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耕 [xiū gēng]
1. 可耕地在某一时期不种植农作物,以恢复地力。
休耕 引证解释
⒈ 可耕地在某一时期不种植农作物,以恢复地力。
国语词典
休耕 [xiū gēng]
⒈ 农地因地力的培养所需,或客观栽培环境不良而暂停耕作。
例如:「今年缺水严重,农田休耕面积扩大。」
休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再易释义:谓三年中休耕两年。根据土地肥瘠不同实行轮耕制的方式之一。《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再易之地,家三百畮。”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再易之地,休二岁乃復种,故家三百畮。”贾公彦 疏:“以其地薄,年年佃百畮,废二百畮,三年再易,乃遍,故云再易也。”《汉书·食货志上》:“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
- 2.
撩荒释义:抛荒。土地空着不种。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三节:“在土地的使用方面,撩荒的方式虽然还继续存在,但比较进步的休耕制,在生产发达的地区已在逐渐取得优势。”柳青《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我那八亩地那年撩荒了,地里场里的活儿,啥我不能干。”
- 3.
更休释义:轮番休耕;轮番休息。
- 4.
爰田释义:谓变更旧日田土所有制,以公田赏赐众人。 也称辕田。《左传·僖公十五年》:“晋 於是乎作爰田。”孔颖达 疏:“服虔、孔晁 皆云:‘爰,易也。赏众以田,易其疆畔。’”杨伯峻 注:“晋惠 既以大量田土分赏众人,自必变更旧日田土所有制。所赏者众,公田恐难以满足,又不能不开阡陌以益之。”旧说认为是古代按休耕需要而施行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汉书·地理志下》:“孝公 用 商旨,制辕田。”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末世侵废,商鞅 相 秦,復立爰田,上田不易,中田一易,下田再易,爰自在其田,不復易居也
- 5.
田莱释义:正在耕种和休耕的田地。亦泛指田地。
- 6.
遗莱释义:指荒废的休耕田。
- 7.
陈耕释义:谓耕种该休耕的土地。汉 贾谊《新书·忧民》:“故 禹 水九年,汤 旱七年,甚也野无青草,而民无饥色,道无乞人,岁復之后,犹禁陈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