不:河上没有桥,我们只得涉水而过。
    • 8.
      天火同人释义:同人卦:聚众于郊外,将行大事,吉利。 有利于涉水渡河,有利于君子的卜问。
    • 9.
      扪涉释义:谓攀山涉水。
    • 10.
      拔涉释义:登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拔,通“跋”。
    • 11.
      揭跣释义:提起衣服,赤足涉水。
    • 12.
      搴陟释义:提衣涉水。
    • 13.
      斮涉释义:谓斩断冬月涉水者的胫骨。
    • 14.
      斮胫释义:斩断胫骨。典出《书·泰誓下》:“斮朝涉之脛,剖贤人之心。”孔 传:“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脛耐寒,斩而视之。”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淇水》:“紂 乃於此斮脛而视髓也。”清 褚人穫《坚瓠补集·谢禁缠足表》:“以七尺 吴 綾,甘同斮脛之惨。”
    • 15.
      朝涉释义:早晨涉水。亦指早晨涉水之人。典出《书·泰誓下》:“今 商王 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絶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脛,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孔颖达 疏:“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脛耐寒,斩而视之。”《孔丛子·抗志》:“文王 葬朽骨而天下知仁,商紂 斫朝涉而天下称暴。”汉 袁康《越绝书·吴人内传》:“紂 贼 比干,囚 箕子,微子 去之,刳姙妇,残朝涉。”
    • 16.
      栈山航海释义:指跋山涉水,逾越险阻。
    • 17.
      水湿释义:⒈水气;潮气。⒉沾水变潮;潮湿。⒊因经常坐卧湿地,汗出沾衣或涉水淋雨等引起的病症。
    • 18.
      油印机释义:一种制造简单、使用便利的印刷工具。《诗刊》1978年第4期:“行军身背油印机,翻身涉水打游击。”参见“油印”。
    • 19.
      涉厉释义:谓涉水。 厉,连衣涉水。语本《诗·邶风·匏有苦叶》:“济 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 20.
      涉水登山释义:涉水:徒步过水.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同“涉海登山”。

涉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涉卬否释义: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 2.
      人涉昂否释义: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
    • 3.
      冯河释义:徒步涉水渡河。引申为有勇无谋、冒险行动。《易·泰》:“用冯河,不遐遗。”孔颖达 疏:“无舟渡水,冯陵于河,是顽愚之人。”《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毛 传:“冯,陵也。徒涉曰冯河,徒搏曰暴虎。”清 魏源《<海国图志>叙》:“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网临渊而结之,毋冯河,毋画饼,则人材之虚患祛其二。”梁启超《过渡时代论》:“攘臂冯河而渡者,其 美利坚、匈牙利 耶?”
    • 4.
      厉度释义:涉水而过。
    • 5.
      厉揭释义:⒈涉水。 连衣涉水叫厉,提起衣服涉水叫揭。语出《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毛传:“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以上也。揭,褰衣也。”宋文天祥《献州道中》诗:“躋攀上崖蹬,厉揭涉瀟瀨。”清曹寅《秋饮》诗:“一勺波澜生,深浅各厉揭。”清赵翼《题王摩诘渡水罗汉图》诗:“丹青真贋那得知,厉揭神情独可按。”⒉指所受影响深浅不同。
    • 6.
      厉涉释义:连衣涉水。
    • 7.
      只得释义:不得不:河上没有桥,我们只得涉水而过。
    • 8.
      天火同人释义:同人卦:聚众于郊外,将行大事,吉利。 有利于涉水渡河,有利于君子的卜问。
    • 9.
      扪涉释义:谓攀山涉水。
    • 10.
      拔涉释义:登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拔,通“跋”。
    • 11.
      揭跣释义:提起衣服,赤足涉水。
    • 12.
      搴陟释义:提衣涉水。
    • 13.
      斮涉释义:谓斩断冬月涉水者的胫骨。
    • 14.
      斮胫释义:斩断胫骨。典出《书·泰誓下》:“斮朝涉之脛,剖贤人之心。”孔 传:“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脛耐寒,斩而视之。”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淇水》:“紂 乃於此斮脛而视髓也。”清 褚人穫《坚瓠补集·谢禁缠足表》:“以七尺 吴 綾,甘同斮脛之惨。”
    • 15.
      朝涉释义:早晨涉水。亦指早晨涉水之人。典出《书·泰誓下》:“今 商王 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絶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脛,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孔颖达 疏:“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脛耐寒,斩而视之。”《孔丛子·抗志》:“文王 葬朽骨而天下知仁,商紂 斫朝涉而天下称暴。”汉 袁康《越绝书·吴人内传》:“紂 贼 比干,囚 箕子,微子 去之,刳姙妇,残朝涉。”
    • 16.
      栈山航海释义:指跋山涉水,逾越险阻。
    • 17.
      水湿释义:⒈水气;潮气。⒉沾水变潮;潮湿。⒊因经常坐卧湿地,汗出沾衣或涉水淋雨等引起的病症。
    • 18.
      油印机释义:一种制造简单、使用便利的印刷工具。《诗刊》1978年第4期:“行军身背油印机,翻身涉水打游击。”参见“油印”。
    • 19.
      涉厉释义:谓涉水。 厉,连衣涉水。语本《诗·邶风·匏有苦叶》:“济 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 20.
      涉水登山释义:涉水:徒步过水.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同“涉海登山”。

涉水造句

1.战士们幕天席地,爬山涉水,最后到达了延安。

2.在旅游团的大巴士上,我与邻座小张,初次相见,却欢若平生,天天在一起爬山涉水饱览祖国的河山。

3.顶风冒雨,跋山涉水,对我们这些山区的孩子来说,是家常便饭。

4.地质勘探队员不怕艰苦,跋山涉水,为祖国寻找地下的宝藏。

5.地质勘探队员不畏艰辛,跋山涉水,为祖国寻找宝藏。

6.红军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到达陕北。

7.唐僧师徒一路跋山涉水,百折不饶,终于取得真经。

8.没有互联网,公民参与,需要跋山涉水

9.从全国各地跋山涉水前来访问的人们络绎不绝。

10.但我知道,我正跋山涉水,为了朋友的相逢。

11.左山一行昼行夜宿,跋山涉水,吃了不少苦头。

12.红军跋山涉水,终于到了延安。

13.那支队伍跋山涉水,日夜兼程,终于找到了新的草原。

14.这一路上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终于把货物如期送到了目的地。

15.远征军跋山涉水,终于取得了重大胜利。

16.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17.一个跋山涉水也不一定能见到一眼的人。

18.红军战士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到达了陕北。

19.地质队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为祖国寻找矿藏。

涉水(shesh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涉水是什么意思 涉水读音 怎么读 涉水,拼音是shè shuǐ,涉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涉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