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的意思
rénmínbào

人民日报

简体人民日报
繁体人民日報
拼音rén mín rì bào
注音ㄖㄣˊ ㄇㄧㄣˊ ㄖˋ ㄅㄠˋ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rén,(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组词】:人类。(2) 别人,他人。【例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例句】:丢人,文如其人。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rì,(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组词】: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2) 白天,与“夜”相对。【组词】:日班。(3) 天,一昼夜。【组词】:多日不见。今日。日程。(4) 某一天。【组词】:纪念日。(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6) 时候。【组词】:春日。往日。(7) 每天,一天一天地。【组词】:日记。日益。(8) 特指“日本国”。

bào,(1) 传达,告知。【组词】: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2)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例句】: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3) 回答。【组词】: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4)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组词】:报应。

人民日报的意思

人民日报 [rén mín rì bào]

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原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1948年6月创刊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由前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前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1949年3月迁至北平(今北京),同年8月起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1985年7月增出海外版,1995年1月增出华东版。


人民日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人坑释义:谓丛葬尸骸之处。宋 王巩《甲申杂记》:“熙寧 八年,饿莩无数,作万人坑。”《人民日报》28:“这四华里长的‘万人坑’,盛不下帝国主义、资本家、封建把头的罪和恶,装不下我们工人阶级的仇和恨。”
    • 2.
      三种人释义: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跟随 林彪 、 江青 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和打砸抢分子。《人民日报》198129:“‘三种人’是反党、危害党的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是党内最不安定的因素。”
    • 3.
      三门干部释义:谓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缺乏实践经验的干部。《人民日报》16:“有的自认为是‘自来红’,说什么:‘参加劳动是三门干部的事,我劳动了这么多年,现在又劳动有啥意思。’”
    • 4.
      专业村释义:指我国农村中按专业分工、以专门生产技能从事某一行业的村庄。 《人民日报》24:“金塔县 中东乡 今年出现了养鸡、种瓜、笤把、建筑四个专业村。”
    • 5.
      两报一刊释义:《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的合称。“文化大革命”中“两报一刊”经常联合发表社论或文章,故称。
    • 6.
      严处释义:严厉处罚;严肃处理。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编审·首改前弊》:“诸色人等出首,审实,首人重赏,本犯立行严处。”《人民日报》12:“北京市 严处分房建房中的违纪事件。”
    • 7.
      产床释义:⒈产妇用的床。 《人民日报》12:“阳光编织成的缕缕金线,轻柔地系住温暖的产床。”⒉比喻孕育产生某种事物的地方。
    • 8.
      人平释义:按人平均。《人民日报》2:“谁能想到,耕耘在这孤岛般烂海滩上的水上人家,去年集体收入竟达八十三万元,只拿出一部分作社员分配,人平收入就达到了二千八百四十元。”
    • 9.
      人民日报释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49年1月北平解放,原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迁至北平出版。1949年8月《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现在北京和国内二十多个城市印刷,向国内外发行。除国内版外,还有海外版。
    • 10.
      以工代赈释义:使由于失业或受灾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参加工作,获得一定的收入,以代替政府对他们的救济。 郑观应《盛世危言·开矿》:“用人工,则贫民自食其力,以工代賑,莫便於斯;用机器,则夺小民之利矣。”聂荣臻《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五○年度工作计划的报告》:“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口参加交通工程和卫生工程。”《人民日报》18:“一九五○年,我们这里发生了大涝灾,国家用以工代赈的办法,使我们克服了生活方面的困难。”
    • 11.
      伏景天释义:即伏天。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人民日报》27:“伏景天,庄稼人都喜欢在那树下纳凉。秋景天,那树结了籽,乌黑黑的象巴豆。”
    • 12.
      佛历释义:历法的一种。 以 释迦牟尼 死后一年为纪元元年。《人民日报》8:“佛历以 释迦牟尼 死后一年为纪元元年,比世界通用的公历早五百四十三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因此被人们称作‘黄袍佛国’的 泰国 一般使用的历法就用佛历。”
    • 13.
      偏吃释义:吃得特别好。《人民日报》1:“身子瘦弱的,吃食快的,要偏吃另待哩!”《花城》1981年第6期:“还有的队长偏吃多占,一搞责任制就把他的猴牵了,坚决反对。”
    • 14.
      光纤通信释义: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具有信息量大、节省有色金属、抗干扰和保密性强等优点。《人民日报》1985:“光纤通信除用于邮电通信之外,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矿工、铁路、军事等部门。光纤通信是现代化通信的主要支柱,被认为是新的技术革命的基础技术之一。”
    • 15.
      冒尖户释义:指收入突出,超过一般人家较多的富裕户。 《新华文摘》1980年第7期:“许多来访者都曾访问过的那些富裕队、冒尖户,我们都不再去看。”《人民日报》11:“你真是冒尖户,靠集体致富,靠劳动发家,这是正路,大胆地干吧!”
    • 16.
      创刊释义:开始刊行(报刊):创刊号。 《人民日报》于1948年6月15日创刊。
    • 17.
      刮风释义:⒈吹风。 《红楼梦》第五一回:“王夫人 笑道:‘这也是好主意,刮风下雪倒便宜。’”王西彦《病人》:“欧洲 史专家 郝立明 先生到校的那一天,正是秋季一个刮风的日子。”⒉喻做事不从实际出发,一哄而起。《新华月报》1979年第7期:“我们党内反对错误倾向斗争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容易‘刮风’,搞‘一刀切’。一说有什么倾向,往往不问在什么地方、什么范围、什么人中间发生的,就全国各地都动起来,叫做‘闻风而动’。”《人民日报》16:“少数地方,用刮风的办法纠正不正之风,效果不好。”
    • 18.
      劈心释义:⒈对准心口。 《西湖二集·张采莲隔年冤报》:“刺客 施全,忿恨 秦 贼屈杀了忠臣 岳飞 父子,手执利刃,暗暗伏於 望仙桥 下,待那 秦 贼喝道而来,就从桥下赶出劈心便刺。”⒉剖心。谓诚心。《人民日报》21:“﹝ 毛主席 ﹞对于一切可以团结、可以教育的同志那种劈心相待、循循善诱的伟大精神……至今还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 19.
      劳平释义:平均每个劳动力。《人民日报》2:“耕耘在这孤岛般烂海滩上的水上人家,去年集体收入竟达八十三万元,只拿出一部分作社员分配,人平收入就达到了二千八百四十元,劳平收入五千三百多元。”
    • 20.
      勤工助学释义: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劳动,通过生产实践接触社会,增长才干,劳动所得则作为学习期间的经济补益。《人民日报》26:“近年来,大中学生中的‘勤工’活动,已不是为了‘俭学’,而是为了‘助学’。从自强自立这一点上看,‘勤工助学’比过去的‘勤工俭学’是一个进步。”《解放日报》7:“一年来,复旦大学已有两千多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经济收入。”参见“勤工俭学”。
人民日报是什么意思 人民日报读音 怎么读 人民日报,拼音是rén mín rì bào,人民日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人民日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