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谋 通谋的意思
tōngmóu

通谋

简体通谋
繁体通謀
拼音tōng móu
注音ㄊㄨㄥ ㄇ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móu,(1) 计划,计策,主意。【组词】:计谋。出谋划策。(2) 设法寻求。【组词】:谋求。图谋。谋面。谋篇。谋生。谋幸福。(3) 商议。【组词】:谋议。谋划。不谋而合。(4) 姓。

通谋的意思

通谋 [tōng móu]

1. 共同策划。

通谋 引证解释

⒈ 共同策划。

《淮南子·人间训》:“三国通谋,禽 智伯 而三分其国。”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若使 吴 蜀 知人虚实,通谋并势,復俱送死,甚不易也。”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会道士 赵清貺 与公有瓜葛,亲与堂吏通谋,受人赂,诈许为之求官。”
郭沫若 《<孔雀胆>后记》:“我是和她通谋把 穆哥 王子毒死了的。”


国语词典

通谋 [tōng móu]

⒈ 双方合谋协议。

《汉书·卷七·昭帝纪》:「大将军不听,而怀怨望,与燕王通谋,置驿往来相约结。」


通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释义:喻人多不易保密。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岂不闻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
    • 2.
      内敍释义:谓按规定的等次调升京官。 相对外任而言。《晋书·王浚传》:“浚 之承制也,参佐皆内敍,唯司马 游统 外出。统 怨,密与 石勒 通谋。”
    • 3.
      对敲释义:也称为相对委托或合谋,是指行为人意图影响证券市场行情,与他人通谋,双方分别扮演卖方和买方角色,各自按照约定的交易券种、价格、数量,向相同或不同的证券经纪商发出交易委托指令并达成交易的行为,即一方做出交易委托,另一方做出相反交易委托,依事先通谋的内容达成交易。
    • 4.
      窝赃罪释义:在我国,指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的赃款、赃物而代为转移、藏匿或为其提供秘密隐蔽场所的行为。如果双方事前通谋,则以共同犯罪论处。
    • 5.
      结伙释义:⒈跟人结成一伙:成群结伙。⒉法律上指两人及两人以上预先通谋犯罪的组织。
    • 6.
      蜡丸帛书释义:封在蜡丸中的帛书文件。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成式 再从叔少从军,知左营事,惧及祸,与监军定计,以蜡丸帛书通谋於 袁。”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六:“乾德 三年,昶 遣谍者 孙遇 齎蜡丸帛书,閒道往 太原 结 刘钧 为援,为朝廷所获。”亦省称“蜡帛书”。唐 杜牧《窦列女传》:“希烈 暴死,其子不发丧,欲尽诛老将校,以卑少者代之。计未决,有献含桃者……﹝ 竇桂娘 ﹞因为蜡帛书,曰:‘前日已死,殯在后堂,欲诛大臣,须自为计。’以朱染帛丸,如含桃。先奇 发丸见之。”
    • 7.
      进师释义:犹进军。《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 军﹞遂疾进师,车驰卒奔,乘 晋 军。”《晋书·慕容宝载记》:“兰汗 潜与 速骨 通谋,速骨 进师攻城。”《明史·陈洽传》:“十一月进师 应平,次 寧桥。”参见“进军”。
    • 8.
      镌责释义:⒈降低官职,追究责任。宋 周密《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三人者,皆以西师之败鐫责。”《明史·陈镛传》:“二十三年追坐 德(陈德)、胡惟庸 党,詔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鐫责,遂与 惟庸 通谋。爵除。”⒉指摘;斥责。清 王士禛《谢榛<四溟诗话>序》:“已而 于鳞 名益盛,茂秦 与论文,颇相鐫责。于鳞 遗书絶交。”清 赵翼《杨桐山具精馔招饮》诗:“衅妇被譙訶,饔子受鐫责。”

通谋(tongm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通谋是什么意思 通谋读音 怎么读 通谋,拼音是tōng móu,通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通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