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力 [gǔ lì]
1. 雄健的书法的笔力。
例对联上的几个字写得很有骨力。
时议者以为羲之草隸,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晋书·王献之传》
英[ strength; ]
2. 力气。
例大无骨力,角翼不颈,则以大而服小。——汉·王充《论衡·物势》
3. 〈方〉:硬挺;结实。
例这把伞真骨力。
这老头儿八十了,身子骨(gǔ)还挺骨力。
英[ stout; ]
骨力 引证解释
⒈ 指书画诗文刚健雄劲的风格。
引《晋书·王献之传》:“时议者以为 羲之 草隶, 江 左中朝莫有及者, 献之 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魏武 沉深古朴,骨力难侔。”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至于有骨力的文章,恐不如谓之‘短文’。”
⒉ 指坚定的意志力;骨气。
引《朱子语类》卷三四:“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亡忧’,是甚么样精神!甚么样骨力!”
明 刘若愚 《酌中志·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司礼 冯公 前辈,有骨力人,留著他多好哩。”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这班孱头,真是没有骨力。”
⒊ 指体力。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所以服了此药,身中水火不能自鍊,故能骨力坚强,长生不死。”
国语词典
骨力 [gǔ lì]
⒈ 书法的笔力。
引《晋书·卷八〇·王羲之传》:「时议以为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
⒈ 刚劲有力。
例如:「他的书法挺骨力的。」
⒉ 硬而平整。
例如:「这块钢板裁得很骨力。」
骨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筋释义:谓书法有骨力。
- 2.
体骨释义:⒈犹主体,主干。⒉指诗文或书法的骨力。
- 3.
名程释义:⒈名称与程式。南朝 梁 沉约《授蔡法度廷尉制》:“至於章句蹐滞,名程乖碍,莫不斟酌厥衷,允得其门。”⒉名家的程式。清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嘉庆二十五年》:“余时年幼,文笔恣肆,骨力开张,虽合墨裁,而绳之诸名程远矣。”
- 4.
墨猪释义:⒈见“墨猪”。 ⒉亦作“墨猪”。比喻笔画丰肥而无骨力的书法。旧题 晋 卫铄《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唐 韦续《书诀墨薮》:“王逸少 云……‘字有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宋 李洪《次韵子都兄寄伯封论书》:“竞作墨猪无健骨,谁知笔髓贵丰筋。”清 曹寅《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佩笔二十年,画字苦不了。墨猪负躑躅,欹雅乱潦草。”⒊墨画的猪。徐悲鸿《题<墨猪图>》诗:“少小也曾锥刺股,不徒白手走江湖;乞灵无着张皇甚,沐浴薰香画墨猪。”
- 5.
多骨释义:指书法富于骨力。
- 6.
峋嶙释义:⒈形容字体劲瘦而有骨力。⒉形容人消瘦露骨。
- 7.
平弱释义:指诗文平淡而无骨力。
- 8.
张迁碑释义:东汉碑刻。隶书。额题《汉故谷(fd26)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公元186年镌立于无盐(今山东东平)。碑阴刻有题名。书体方整厚重,骨力雄健。
- 9.
懦钝释义:庸弱无骨力。
- 10.
曹全碑释义:全称《郃阳令曹全碑》。东汉 碑刻。隶书。灵帝 中平 二年(公元185年)立。记 曹全 爵里行谊及为 西域 戊部司马时与 疏勒 交战事。碑阴 岐茂 等题名,分书。明 万历 初在 陕西省 郃阳县 莘里村 出土,不久即断裂。今存 西安市 碑林。书法秀丽而有骨力,为 汉 隶中著名作品之一。参阅 清 顾炎武《金石文字记·郃阳令曹全碑》。
- 11.
柳体释义:唐代柳公权所写的一种书法体式。 笔画劲拔,结构紧凑,骨力遒健,尤以楷书知名。流传作品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 12.
柳骨颜筋释义:唐·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后因以之称其书法的字体和法度。
- 13.
纡春蚓释义:在品评书法时,常用此语对那些书体拙劣、婉曲无状、缺乏骨力、毫无章法者进行描述。
- 14.
骨力释义:⒈指书画诗文雄健的风格。例 :他的字很有骨力。⒉指骨气、毅力。⒊指体力。
- 15.
骨采释义:指文章的骨力和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