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埋伏 埋伏的意思
mái

埋伏

简体埋伏
繁体
拼音mái fú
注音ㄇㄞˊ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ái mán,(1) 葬。【组词】:埋葬。(2) 把东西放在坑里用土、雪、落叶盖上。【组词】:掩埋。埋地雷。(3) 隐藏。【例句】:埋没(mò)。埋伏。埋头。隐姓埋名。 ◎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责怪(“怨”读轻声)。

fú,(1) 趴,脸向下,体前屈。【组词】:伏卧。伏案读书。(2) 低下去。【组词】:此起彼伏。(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组词】: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组词】:降伏。降龙伏虎。(5) 隐藏。【组词】:伏兵。埋伏。(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组词】:伏日。伏旱。伏暑。伏天。(7) 姓。

基本含义

指隐藏在某处等待时机,准备发动袭击或展开行动。

埋伏的意思

埋伏 [mái fú]

1. 在敌人可能活动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

埋伏兵马。

[ ambush; lay an ambush; lie in ambush; ]

2. 潜伏。

埋伏着失败的因素。

[ hide; lie low; ]

埋伏 引证解释

⒈ 谓隐伏起来待机行动。多用于军事方面。

《三国演义》第六四回:“两岸都是芦苇蒹葭,可以埋伏。”
《水浒传》第四一回:“再又教 石勇、杜迁 扮做丐者,去城边左近埋伏。”
老舍 《茶馆》第三幕:“老师们,快走!他们埋伏下了打手!”

⒉ 指埋伏者。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则怕他那里有埋伏。”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这等险恶所在,他们必有埋伏。”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七:“还早,这么早出门,会招那两个埋伏起疑!”

⒊ 藏匿。

宋 叶适 《答少詹书》:“而 少詹 若不相信,反以不肖者为隐藏埋伏,不能尽切磋琢磨之道,此某之所以疑愧而不敢深言也。”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三折:“明晃晃腰间甚物,怎想你那身上埋伏。”

⒋ 谓安排伏笔。

清 李渔 《怜香伴·闻试》:“我如今只説父母在日曾受过 石 家之聘,后来两家迁播,音信不通,埋伏一句,为下文张本。”


国语词典

埋伏 [mái fú]

⒈ 暗中躲藏著,等敌人到来后再起而攻击。

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大夫!不知筵宴之间,怎生埋伏摆布?」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这等险恶所在,他们必有埋伏!」

潜伏


埋伏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匿伏释义:隐藏;潜伏。
    • 2.
      潜伏释义:隐藏;埋伏:潜伏着危险。
    • 3.
      潜匿释义:潜藏隐匿。
    • 4.
      窜伏释义:窜伏,汉语词语,出自国语晋语二,意思是逃匿;隐藏
    • 5.
      隐藏释义:藏起来不让发现:隐藏在丛林中。

埋伏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暴露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暴露目标。暴露无遗。

