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亭障 亭障的意思
tíngzhàng

亭障

简体亭障
繁体
拼音tíng zhàng
注音ㄊㄧㄥˊ ㄓ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íng,(1) 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亭。牡丹亭。(2) 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组词】:书亭。邮亭。岗亭。(3) 适中,均匀。【组词】:亭匀。(4) 正,当。【例句】:亭午(正午,中午)。

zhàng,(1) 阻隔,遮挡。【组词】:障蔽。障翳。障碍。故障。障眼法。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 中国秦、汉两代边塞上作防御用的城堡。【例句】:“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3) 用作遮蔽、防卫的东西。【组词】:屏障。(4) 古同“幛”,画轴。

基本含义

亭障是一个四字成语,意为“亭子前面设有栏杆,表示有人在亭子中休息或保护亭子不受侵扰”。引申意义为保护或阻挡外来的侵害。

亭障的意思

亭障 [tíng zhàng]

1. 亦作“亭鄣”。

3. 古代边塞要地设置的堡垒。

亭障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亭鄣”。古代边塞要地设置的堡垒。

《尉缭子·守权》:“凡守者,进不郭圉,退不亭障以御战,非善者也。”
《史记·大宛列传》:“於是 酒泉 列亭鄣至 玉门 矣。”
北周 庾信 《拟咏怀》诗:“萧条亭障远,悽愴风尘多。”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宗元 尝出入 岐周、邠斄 间,过 真定,北上 马岭,歷亭鄣堡戍。”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桑麻亭障行人断,松杏山河战骨空。”


国语词典

亭障 [tíng zhàng]

⒈ 边塞险要处,筑墙置亭,使人看守,用以守御,称为「亭障」。

《史记·卷八八·蒙恬传·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土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
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


亭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亭释义:⒈三个亭障。⒉亭名。⒊同“三停”。
    • 2.
      亭鄣释义:见“亭障”。
    • 3.
      参列释义:排列;列入。《战国策·魏策一》:“卒戍四方,定亭障者参列。”宋 马令《南唐书·许坚传》:“﹝ 坚 ﹞每沐浴不脱衣,就溪涧,出而暵之,或问其故,则言天象昭布,虽白昼亦常参列,人自昧之尔,其可裸裎乎。”元 蒲道源《春晚山茶始开示德衡弟》诗:“参列姚魏前,正色无婉娩。”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第二年又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
    • 4.
      庭障释义:亭障。 边塞的堡垒。庭,通“亭”。
    • 5.
      榆沉释义:同“榆沉”。北周 庾信《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玄甲黄肠,崎嶇亭障,及云奠彻,方劳榆沉。”
    • 6.
      画乌亭释义:指亭障。汉明帝 令天下亭障皆画乌,故称。明 陈继儒《枕谭·亭堠》:“升菴 有纪行诗:‘山遮延鷺堠,江绕画乌亭。’用事甚僻,而不知出处。按 元魏 改官制,以候望官为白鷺,取延望之意,其时亭堠多刻鷺像也。上句用此。《汉明帝起居注》:帝巡狩过亭障,乌鸣,亭长引弓射中之,奏曰:乌鸟哑哑,引弓射左腋,陛下寿万年,臣为二千石。帝悦,令天下亭障皆画乌。下句用此。”
    • 7.
      直道释义:⒈古道路名。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开筑,北起 九原(今 内蒙古 包头市 西北),南至 云阳(今 陕西 淳化 西北),是联结 关中 平原与 河套 地区的主要通道。《史记·蒙恬列传论》:“吾适北边,自 直道 归,行观 蒙恬 所为 秦 筑 长城 亭障,堑山堙谷,通 直道,固轻百姓力矣。”《新民晚报》8:“‘秦始皇 直道’原来是一条专供军队大规模进攻的宽阔大道……全长一千四百里。由于是‘直道’,因此遇山开山,遇沟填沟,工程十分浩大。”⒉泛指直的路。《北史·张衡传》:“帝上 太行,开直
    • 8.
      边亭释义:⒈边地的亭。 亭是 秦 汉 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汉 贾谊《新书·退让》:“梁 之边亭与 楚 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 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美。”⒉边地的驿亭。唐 陈子昂《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诗:“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⒊边地的亭燧、亭障。《后汉书·铫期王霸等传论》:“且临守偏海,政移獷俗,徼人请符以立信,胡貊 数级於郊下,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晋 张载《杂诗》之七:“长鋏鸣鞘中,烽火列边亭。”南朝 宋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 咸阳。”唐 贺朝《
    • 9.
      退卒释义:退伍的兵士。宋 刘克庄《老马》诗:“身同退卒支残料,眼见新驹鞁宝鞍。”清 陈田《明诗纪事辛籤·孙承宗》:“﹝ 承宗 ﹞年三十餘为举子,仗剑游塞下,歷亭障,穷阨塞,访问老将退卒,通知边事要害。”
    • 10.
      飒沓释义:⒈纷繁、众多貌。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鱼贯鳬跃,颯沓鳞萃。”李周翰 注:“颯沓鳞萃,言多也。”⒉盘旋貌。南朝 宋 鲍照《舞鹤赋》:“颯沓矜顾,迁延迟暮。”唐 李白《上云乐》诗:“淋漓颯沓,进退成行。”明 唐顺之《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飞沙颯沓迷亭障,组练繽纷皆北向。”⒊迅疾貌。汉 应瑒《西狩赋》:“按轡清途,颯沓风翔。属车轇轕,羽骑腾驤。”唐 李白《侠客行》:“银鞍照白马,颯沓如流星。”清 钱谦益《己卯除夕偕孟阳守岁崇德郁振公吴可黄二先辈俱集》诗:“流光颯沓将过客,世事朦朧欲曙天。”@

亭障(tingz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亭障是什么意思 亭障读音 怎么读 亭障,拼音是tíng zhàng,亭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亭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