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考生 考生的意思
kǎoshēng

考生

简体考生
繁体
拼音kǎo shēng
注音ㄎㄠˇ ㄕ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ǎo,(1) 试验,测验。【组词】:考试。考查。(2) 检查,查核。【组词】:考察。考勤。稽考。考核。(3) 推求,研究。【组词】:考古。考据。考订。考证。(4) 老,年纪大。【组词】:寿考。(5) 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组词】:先考。如丧考妣。(6) 击,敲。【例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shēng,(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组词】:诞生。滋生。生长。(2) 造出。【组词】:生产。(3) 活的,有活力的。【组词】: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组词】:众生。丧生。卫生。(5) 生活,维持生活的。【组词】:生计。生意。(6) 整个生活阶段。【组词】:一生。平生。今生。(7) 发出,起动。【组词】:生病。生气。生效。生花之笔。谈笑风生。(8) 使燃料燃烧起来。【组词】:生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组词】: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组词】:生饭。生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组词】:生疏。生客。生字。陌生。(12) 不熟练的。【组词】:生手。(13) 未经炼制的。生铁。(14) 硬。【组词】:态度生硬。生吞活剥。(15) 甚,深。【组词】:生怕。生疼。(16) 正在学习的人。【组词】:学生。门生。(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组词】:儒生。医生。(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组词】:小生。老生。武生。(19) 词尾。【组词】:好生休养。(20) 姓。

基本含义

指参加考试的人。

考生的意思

考生 [kǎo shēng]

1. 报名参加考试的学生。

[examinee;]

考生 引证解释

⒈ 科举时代指应考的童生。今指报名参加考试的学生。


国语词典

考生 [kǎo shēng]

⒈ 参加考试的人。

如:「参加各项考试,考生都可以事先看考场。」


考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榜尽赐释义:指考生全部被录取。
    • 2.
      上线落选释义:“上线落选”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指某考生的招投总分(特征成绩)达到了相应批次线,但没有达到所报学校的调档分数线,档案没有投出去。二是指某考生的招投总分(特征成绩)达到了所报学校的调档分数线,档案已经投到这所高校,学校审阅档案后因各种原因认为不宜录取,予以退档。
    • 3.
      专业代码释义:1、考研专业前面的代码是专业代码,方便计算机和考生识别以及研究生招生管理。 2、专业代码前2位是学科大类,即: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3、专业代码还可以区分学硕、专硕,凡是第3位数字为5的专业就是专硕。如020204金融学是学硕,025100金融是专硕。
    • 4.
      两槐夹井释义:清代一位考生在考试前外出游玩,在路边见到两棵槐树之间有一口井这样普通的景象,不知道为什么居然把它记住了。
    • 5.
      交白卷释义:⒈考生不能回答试题,把空白试卷交出去。⒉比喻完全没有完成任务:咱们必须把情况摸清楚,不能回去交白卷。
    • 6.
      准考证释义:准许考生参加本次考试的证件。
    • 7.
      出闱释义:旧时指科举考试结束后考生离开试院。
    • 8.
