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动 [rǎo dòng]
1. 骚动,骚乱。
例前面又发生了扰动。——茅盾《大鼻子的故事》
英[disturbance;]
扰动 引证解释
⒈ 骚动,骚乱。
引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二》:“羌 戎 扰动, 机 康 皆坐事徵。”
《南史·周文育传》:“孝顷 子 公颺 、弟 孝勱 犹据旧栅,扰动南土。”
《东周列国志》第四三回:“尔百姓各宜安居,勿得扰动!”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六:“前面又发生了扰动。”
国语词典
扰动 [rǎo dòng]
⒈ 纷扰、动乱。也作「扰乱」。
引《东周列国志·第四三回》:「尔百姓各宜安居,勿得扰动。」
扰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嚣荡释义:喧扰动荡。
- 2.
太阳活动释义:太阳表面黑子、光斑、耀斑、日珥、射电现象等的变化,平均约以11年为周期。活动强烈时,紫外线和粒子辐射增强,使地球上发生极光、磁暴、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 3.
妖氛释义:⒈亦作“妖雰”。 不祥的云气。多喻指凶灾、祸乱。《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晋 杜预 注:“祲,妖氛也。”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神戈退指,则妖雰顺制。”《隋书·卫玄传》:“近者妖氛充斥,扰动 关 河。”明 梁辰鱼《浣纱记·允降》:“上 稽山 看妖氛清尽,勒铭归国。”清 邹容《狱中答西狩》诗:“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⒉妖气。《西游记》第九五回:“行者 早已知识,见那公主头顶上微露出一点妖氛。”参见“妖气”。
- 4.
平平静静释义:安宁,没有骚扰动荡。
- 5.
恐动释义:惊恐扰动。 《三国志·魏志·张既传》:“太祖 徙民以充 河北,陇西、天水、南安 民相恐动,扰扰不安。”晋 干宝《搜神记》卷五:“是岁夏,大疫,百姓窃相恐动。”《宋书·何承天传》:“若但讁此三人,殆无所肃,开其一端,则互相恐动。”《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十一年》:“突厥 狂悖,势何能为!萧瑀 遽相恐动,情不可恕。”
- 6.
扰动释义:⒈动荡;骚动:明朝末年,农民纷纷起义,扰动及于全国。 ⒉干扰;搅动:地面温度升高,扰动气流迅速增强。
- 7.
挤土效应释义:是预应力管桩施工中会遇到现象,沉桩时使桩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而产生的。
- 8.
振挠释义:扰动。 唐 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及以之驰毬於场,荡摇其心腑,振挠其骨筋,气不及出入,走不及迴旋,远者三四年,近者一二年,无全马矣。”
- 9.
槃结释义:相互勾结。 《后汉书·南蛮传》:“今二州盗贼槃结不散,武陵、南郡 蛮夷未辑……如復扰动,必更生患。”《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如使 西陵 槃结,则南山羣夷皆当扰动。”《新唐书·李芃传》:“永泰 初,宣 饶 剧贼 方清、陈庄 西絶 江,劫商旅为乱,支党槃结。”
- 10.
波骇释义:以物击水,一波动,众波随而扰动。比喻受到惊扰震动。
- 11.
津浪释义:地震产生的海水扰动;海底的地壳运动或海底的火山爆发产生的大海浪。
- 12.
海平面释义:海的平均高度。指在某一时刻假设没有潮汐、波浪、海涌或其他扰动因素引起的海面波动,海洋所能保持的水平面。
- 13.
磐结释义:牢固勾结。汉 王符《潜夫论·忠贵》:“当 吕氏 之贵也,太后称制而专制,禄 产 秉事而握权,擅立四王,多封子弟,兼据将相,外内磐结。”《新唐书·封伦传》:“今解而西,则贼势磐结,后难以图。”《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三年》:“今二州盗贼磐结不散,武陵、南郡 蛮夷未辑,长沙、桂阳 数被徵发,如復扰动,必更生患。”
- 14.
绎骚释义:意为骚动;扰动。
- 15.
羹沸释义:喻时局纷扰动乱。
- 16.
警巡释义:警卫巡视。唐 白居易 《除军使邠宁节度使制》:“自领军卫,为爪牙,夙夜警巡,不懈于位。” 宋 徐铉 《招讨妖贼制》:“仍委诸县长吏,安存编户,宣示国恩,防护警巡,勿令扰动。”
- 17.
躁动不安释义:躁动:因急躁而行动;不安:感到烦恼、不宁或不祥之兆的。 指因急躁而扰动,不安稳。
- 18.
驿骚释义:扰动;骚乱。驛,通“绎”。
- 19.
骚激释义:⒈牢骚愤激。⒉扰动激荡。
- 20.
鼓桡释义:⒈扰动。⒉划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