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略 大略的意思
lüè

大略

简体大略
繁体
拼音dà lüè
注音ㄉㄚˋ ㄌㄩ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lüè,(1) 大致,简单,不详细。【组词】:大略。简略。粗略。略微。略有所闻。略知一二。(2) 省去,简化。【组词】:省略。忽略。其余从略。(3) 简要的叙述。【组词】:史略。要略。事略。(4) 计谋。【组词】:方略。策略。战略。(5) 抢,掠夺。【组词】:侵略。攻城略地。

基本含义

大致的概念或大体的情况

大略的意思

大略 [dà lüè]

1. 大概。

大略相同。
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 roughly; general; premilinary; ]

2. 远大的谋略。

雄才大略。

[ general idea; broad outline; gist of things; ]

大略 引证解释

⒈ 大概;大要。

《孟子·滕文公上》:“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赵岐 注:“略,要也。”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诀论》:“其妙处非言语文字所能形容,然可道其大略。”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八一:“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

⒉ 远大的谋略。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酈生 曰:‘吾闻 沛公 慢而易人,多大略。’”
《晋书·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朗多大略。”
宋 陈亮 《进<中兴五论>札子》:“臣闻治国有大体,谋敌有大略。”


国语词典

大略 [dà lüè]

⒈ 大概、大要。

《庄子·大宗师》:「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
《红楼梦·第四八回》:「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大概 约略

⒉ 远大的谋略。

《史记·卷九七·郦生传》:「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晋书·卷一·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


大略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大概释义:⒈大致的内容或情况:他嘴上不说,心里却捉摸了个大概。 ⒉属性词。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他把情况做了个大概的分析。这件事我记不太清,只有个大概的印象。⒊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雪并没有多厚,大概在半夜就不下了。从这里到西山,大概有四五十里地。那道题大概很难。
    • 2.
      大约释义:⒈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句子里有数字):他大约有六十开外了。⒉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他大约是开会去了。
    • 3.
      大致释义:⒈属性词。大体上,基本上:大致的想法。大致情况如此。两家的情况大致相同。⒉大概;大约:看看太阳,大致是十一点钟的光景。
    • 4.
      约略释义:⒈大致;大概:他的近况我约略知道一些。 ⒉依稀;仿佛:约略听得见窗外的雨点声。

大略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精确释义:非常准确;非常正确:精确的计算。精确地分析。论点精确,语言明快。

