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节 [quán jié]
1. 保全气节。
3. 谓妇女保全贞操。
全节 引证解释
⒈ 保全气节。
引《汉书·昭帝纪》:“栘中监 苏武 前使 匈奴,留单于庭十九岁乃还,奉使全节,以 武 为典属国,赐钱百万。”
《北齐书·傅伏传》:“齐 军 晋州 败后,兵将罕有全节者。”
明 唐顺之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其幸而恒处於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於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清 顾炎武 《刈禾长白山下》诗:“食力终全节,依人尚厚颜。”
⒉ 谓妇女保全贞操。
引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赵五娘 千里寻夫,隻身无伴,未审果能全节与否。”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古列女传》:“春秋 时,妇人以全节著者,《诗》惟 共姜,《春秋》惟纪 叔姬。”
国语词典
全节 [quán jié]
⒈ 保全节操、气节。
引《汉书·卷七·昭帝纪》:「栘中监苏武前使匈奴,留单于庭十九岁乃还,奉使全节,以武为典属国,赐钱百万。」
⒉ 妇女保全名节、贞操。
引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词曲部·密针线》:「赵五娘千里寻夫,只身无伴,未审果能全节与否。」
全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令辟释义:⒈贤明的帝王。 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桃花夫人示梦》:“是夫人既有功於社稷,而贞毅明达,葆全节於危难之中,实巾幗中所罕覯,宜其能生 昭王 为中兴之令辟也。”《清史稿·礼志三》:“﹝ 康熙 ﹞十七年,礼臣议言庙祀帝王,止及开创,应增守成令辟,并罢 宋 臣 潘美、张浚 祀,从之。於是增祀 商 中宗、高宗,周 成王、康王,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⒉砖,砖块。令,通“瓴”;辟,通“甓”。
- 2.
全守释义:保全节操。唐 元结 《系乐府·谢大龟》诗:“自昔保方正,顾尝无妄私。顺和固鄙分,全守贞常规。”
- 3.
善道释义:⒈善加诱导。 《论语·颜渊》:“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陆德明 释文:“道,导也。”⒉犹正道。汉 陆贾《新语·明诫》:“周公 以比德於五帝,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諏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詔。”《北齐书·后主幼主纪论》:“﹝ 高纬 ﹞始自襁褓,至於传位,隔以正人,闭其善道。”明 李贽《复周柳塘》:“窃前贤之善道,卑善柔之贱态,附直谅之后列,直欲以完名全节付二老。”⒊好的途径,好的方法。明 刘基《槐阴读书图序》:“观听动息,凡有所接,必使可
- 4.
完节释义:⒈保持贞节;保全节操。 ⒉指完美的节操。
- 5.
尽节释义:为保全节操而牺牲生命。
- 6.
并时释义:⒈并时。《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若是同年生并时长,在旁边听得,阻拦拉住,不但 巫娘子 完名全节,就是 赵尼姑 也保命全躯。”参见“并时”。⒉並時:一时;同时。《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亦各并时而荣,咸济厥世而屈。”李善 注引 应劭 曰:“但作一时之荣。”《后汉书·逸民传·矫慎》:“﹝ 慎 ﹞与 马融、苏章 乡里并时,融 以才博显名,章 以廉直称,然皆推先於 慎。”宋 曾巩《<类要>序》:“公之子知止,能守其家者也,以书属余序,余与公仕不并时,然皆 临川 人,故为之论次,以为公书其首。”
- 7.
徇节释义:为保全节操而死。
- 8.
微名释义:⒈微贱之名。 常用作谦词。明 王世贞《鸣凤记·忠佞异议》:“司马清曹,郎官节鉞,微名已序鸳列。光岳攸钟,须知要守全节。”清 李厚庵《赠陈梦雷百韵》:“昔我髫年日,落莫无与儔……岁行在降娄,微名得滥收。”⒉指微不足道的名誉。
- 9.
死节释义:为保全节操而死;殉节:为国死节。
- 10.
漱芳亭释义:亭名。在 北京市 朝阳门 外,为 元 道士 吴全节 所建。明 陶宗仪《辍耕录·漱芳亭》:“初,燕 地未有梅花,吴閒閒 宗师 全节 时为嗣师,新从 江 南移至,护以穹庐,扁曰‘漱芳亭’。”
- 11.
箕山之节释义: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 12.
苴茅焘土释义:同“苴茅裂土”。 焘,覆。《旧五代史·晋书·赵在礼马全节等传论》:“自 温琪 而下,皆服冕乘軒,苴茅燾土,垂名汗簡,諒亦宜焉。”
- 13.
赴节释义:⒈应和着节拍。汉 王粲《七释》:“邪睨鼓下,伉音赴节。”晋 陆机《文赋》:“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唐 刘禹锡《竹枝词序》:“岁正月,余来 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清 钮琇《觚賸·逍遥居士》:“蒲衣子 性嗜音,常自度曲,孝先 倚而和之,瑶湘 吹洞簫以赴节。”⒉为保全节操而牺牲。晋 陆机《答贾谧》诗:“雄臣腾騖,义夫赴节。”晋 陆机《演连珠》之十四:“贞女要名於没世,烈士赴节於当年。”⒊响应军令,奔赴战场。节,指符节,兵符。晋 张华《劳还师歌》:“积势如鞹弩,赴节如发机。”
- 14.
迟懦释义:迟疑懦弱;胆怯而迟疑不决。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然等死耳,茂钦 果决,是以全节,中立 迟懦,是以败名。”宋 叶适《<胡尚书奏议>序》:“公晚遇,十年间三引去。去必刚勇果决,其来未尝不迟懦退缩也。”
- 15.
驻紥释义:同“驻扎”。《花月痕》第四六回:“﹝ 剑秋 ﹞带得 宣府 精兵二千,驻紥 荆州。”清 李渔《巧团圆·全节》:“目下暂解征鞍,驻紥 仙桃镇 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