埋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覆释义:七处伏兵;七处埋伏。《左传·宣公十二年》:“士季 使 巩朔 韩穿 帅七覆于 敖 前,故上军不败。”杜预 注:“覆,为伏兵七处。”清 唐孙华《赠同年赵蒙泉》诗:“张罗为掩禽,毁巢将取鷇。桎梏陈五刑,网络施七覆。”
    • 2.
      九里山释义:⒈在今 江苏省 徐州市 北。 传说 楚 汉 相争时,韩信 在 九里山 前列阵,十面埋伏,智取 项羽。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当日个谁展英雄手,能梟 项羽 头,把江山属俺炎 刘,全亏 韩元帅,九里山 前战鬭,十大功劳成就。”《水浒传》第四回:“九里山 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 乌江 水,好似 虞姬 别霸王。”⒉借指计谋。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原来那诗句儿里包笼着三更枣,简帖儿里埋伏着 九里山。”
    • 3.
      伏击战释义:用埋伏的兵力突然袭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式。
    • 4.
      伏兵释义:埋伏下来伺机攻击敌人的军队。
    • 5.
      伏军释义:埋伏的军队。
    • 6.
      伏埋释义:埋伏。
    • 7.
      伏弩释义:⒈埋伏弓箭手。⒉隐蔽着的用机械发射的弓箭。⒊泛指暗箭。
    • 8.
      伏戎释义:⒈埋伏军队或刺客。⒉指隐伏伺机以图作乱的武人。
    • 9.
      伏甲释义:谓埋伏武士或军队。《左传·昭公十一年》:“楚子 伏甲而饗 蔡侯 於 申,醉而执之。”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谋伏甲 梁氏 之宫,须其入以杀之。”金 萧贡《悲长平》诗:“秦 兵伏甲 武安 西,赵 将非材战士携。”
    • 10.
      伏药释义:埋伏着的炸药。
    • 11.
      伏莽释义:《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 12.
      伏道释义:⒈暗道,隐秘的通道。⒉指利用地形埋伏军队以袭击敌人的策略。
    • 13.
      偃戈释义:⒈休兵。指太平。唐 于鹄《山塞》诗之一:“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宋 陈彭年《大宝箴》:“导之以德,民免婴罗;不懈於位,俗乃偃戈。”⒉伏兵;埋伏。《周书·文帝纪下》:“命将士皆偃戈於葭芦中,闻鼓声而起。”
    • 14.
      偃甲释义:⒈藏甲衣不用,谓停止战争。⒉指埋伏兵士。
    • 15.
      冲场释义:⒈亦作“冲场”。戏曲名词。谓传奇剧本的第二折。冲场开头必有个长引子,引子唱完,继以诗词和骈体文的定场白,要以简单的语言,说明登场人物的身份、性格、坏境和当时的思想,并要酝酿全剧的精神,埋伏下全剧的重要节目。⒉方言。指人的外貌、仪表。
    • 16.
      呆獃獃释义:发楞失神貌。《白雪遗音·马头调·单刀赴会》:“子敬 呆獃獃吓的那埋伏人马闭了气,个个魂飞。”《再生缘》第六六回:“呆獃獃,一体四肢如土木。”
    • 17.
      埋伏圈释义:埋伏者所控制的范围。
    • 18.
      埋伏释义:⒈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中(zhòng)埋伏。四面埋伏。把人马分做三路,两路埋伏,一路出击。⒉潜伏:这是一支埋伏在敌占区的别动队。
    • 19.
      帷甲释义:谓张设帷幕以藏甲兵。 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及饗日,帷诸门左。无极 谓令尹曰:‘吾几祸子。子恶 将为子不利,甲在门矣。子必无往。’”杜预 注:“张帷陈兵甲其中。”后以“帷甲”指埋伏士卒。《新唐书·朱泚传》:“城隅率百步建一楼,候望非常。凡祠房庙庐皆帷甲,戒曰:军来则四面击。”
    • 20.
      打埋伏释义:⒈预先隐藏起来,待时行动:留下一排人在这里打埋伏。 ⒉比喻隐藏物资、人力或隐瞒问题:这个预算是打了埋伏的,要认真核查一下。

