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ng,(1) 小洞,窟窿。【组词】:孔穴。孔眼。孔洞。孔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2) 很。【组词】:孔急。孔武有力。(3) 量词,用于窑洞。【组词】:一孔土窑。(4) 姓。
z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组词】: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组词】:菜子。瓜子儿。子实。(3) 动物的卵。【组词】:鱼子。蚕子。(4) 幼小的,小的。【组词】:子鸡。子畜。子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句】:子弹(dàn )。棋子儿。(6) 与“母”相对。【例句】: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组词】: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词】:孔子。先秦诸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句】: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例句】: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组词】:子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组词】:旗子。乱子。胖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句】:敲了两下子门。(14) 姓。
1.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英[Confucius;]
⒈ 春秋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 丘,字 仲尼。鲁国 人。 《论语》一书,记有他的谈话及与门人的问答。
⒈ 春秋时孔丘。参见「孔丘」条。
1.孔子所宣扬的“仁”就含有博施济众的意思。
2.孔子提倡读书要好学不倦。
3.孔子主张写文章不语怪力乱神。
4.从而孔子被尊崇为神化的至圣先师。
5.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薪尽火传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始终处于正统地位。
6.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7.我国先圣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三千年前孔子就教育我们要不耻下问。
9.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出来的一条教学原则。
10.孔子是历史上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
11.孔子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安贫乐道,或曰于丹如是解读。
12.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而害仁,有杀身而成仁。
13.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
14.在中国,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15.孔子的精神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仁者精神。
16.孔子说自暴自弃就是说话不遵守礼义,自己残害自己。
17.今天的中国人,尊孔子为至圣先师。
18.孔子的论语真是言之有理,给后人留下很大的精神财富!
19.诸如此类的建议为孔子的复原打开了大门。
20.孔子风餐露宿、日夜间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