大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问一临释义:古礼,君对士的疾病要慰问一次,对士的丧事要临吊一次,故称。《荀子·大略》:“君於大夫三问其疾,三临其丧,於士一问一临。”
    • 2.
      三命释义:⒈周 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三命为公侯伯之卿。命,爵命。见《周礼·春官·典命》、《礼记·王制》。《左传·昭公十二年》:“及 平子 伐 莒,克之,更受三命。”杜预 注:“十年,平子 伐 莒,以功加三命。”《荀子·大略》:“三命,族人虽七十不敢先。”王先谦 集解:“三命,卿也。”⒉称任州府官的辟命。《后汉书·李陈庞陈等传论》:“任棠 姜岐,世著其清,结瓮牖而辞三命。”李贤 注:“谓 任 姜 辞太守之辟也。”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序》:“初辞州府三命,后为 彭泽 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⒊术数家以受命
    • 3.
      下臣释义:⒈臣对君的谦称。《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左传·文公十二年》:“使下臣致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汉 韦孟《讽谏》诗:“既藐下臣,追欲纵逸。”金 宇文虚中《上乌林天使》诗之三:“幸有故人知底藴,下臣获考敢谋安。”⒉品德卑劣的臣子。《荀子·大略》:“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 4.
      不事释义:⒈不侍奉,不服事。《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⒉指不任以官职。《晋书·刘寔传》:“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不事,谓不使任事。”⒊不服劳役。《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立石 东海 上 胊 界中,以为 秦 东门。因徙三万家 丽邑,五万家 云阳,皆復不事十岁。”《资治通鉴·始皇帝三十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不事者,不供征役之事。”⒋不办事;不做事
    • 5.
      井里释义:⒈乡里。古代同井而成里,故称。《荀子·大略》:“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杨倞 注:“井里,里名。”宋 陈亮《祭卢钦叔母夫人文》:“閫内之懿,闻於井里。”《捻军史料丛刊·军情·同治七年闰四夏月十七日》:“众志成城,保卫井里。”⒉里巷。清 黄景仁《岁暮篇》诗:“更闻井里喧,索逋百不让。”清 姚莹《游榄山记》:“吾始见此乡井里晏如。”
    • 6.
      亡虑释义:大略,大约。
    • 7.
      从欲释义:⒈随顺自己的意愿。《书·大禹谟》:“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孔 传:“使我从心所欲而政以治。”《荀子·大略》:“维予从欲而治。”⒉服从于自己的私欲。《左传·僖公二十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北齐书·幼主纪》:“后主 则不然,以人从欲,损物益己。”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循理则虽酬酢万变而未尝动也,从欲则虽槁心一念而未尝静也。”⒊纵欲。《左传·昭公十三年》:“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韩诗外传》卷二:“貌美好者不以统朝涖民,而反以蛊女从欲。”三国 魏 嵇康《
    • 8.
      伊利湖释义:北美五大淡水湖之一。 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面积25 700平方千米。以尼亚加拉河连安大略湖,河上有尼亚加拉大瀑布。
    • 9.
      六事释义:⒈上古指领兵的六卿。《书·甘誓》:“大战于 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车之人,予誓告汝。’”孔 传:“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后因以指朝中的军事大臣。唐 白居易《忆晦叔》诗:“六事尽思君作伴,几时归到 洛阳 来。”宋 曾巩《兵部侍郎制》:“夫兵,天下之备,谁能去之?自士不出於井地,而将非六事之人,歷世以来,皆古之宜法,而患夫势之难行。”⒉相传 商 初天下大旱,汤 曾祷于 桑林,以六事自责。《荀子·大略》:“汤 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謁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
    • 10.
      冰泮释义:⒈亦作“冰冸”。 冰冻融解。⒉冰融的时期,指农历仲春二月。语出《诗·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止。”《孔子家语·本命解》:“冰泮而农桑起,婚礼而杀於此。”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天结良缘,花凝瑞靄,佳期正当冰泮。”⒊比喻涣散、消失。⒋比喻险境。
    • 11.
      决战千里释义: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 12.
      决胜于千里之外释义: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 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 13.
      决胜千里之外释义: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 14.
      决胜千里释义: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 15.
      凿定释义:肯定;确定。清 冯桂芬《三启李宫保》:“先陈所办大略情形,姑勿凿定。”《新华文摘》1981年第10期:“我又拖了一天,明天是凿定要回去了。”
    • 16.
      分牀同梦释义:比喻虽所做之事不同,但打算一样。清 黄宗羲《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序》:“余见今之亡国大夫,大略三等,或齷齪治生,或丐贷诸侯,或法乳济洞。要皆胸中扰扰,不胜富贵利达之想,分牀同梦。”
    • 17.
      分背释义:⒈背对背。 《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清 侯方域《卢告》:“夫子奈何以妇人女子之煦煦者而论敌於友哉?若其为友者则有之矣,彼其生同牢,食同筐,交首而戏弄,分背而摩搔,自以为交最密而莫之间也。”⒉违离。《荀子·大略》:“民语曰:‘欲富乎?忍耻矣,倾絶矣,絶故旧矣,与义分背矣。’”⒊犹分别。《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司马与分背,袁盎 解节毛怀之,杖,步行七八里。”《孔丛子·儒服》:“临别,文 节 流涕交颐,子高 徒抗手而已,分背就路。”《南史·郭世通传》:“尝与人共
    • 18.
      列士释义:⒈即元士。古称天子之上士。别于诸侯之士。一说,古时上士、中士和下士的统称。《春秋·哀公十一年》:“王及列士皆有馈餎。”《国语·鲁语下》:“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清 方苞《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盖古者自公卿至於列士,职以诗献。”⒉有名望的人。《管子·君臣下》:“布法出宪,而贤人列士尽归功能於上矣。”《荀子·大略》:“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⒊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之士。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二:“要离 古列士,伯鸞 清高,可令相近。”鲁迅《<朝花夕拾>后记》:“汉 朝人……多
    • 19.
      十指释义:⒈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唐 元稹《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⒉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⒊指十个足趾。详“十指仓”。⒋十个要旨。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
    • 20.
      华采释义:⒈华丽的色彩。 《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王逸 注:“华采,五色采也。”《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且美貌者不待华采以崇好,艳姿者不待文綺以致爱。”⒉文采;才华。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斯则得百氏之华采,而辞气文之大略也。”叶圣陶《城中·微波》:“青年的华采,当时多么明耀,但是一转眼就暗淡了!”