埋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覆释义:七处伏兵;七处埋伏。《左传·宣公十二年》:“士季 使 巩朔 韩穿 帅七覆于 敖 前,故上军不败。”杜预 注:“覆,为伏兵七处。”清 唐孙华《赠同年赵蒙泉》诗:“张罗为掩禽,毁巢将取鷇。桎梏陈五刑,网络施七覆。”
    • 2.
      九里山释义:⒈在今 江苏省 徐州市 北。 传说 楚 汉 相争时,韩信 在 九里山 前列阵,十面埋伏,智取 项羽。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当日个谁展英雄手,能梟 项羽 头,把江山属俺炎 刘,全亏 韩元帅,九里山 前战鬭,十大功劳成就。”《水浒传》第四回:“九里山 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 乌江 水,好似 虞姬 别霸王。”⒉借指计谋。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原来那诗句儿里包笼着三更枣,简帖儿里埋伏着 九里山。”
    • 3.
      伏击战释义:用埋伏的兵力突然袭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式。
    • 4.
      伏兵释义:埋伏下来伺机攻击敌人的军队。
    • 5.
      伏军释义:埋伏的军队。
    • 6.
      伏埋释义:埋伏。
    • 7.
      伏弩释义:⒈埋伏弓箭手。⒉隐蔽着的用机械发射的弓箭。⒊泛指暗箭。
    • 8.
      伏戎释义:⒈埋伏军队或刺客。⒉指隐伏伺机以图作乱的武人。
    • 9.
      伏甲释义:谓埋伏武士或军队。《左传·昭公十一年》:“楚子 伏甲而饗 蔡侯 於 申,醉而执之。”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谋伏甲 梁氏 之宫,须其入以杀之。”金 萧贡《悲长平》诗:“秦 兵伏甲 武安 西,赵 将非材战士携。”
    • 10.
      伏药释义:埋伏着的炸药。
    • 11.
      伏莽释义:《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 12.
      伏道释义:⒈暗道,隐秘的通道。⒉指利用地形埋伏军队以袭击敌人的策略。
    • 13.
      偃戈释义:⒈休兵。指太平。唐 于鹄《山塞》诗之一:“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宋 陈彭年《大宝箴》:“导之以德,民免婴罗;不懈於位,俗乃偃戈。”⒉伏兵;埋伏。《周书·文帝纪下》:“命将士皆偃戈於葭芦中,闻鼓声而起。”
    • 14.
      偃甲释义:⒈藏甲衣不用,谓停止战争。⒉指埋伏兵士。
    • 15.
      冲场释义:⒈亦作“冲场”。戏曲名词。谓传奇剧本的第二折。冲场开头必有个长引子,引子唱完,继以诗词和骈体文的定场白,要以简单的语言,说明登场人物的身份、性格、坏境和当时的思想,并要酝酿全剧的精神,埋伏下全剧的重要节目。⒉方言。指人的外貌、仪表。
    • 16.
      呆獃獃释义:发楞失神貌。《白雪遗音·马头调·单刀赴会》:“子敬 呆獃獃吓的那埋伏人马闭了气,个个魂飞。”《再生缘》第六六回:“呆獃獃,一体四肢如土木。”
    • 17.
      埋伏圈释义:埋伏者所控制的范围。
    • 18.
      埋伏释义:⒈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中(zhòng)埋伏。四面埋伏。把人马分做三路,两路埋伏,一路出击。⒉潜伏:这是一支埋伏在敌占区的别动队。
    • 19.
      帷甲释义:谓张设帷幕以藏甲兵。 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及饗日,帷诸门左。无极 谓令尹曰:‘吾几祸子。子恶 将为子不利,甲在门矣。子必无往。’”杜预 注:“张帷陈兵甲其中。”后以“帷甲”指埋伏士卒。《新唐书·朱泚传》:“城隅率百步建一楼,候望非常。凡祠房庙庐皆帷甲,戒曰:军来则四面击。”
    • 20.
      打埋伏释义:⒈预先隐藏起来,待时行动:留下一排人在这里打埋伏。 ⒉比喻隐藏物资、人力或隐瞒问题:这个预算是打了埋伏的,要认真核查一下。

埋伏造句

1.我们设下十面埋伏,专等敌人自投罗网。

2.当地人进入我们的埋伏圈时,遭到了出其不意的惨重打击。

3.敌军遭遇我军埋伏,被打得抱头鼠窜,溃不成军。

4.鬼子刚走进山沟,就中了八路军的埋伏

5.他是埋伏在敌军中的共产党员。

6.我军埋伏在敌人要经过的地方。

7.我军把人马分作两路,一路埋伏,一路出击。

8.埋伏在小树林里的战士个个十分机警,他们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9.埋伏在地势低陷的地方。

10.连长仔细观察地形后,决定在山头的树林中设下埋伏

11.我军埋伏在险要处,截击增援的敌人。

12.敌人遭遇埋伏被打的捻神捻鬼。

13.小分队在雪地里埋伏了一天一夜。

14.敌人怕有埋伏,只好退缩。

15.人心才是埋伏在黑夜中,最可怕的对手。

16.我军趁着夜色,悄悄埋伏在敌军阵地的前沿。

17.黑暗中一些窸窸窣窣的声响,不免使得那败军风声鹤唳,生怕是乘胜追击的敌军的埋伏

18.隐患是埋伏事故的罪魁祸首,事故是对麻痹大意人的惩罚。

19.当他统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的时候,却中了十面埋伏,被杀得只身逃回了汴京。

20.我游击队员,埋伏在路旁的草丛中,引而不发,等着敌人进入伏击圈。

埋伏(mai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埋伏是什么意思 埋伏读音 怎么读 埋伏,拼音是mái fú,埋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埋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