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风 [mén fēng]
1. 旧指某一家、某一族或某一流派世代相传的言行准则和风气。
例笃学修行,不坠门风。——《颜氏家训·风操》
英[tradition of a family; family principles;]
门风 引证解释
⒈ 犹家风。旧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引《晋书·陆晔传》:“忧国如家,岁寒不凋,体自门风。”
《旧唐书·杨元亨传》:“斯则姦逆之谋,是其庭训;险薄之行,遂成门风。”
清 陈维崧 《满江红·陈郎以扇索书为赋一阕》词:“喜门风不坠,家声依旧。”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二:“这事儿一声张,名声不好听,面子搁不住,门风也就败坏了!”
⒉ 文学艺术方面家传的风格。
引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刘璞》:“右 胤祖 之子,少习门风,至老笔法不渝前制。”
唐 杜荀鹤 《投从叔补阙》诗:“吾宗不謁謁诗宗,常仰门风继国风。”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十:“岂恃门风驰翰墨,《吴歌》十曲徧人间。”
⒊ 指某一流派的风气。
引《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师亦无喜色,自尔 黄蘗 门风盛于 江 表矣。”
⒋ 门面;面子。
引《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上》:“既是有此等异事,休教他去养马,怎不将女孩儿三娘子招他做女壻?向后改换我家门风,也是一场好事。”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是 王招宣 府里出来的小夫人……情愿白白里把与人。只要个有门风的便肯。”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大王, 王粲 好是无礼,俺二人拜他,全然不动,倘有人见,可不先失了你的门风。”
国语词典
门风 [mén fēng]
⒈ 家族世代相承的传统。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修载乐托之性,出自门风。」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臧逢世,臧严之子也,笃学修行,不坠门风。」
近家声
⒉ 体面、面子。
引《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王招宣府里出来的小夫人,王招宣初娶时,十分宠幸,后来只为一句话破绽些,失了主人之心,情愿白白里把与人,只要个有门风的便肯。」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二折》:「大王!王粲好是无礼,俺二人拜他,全然不动,倘有人见,可不先失了你的门风。」
门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祖释义:⒈先祖。唐 韩愈《唐故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铭》:“公讳 戎,字 元夫。其上祖 懿,为 晋 安西将军,实始居 河东。”《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张员外 道:‘罢,罢,这样媳妇,久后必被败坏门风,玷辱上祖!’”⒉先祖师。前蜀 贯休《遇五天僧入五台》诗之一:“十万里到此,辛勤詎可论。唯云吾上祖,见买 给孤园。”⒊尊崇父祖。上,通“尚”。《左传·文公二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故 禹 不先 鯀,汤 不先 契,文 武 不先 不窋。宋 祖 帝乙,郑 祖 厉王,犹上祖也。”
- 2.
家风释义: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 3.
沈默寡言释义:性情沉静,很少说话。《新唐书·梁崇义传》:“﹝ 梁崇义 ﹞后为羽林射生,事 来瑱,沉默寡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我见你向来都是沉默寡言的,难得今天这样,你只常常如此便好。”亦作“沉静寡言”。元 刘祁《归潜志》卷五:“﹝ 聂元吉 ﹞弱冠擢第,沉静寡言,不妄交,入官以谨愿自守。”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二三章:“道师沉静寡言,足以壮山门风范,能起十方宗仰。”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可是表面上她却依然对一切都淡漠,依旧沉默寡言。”
- 4.
淑行释义:美好的品行。 汉 蔡邕《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凭先民之遐邇,秉玄妙之淑行。”《后汉书·章帝纪》:“三老,尊年也;孝悌,淑行也;力田,勤劳也。”《晋书·任恺传》:“﹝ 愷 子﹞ 罕 字 子伦,幼有门风,才望不及 愷,以淑行致称,为清平佳士。”
- 5.
败坏释义:⒈损害;破坏(名誉、风气等):败坏门风。败坏声誉。败坏纪律。⒉(道德、纪律等)极坏:道德败坏。纪律败坏。
- 6.
赵州释义:指 唐 代高僧 从谂。南泉 普愿禅师 弟子。因其住持于 赵州(今 河北省 赵县)观音院,传扬佛教,不遗余力,时谓“赵州门风”。世称“赵州和尚”。简称“赵州”。《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赵州 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赵州 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宋 范成大《仲行再示新句复次韵述怀》:“神仙懒学古 浮丘,祖意慵参老 赵州。”清 钱谦益《石林长老七十序》:“赵州 年一百二十八,十方行脚。则七十已后,正其整理腰包,办草鞋钱之日也。”
- 7.
辱门败户释义:指败坏门风,使家族受到差异辱。
- 8.
通隐释义:旷达的隐士。 《世说新语·雅量》“戴公 从东出”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晋安帝纪》:“戴逵 字 安道 ……性甚快畅,泰於娱生,好鼓琴,善属文,尤乐游燕,多与高门风流者游,谈者许其通隐。”《梁书·处士传·何点》:“点 虽不入城府,而遨游人世,不簪不带,或驾柴车,躡草屩,恣心所适,致醉而归,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号为‘通隐’。”清 吴伟业《陈徵君西佘山祠》诗:“通隐居城市,风流白石仙。”
- 9.
里门释义:⒈闾里的门。古代同里的人家聚居一处,设有里门。《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庆 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宋 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之二:“里门每入从千骑,宾主俱荣道路光。”⒉指称乡里。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 10.
门风释义: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败坏门风。
- 11.
马粪释义:⒈马屎。《后汉书·耿恭传》:“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晋 葛洪《抱朴子·黄白》:“阴乾一月,乃以马粪火煴之。”⒉巷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南史·王志传》:“家居 建康 禁中里 马粪巷,父 僧虔,门风宽恕,志 尤惇厚……兄弟子姪,皆篤实谦和,时人号 马粪 诸 王 为长者。”按,《梁书·王志传》作“马蕃”。清 查慎行《燕台杂兴》诗:“紫色蛙声雄八族,乌衣、马粪 笑诸 王。”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南史》:“王 谢 子弟,浮华矜躁,服用奢淫,而能仍世贵显者,盖其门风孝友,有过他氏。马粪、乌衣,自相
- 12.
齿德释义:⒈《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后用“齿德”指年龄与德行。宋 魏了翁《古今考》:“满千钱者升之堂上,不则退之堂下,惟商财贿,毋问齿德。”明 许自昌《水浒记·投胶》:“一方保正,喜今日共推,齿德皆尊。”⒉年高德劭。明 瞿佑《归田诗话·锺馗图》:“予视先生犹大父行,而先生不以齿德自居。”清 方苞《万季野墓表》:“惟余不与,而 季野 独降齿德而与余交。”⒊指年高德劭的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桓 命於邻党中,招二三齿德来。”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