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谏 [quàn jiàn]
1. 规劝谏诤。
劝谏 引证解释
⒈ 规劝谏诤。
引唐 元稹 《连昌宫词》:“姚崇 宋璟 作相公,劝諫上皇言语切。”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同乡有个举人 朱大径 善口劝諫了几遭,只是不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秦生》:“取琖将尝,妻苦劝諫。生笑曰:‘快饮而死,胜於馋渴而死多矣。’”
国语词典
劝谏 [quàn jiàn]
⒈ 规劝谏过。
引唐·元稹〈连昌宫词〉:「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同乡有个举人朱大经善口劝谏了几遭,只是不悟。」
劝谏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劝告释义:⒈拿道理说服人,使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再三劝告。⒉希望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而说的话:你要多听听大家的劝告。
- 2.
劝说释义:劝人做某种事情或使对某种事情表示同意:反复劝说。不听劝说。
- 3.
诧异释义:觉得意外和奇怪: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我们感到十分诧异。
- 4.
进谏释义:以忠言规劝(君主、尊长等)。
劝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谏释义:⒈三次劝谏。 见“三諫之义”。⒉三个谏官。指宋代吴昌裔、徐清叟、杜范。⒊三个谏官。⒋三个谏官。指明代吴之佳、叶初春、张栋。见《明史·吴之佳传》。
- 2.
公规密谏释义:指多方劝谏。公,公开;密,私下。
- 3.
列谏释义:极力劝谏。 列,通“烈”。
- 4.
叩马而谏释义: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 5.
奖劝释义:褒奖鼓励;劝谏。
- 6.
好谀恶直释义:喜欢讨好奉承,厌恶正直劝谏。
- 7.
开讽释义:启发劝谏。
- 8.
微讽释义:微言劝谏;暗中讽喻。《韩非子·内储说下》:“吕仓,魏王 之臣也,而善於 秦 荆,微讽 秦 荆 令之攻 魏,因请行和以自重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昔 齐威 酣乐,而 淳于 説甘酒;楚襄 讌集,而 宋玉 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元 顾瑛《至正十一年冬秉烛相对如梦寐》诗:“谈玄味妙理,謔笑杂微讽。”
- 9.
忠谏释义:忠诚的劝谏。
- 10.
批其逆鳞释义:比喻臣下直言劝谏,触犯君主。也比喻弱国侵犯强国。
- 11.
梅伯释义:人名。 传说为 商纣 臣,因多次劝谏,被 纣王 杀害。
- 12.
正谏不讳释义:谏:劝谏;讳:避讳。正言相劝,毫不隐讳。
- 13.
炳烛而学释义:炳烛而学一词为师旷劝谏晋平公不要因为年老而担心学习太晚所设之比喻。
- 14.
直谏释义:耿直劝谏。
- 15.
笔谏释义:谓借用书法运笔的道理讽喻劝谏。
- 16.
箴谏释义:规戒劝谏的话;规戒劝谏。 《左传·襄公十四年》:“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諫。”孔颖达 疏:“诗辞自是箴諫,而箴諫之辞,或有非诗者,如《虞箴》之类,其文似诗而别;且諫者万端,非独诗箴而已。”《国语·楚语上》:“凡百箴諫,吾尽闻之矣,寧闻它言。”《汉书·路温舒传》:“开天下之口,广箴諫之路。”《红楼梦》第一百回:“况且三姑娘是极明白的人,不像那些假惺惺的人,少不得有一番箴諫,他以后就不是这样了。”
- 17.
纳谏如流释义: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 18.
至谏释义:恳切的劝谏。
- 19.
规争释义:劝谏。
- 20.
讥切释义: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