大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问一临释义:古礼,君对士的疾病要慰问一次,对士的丧事要临吊一次,故称。《荀子·大略》:“君於大夫三问其疾,三临其丧,於士一问一临。”
    • 2.
      三命释义:⒈周 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三命为公侯伯之卿。命,爵命。见《周礼·春官·典命》、《礼记·王制》。《左传·昭公十二年》:“及 平子 伐 莒,克之,更受三命。”杜预 注:“十年,平子 伐 莒,以功加三命。”《荀子·大略》:“三命,族人虽七十不敢先。”王先谦 集解:“三命,卿也。”⒉称任州府官的辟命。《后汉书·李陈庞陈等传论》:“任棠 姜岐,世著其清,结瓮牖而辞三命。”李贤 注:“谓 任 姜 辞太守之辟也。”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序》:“初辞州府三命,后为 彭泽 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⒊术数家以受命
    • 3.
      下臣释义:⒈臣对君的谦称。《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左传·文公十二年》:“使下臣致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汉 韦孟《讽谏》诗:“既藐下臣,追欲纵逸。”金 宇文虚中《上乌林天使》诗之三:“幸有故人知底藴,下臣获考敢谋安。”⒉品德卑劣的臣子。《荀子·大略》:“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 4.
      不事释义:⒈不侍奉,不服事。《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⒉指不任以官职。《晋书·刘寔传》:“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不事,谓不使任事。”⒊不服劳役。《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立石 东海 上 胊 界中,以为 秦 东门。因徙三万家 丽邑,五万家 云阳,皆復不事十岁。”《资治通鉴·始皇帝三十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不事者,不供征役之事。”⒋不办事;不做事
    • 5.
      井里释义:⒈乡里。古代同井而成里,故称。《荀子·大略》:“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杨倞 注:“井里,里名。”宋 陈亮《祭卢钦叔母夫人文》:“閫内之懿,闻於井里。”《捻军史料丛刊·军情·同治七年闰四夏月十七日》:“众志成城,保卫井里。”⒉里巷。清 黄景仁《岁暮篇》诗:“更闻井里喧,索逋百不让。”清 姚莹《游榄山记》:“吾始见此乡井里晏如。”
    • 6.
      亡虑释义:大略,大约。
    • 7.
      从欲释义:⒈随顺自己的意愿。《书·大禹谟》:“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孔 传:“使我从心所欲而政以治。”《荀子·大略》:“维予从欲而治。”⒉服从于自己的私欲。《左传·僖公二十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北齐书·幼主纪》:“后主 则不然,以人从欲,损物益己。”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循理则虽酬酢万变而未尝动也,从欲则虽槁心一念而未尝静也。”⒊纵欲。《左传·昭公十三年》:“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韩诗外传》卷二:“貌美好者不以统朝涖民,而反以蛊女从欲。”三国 魏 嵇康《
    • 8.
      伊利湖释义:北美五大淡水湖之一。 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面积25 700平方千米。以尼亚加拉河连安大略湖,河上有尼亚加拉大瀑布。
    • 9.
      六事释义:⒈上古指领兵的六卿。《书·甘誓》:“大战于 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车之人,予誓告汝。’”孔 传:“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后因以指朝中的军事大臣。唐 白居易《忆晦叔》诗:“六事尽思君作伴,几时归到 洛阳 来。”宋 曾巩《兵部侍郎制》:“夫兵,天下之备,谁能去之?自士不出於井地,而将非六事之人,歷世以来,皆古之宜法,而患夫势之难行。”⒉相传 商 初天下大旱,汤 曾祷于 桑林,以六事自责。《荀子·大略》:“汤 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謁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
    • 10.
      冰泮释义:⒈亦作“冰冸”。 冰冻融解。⒉冰融的时期,指农历仲春二月。语出《诗·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止。”《孔子家语·本命解》:“冰泮而农桑起,婚礼而杀於此。”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天结良缘,花凝瑞靄,佳期正当冰泮。”⒊比喻涣散、消失。⒋比喻险境。
    • 11.
      决战千里释义: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 12.
      决胜于千里之外释义: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 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 13.
      决胜千里之外释义: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 14.
      决胜千里释义: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 15.
      凿定释义:肯定;确定。清 冯桂芬《三启李宫保》:“先陈所办大略情形,姑勿凿定。”《新华文摘》1981年第10期:“我又拖了一天,明天是凿定要回去了。”
    • 16.
      分牀同梦释义:比喻虽所做之事不同,但打算一样。清 黄宗羲《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序》:“余见今之亡国大夫,大略三等,或齷齪治生,或丐贷诸侯,或法乳济洞。要皆胸中扰扰,不胜富贵利达之想,分牀同梦。”
    • 17.
      分背释义:⒈背对背。 《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清 侯方域《卢告》:“夫子奈何以妇人女子之煦煦者而论敌於友哉?若其为友者则有之矣,彼其生同牢,食同筐,交首而戏弄,分背而摩搔,自以为交最密而莫之间也。”⒉违离。《荀子·大略》:“民语曰:‘欲富乎?忍耻矣,倾絶矣,絶故旧矣,与义分背矣。’”⒊犹分别。《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司马与分背,袁盎 解节毛怀之,杖,步行七八里。”《孔丛子·儒服》:“临别,文 节 流涕交颐,子高 徒抗手而已,分背就路。”《南史·郭世通传》:“尝与人共
    • 18.
      列士释义:⒈即元士。古称天子之上士。别于诸侯之士。一说,古时上士、中士和下士的统称。《春秋·哀公十一年》:“王及列士皆有馈餎。”《国语·鲁语下》:“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清 方苞《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盖古者自公卿至於列士,职以诗献。”⒉有名望的人。《管子·君臣下》:“布法出宪,而贤人列士尽归功能於上矣。”《荀子·大略》:“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⒊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之士。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二:“要离 古列士,伯鸞 清高,可令相近。”鲁迅《<朝花夕拾>后记》:“汉 朝人……多
    • 19.
      十指释义:⒈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唐 元稹《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⒉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⒊指十个足趾。详“十指仓”。⒋十个要旨。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
    • 20.
      华采释义:⒈华丽的色彩。 《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王逸 注:“华采,五色采也。”《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且美貌者不待华采以崇好,艳姿者不待文綺以致爱。”⒉文采;才华。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斯则得百氏之华采,而辞气文之大略也。”叶圣陶《城中·微波》:“青年的华采,当时多么明耀,但是一转眼就暗淡了!”