      分数线释义:泛指各类考试中所划定的合格或录取的分数界限。它随着考试人数和录取比例、考生成绩水平高低的变化而变化,常 用于各类入学、升学、招工、招干等考试中。
    • 9.
      判语释义:⒈犹今之判决书。 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有大辟者,俾先示以判语,赐以酒食而付去。”⒉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指考生对“疑事”所下的断语。《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只拣嫩嫩的口气,乱乱的文法,歪歪的四六,怯怯的策论,憒憒的判语,那定是少年初学。”清 顾炎武《日知录·经义论策》:“第二场:论一道,詔誥表内科一道,判语五条。”
    • 10.
      南北卷释义:南卷与北卷的合称。明清科举,依考生之地域而分南卷﹑北卷两种(后又增中卷)。自明代宣德以后,会试取士定名额比例为南方占十分之六,北方占十分之四。
    • 11.
      南卷释义:明 清 科举,依考生之地域而分南卷、北卷两种。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中卷》:“按 明 洪熙 元年,会试取士,不过百名,南卷取十之六,北卷取十之四…… 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应天、松江、苏、常、镇、徽、宁、池、太、淮、扬 十六省府并 广德 一州为南卷。”清 阮葵生《科名盛事》:“康熙 壬子,韩慕庐 以南卷置第二。”参见“南北卷”。
    • 12.
      双料状元释义:现大多比喻高考成绩分数取得两个科目最高分的考生。
    • 13.
      号帘释义:指旧时科场中考生所居号房内挂的暖帘。
    • 14.
      回炉释义:⒈重新熔化(金属):废铁回炉。回炉重造。落榜考生回炉补课。⒉重新烘烤(烧饼之类)。
    • 15.
      场籍释义:科场的考生名册。 场,科场;籍,名册。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遭遇》:“二子久屈场籍,其年计偕来,主文颇以耕凿为急,无何并驰人事,因迴避朝客。”《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又以 龟从 久在场籍,善於训子,召试中书,授校书郎。”
    • 16.
      宗生释义:⒈犹丛生。同种类植物密集生在一起。晋 左思《吴都赋》:“楠榴之木,相思之树,宗生高冈,族茂幽阜,擢本千寻,垂荫万亩。”唐 杜甫《种莴苣》诗:“野莧迷汝来,宗生实於此。”⒉出身皇族的考生。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宗室应试之始》:“本朝宗室,许应科举入仕途…… 郑 世子 载堉,於 万歷 二十二年条奏七事,俱为宗藩应试臚列。一令奉国中尉以下,尽同民生赴考入学,一宗生旧有考校换授之议,第四品以上,难改他官。”
    • 17.
      对义释义: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晦庵 省试,经题出‘刚中而应’,连案者云:‘此句凡七出。’先生嘿数止五出,乃据所记对义。”《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有举人呼噪於贡院门”元 胡三省 注:“其进士试诗、赋、文、策、帖经、对义。”
    • 18.
      帖括释义:⒈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 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⒉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⒊泛指科举应试文章。
    • 19.
      开卷释义:⒈打开书本。 借指读书:开卷有益。⒉一种考试方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翻阅有关的书籍。
    • 20.
      开卷考试释义:是一种考试类型。考生可以自由拿资料、课本参加考试。考生可以自由查看资料、课本,但是不可以互相商量答案,也不要向别人借阅资料。

