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致法 致法的意思
zhì

致法

简体致法
繁体
拼音zhì fǎ
注音ㄓˋ ㄈ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送给,给予。【例句】:致仕(退休)。致辞。致电。致力。致哀。致命。(2) 招引,使达到。【组词】:致病。致使。以致。专心致志。(3) 样子,情趣。【组词】:大致。别致。景致。兴(xìng )致。(4) 细密,精细。【组词】:致密。精致。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基本含义

以特定的方式或方法达到某种目的或效果。

致法的意思

致法 [zhì fǎ]

1. 以法治罪。

致法 引证解释

⒈ 以法治罪。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庆 幸得待罪丞相,罢駑无以辅治,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罪当伏斧质,上不忍致法。”
《汉书·吴王刘濞传》:“匈奴 攻 代,仲 不能守,弃国间行,走 雒阳,自归,天子不忍致法,废为 合阳侯。”


致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亨释义:《易·丰》:“丰亨。 王假之。”孔颖达 疏:“财多德大,故谓之为丰;德大则无所不容,财多则无所不济,无所拥碍,谓之为亨,故曰丰亨。”后即用以表示富厚顺达。宋 刘挚《贺安南捷奏表》:“物萃聚而除戎,时丰亨而致法。”明 吴宽《赐进士及第后率诸同年谢恩表》:“伏以稽古右文,喜值丰亨之运;设科取士,欲求疎远之才。”清 王源《答外舅李涵生先生书》:“然使君子苟去其不忍之心,稍行不屑为之事,或可以立致丰亨,而邀荣宠,乃君子断然不肯。”
    • 2.
      守藩释义:指王侯驻守其封地。 亦指受封为王侯。《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奉藩无状,遇恶暴列,陛下不忍致法,加大恩,遣使者申諭道术守藩之义。”《后汉书·济北惠王次传》:“济北王 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没哀慟,焦毁过礼,草庐土席,衰杖在身,头不枇沐,体生疮肿。”《晋书·姚兴载记下》:“陛下若以臣为社稷之忧,除臣而国宁,亦家之福也。若垂天性之恩,不忍加臣刑戮者,乞听臣守藩。”
    • 3.
      无治释义:⒈无为而治。 《文子·道原》:“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厉其精神,偃其知见,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无治而无不治也。”⒉谓国家不太平。《左传·宣公四年》:“公伐 莒 取 向,非礼也。平国以礼不以乱,伐而不治,乱也。以乱平乱,何治之有?无治何以行礼?”⒊不加惩罚。《史记·三王世家褚少孙论》:“天子以骨肉之故,不忍致法於 胥,下詔书无治 广陵王,独诛首恶 楚王。”
    • 4.
      构堂释义:《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 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因以“构堂”喻先人的基业。
    • 5.
      财察释义:裁取审察。财,通“裁”。《史记·酷吏列传》:“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詆;即下户羸弱,时口言,虽文致法,上财察。”《后汉书·来歙传》:“太中大夫 段襄,骨鯁可任,愿陛下财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具奏二十九年各直省所上烈妇三十六口,予旌以否,惟上财察。”一本作“裁察”。
    • 6.
      风告释义:⒈犹通告。《宋史·仁宗纪二》:“秋七月丁丑,詔知 耀州 富平县 事 张龟年 增秩再任,以其治行风告天下。”⒉用委婉的言辞劝告或暗示。《史记·匈奴列传》:“是时天子巡边,至 朔方,勒兵十八万骑以见武节,而使 郭吉 风告单于。”《汉书·赵广汉传》:“建 素豪侠,宾客为姦利,广汉 闻之,先风告。建 不改,於是收案致法。”

致法(zhif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致法是什么意思 致法读音 怎么读 致法,拼音是zhì fǎ,致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致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