大略造句

1.曹操雄才大略,文武兼长,绝顶聪明,在群雄逐鹿当中,打仗总是胜多败少。

2.唐太宗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辉煌的成就。

3.他在场也好,倒要让他瞧瞧,世界上竟有东协理伊都这样雄才大略,锦心绣口的人。

4.毛泽东的雄才大略,不仅表现在长征路途上,也表现在指挥“三大战役”中,还表现在社会主义建设上。

5.伟大的政治家,都具雄才大略,功业永垂后世。

6.做为一个领袖人物,当然要有雄才大略

7.这出戏,着重表现了陈毅将军的雄才大略

8.袁术虽然拥兵自重,但在雄才大略的曹操看来,他不过是预搔待痒而已。

9.时势造就很多人雄才大略

10.这篇作文我大略看了一遍,没有什么大问题。

11.时间不多了,请你大略地说一说。

12.两天的时间太匆促了,所以只能游个大略,但是我依然会将这份记忆埋藏在心中。

13.毛泽东的雄才大略,不仅表现在长征路途上,也表现在指挥三大战役中,还表现在社会主义建设上。

14.近来边境守将没有宏图大略,贪图侥幸得来的功劳,这是平庸之人的作法。

15.他们重逢于繁华的阳安,她是唯我独尊魔教教主,他是雄才大略的一国之君。

16.诸葛亮未出隆中时是一介书生,自有“观其大略”的治学之道。

17.在中国的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皇帝,都有席卷天下的雄才大略

18.战局的演变,显示了指挥员的雄才大略

19.有雄才大略,能深谋远虑,是成就大业的基础。

20.至于那些市井小商人,虽在金钱上富有,但他们鼠目寸光,绝无雄才大略

大略(dalu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略是什么意思 大略读音 怎么读 大略,拼音是dà lüè,大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