考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榜尽赐释义:指考生全部被录取。
    • 2.
      上线落选释义:“上线落选”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指某考生的招投总分(特征成绩)达到了相应批次线,但没有达到所报学校的调档分数线,档案没有投出去。二是指某考生的招投总分(特征成绩)达到了所报学校的调档分数线,档案已经投到这所高校,学校审阅档案后因各种原因认为不宜录取,予以退档。
    • 3.
      专业代码释义:1、考研专业前面的代码是专业代码,方便计算机和考生识别以及研究生招生管理。 2、专业代码前2位是学科大类,即: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3、专业代码还可以区分学硕、专硕,凡是第3位数字为5的专业就是专硕。如020204金融学是学硕,025100金融是专硕。
    • 4.
      两槐夹井释义:清代一位考生在考试前外出游玩,在路边见到两棵槐树之间有一口井这样普通的景象,不知道为什么居然把它记住了。
    • 5.
      交白卷释义:⒈考生不能回答试题,把空白试卷交出去。⒉比喻完全没有完成任务:咱们必须把情况摸清楚,不能回去交白卷。
    • 6.
      准考证释义:准许考生参加本次考试的证件。
    • 7.
      出闱释义:旧时指科举考试结束后考生离开试院。
    • 8.
      分数线释义:泛指各类考试中所划定的合格或录取的分数界限。它随着考试人数和录取比例、考生成绩水平高低的变化而变化,常 用于各类入学、升学、招工、招干等考试中。
    • 9.
      判语释义:⒈犹今之判决书。 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有大辟者,俾先示以判语,赐以酒食而付去。”⒉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指考生对“疑事”所下的断语。《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只拣嫩嫩的口气,乱乱的文法,歪歪的四六,怯怯的策论,憒憒的判语,那定是少年初学。”清 顾炎武《日知录·经义论策》:“第二场:论一道,詔誥表内科一道,判语五条。”
    • 10.
      南北卷释义:南卷与北卷的合称。明清科举,依考生之地域而分南卷﹑北卷两种(后又增中卷)。自明代宣德以后,会试取士定名额比例为南方占十分之六,北方占十分之四。
    • 11.
      南卷释义:明 清 科举,依考生之地域而分南卷、北卷两种。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中卷》:“按 明 洪熙 元年,会试取士,不过百名,南卷取十之六,北卷取十之四…… 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应天、松江、苏、常、镇、徽、宁、池、太、淮、扬 十六省府并 广德 一州为南卷。”清 阮葵生《科名盛事》:“康熙 壬子,韩慕庐 以南卷置第二。”参见“南北卷”。
    • 12.
      双料状元释义:现大多比喻高考成绩分数取得两个科目最高分的考生。
    • 13.
      号帘释义:指旧时科场中考生所居号房内挂的暖帘。
    • 14.
      回炉释义:⒈重新熔化(金属):废铁回炉。回炉重造。落榜考生回炉补课。⒉重新烘烤(烧饼之类)。
    • 15.
      场籍释义:科场的考生名册。 场,科场;籍,名册。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遭遇》:“二子久屈场籍,其年计偕来,主文颇以耕凿为急,无何并驰人事,因迴避朝客。”《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又以 龟从 久在场籍,善於训子,召试中书,授校书郎。”
    • 16.
      宗生释义:⒈犹丛生。同种类植物密集生在一起。晋 左思《吴都赋》:“楠榴之木,相思之树,宗生高冈,族茂幽阜,擢本千寻,垂荫万亩。”唐 杜甫《种莴苣》诗:“野莧迷汝来,宗生实於此。”⒉出身皇族的考生。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宗室应试之始》:“本朝宗室,许应科举入仕途…… 郑 世子 载堉,於 万歷 二十二年条奏七事,俱为宗藩应试臚列。一令奉国中尉以下,尽同民生赴考入学,一宗生旧有考校换授之议,第四品以上,难改他官。”
    • 17.
      对义释义: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晦庵 省试,经题出‘刚中而应’,连案者云:‘此句凡七出。’先生嘿数止五出,乃据所记对义。”《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有举人呼噪於贡院门”元 胡三省 注:“其进士试诗、赋、文、策、帖经、对义。”
    • 18.
      帖括释义:⒈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 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⒉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⒊泛指科举应试文章。
    • 19.
      开卷释义:⒈打开书本。 借指读书:开卷有益。⒉一种考试方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翻阅有关的书籍。
    • 20.
      开卷考试释义:是一种考试类型。考生可以自由拿资料、课本参加考试。考生可以自由查看资料、课本,但是不可以互相商量答案,也不要向别人借阅资料。

考生造句

1.我们招生时,对每位考生都应循名责实,不能只看分数。

2.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考生们需要寻找一条终南捷径,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3.参加补习班,往往被考生认为是上榜的终南捷径。

4.考生的考研作文不良莠不齐,景象万千。

5.自信就是蝴蝶在风中炫耀的舞姿;自信就是女孩在镜中活泼的微笑;自信就是考生在考场认真地答题。

6.认真思考生活,探究生活真谛,这是当代青年应该切实做到的。

7.高考将至,学校召集备考生举行誓师大会。

8.网络教育专升本按招生学校根据招生计划数在考生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前提下,由高到低依次录取。

9.看来是湖北的考生

10.因为校招对口的群体是应届的高考生

11.考生必须阅读考试须知。

12.考官须能够判断考生的演讲在展开细节之前,是否谈到和抓住了最重要的事件。

13.对于艺术考生而言,参加各种“速成培训班”已经成为通行法则,“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14.为了防止他人冒名顶替,准考证上必须贴上考生照片。

15.尽管天气炎热,考生们却依然精神抖擞。

16.考生们满面春风的走出了考场。

考生(kaos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考生是什么意思 考生读音 怎么读 考生,拼音是kǎo shēng,考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考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