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诗 [shēng shī]
1. 乐歌。
声诗 引证解释
⒈ 乐歌。
引《礼记·乐记》:“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勒之金石,播之声诗。”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琴,他教我闭门学禁指,留意谱声诗,调养圣贤心,洗荡 巢 由 耳。”
章炳麟 《辨诗》:“瞽师瞍矇,皆掌声诗,即诗与箴一实也。”
声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实释义:⒈同一种事物。亦谓实质相同。《荀子·正名》:“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杨倞 注:“虽有化而无别异,故谓之一实,言其实一也。”《吕氏春秋·振乱》:“攻伐之与救守,一实也。”高诱 注:“攻伐欲陷人,救守欲完人,其实一也。”《淮南子·精神训》:“无天下不亏其性,有天下不羡其和;有天下,无天下,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纪妖》:“刻为文,言为辞。辞之与文,一实也。”章炳麟《辨诗》:“瞽师瞍矇,皆掌声诗,即诗与箴一实也。”⒉谓真实,实在。《陆象山语录》
- 2.
嘉闻释义:亦作“嘉问”。 问,通“闻”。美名;好声誉。《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卜人謁之曰:‘生有嘉闻,其名曰 友,为公室辅。’”杜预 注:“嘉名闻於世。”《魏书·广陵王羽传》:“敬慎汝仪,勿坠嘉问,唯酒唯田,可不戒歟!”宋 王安石《皇亲叔敖转官加勋》之一:“尔序官内朝,克有嘉问,绳绳之庆,协於声诗。”
- 3.
无声诗释义:指画。古人以画虽不能吟哦,但有诗意,故称为无声诗。
- 4.
艳词释义:⒈亦作“艳辞”。 亦作“艷词”。艳丽的文辞。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甘意摇骨体,艳词动魄识。”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唐 白居易《采诗官》诗:“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曹植 词赋……及其弊也,则採摘艳辞,纤冶伤雅。”⒉常指描写情爱的诗词。宋 沉括《梦溪笔谈·艺文三》:“和鲁公 凝 有艷词一编,名《香奩集》。”明 唐顺之《送陆训导序》:“夫古声诗之义不传,而艳词丽曲譁於民间,此最教化者之所禁也。”清 褚人穫《坚
- 5.
许许释义:⒈甚少,极少。 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诸军因噪曰:‘我辈劳苦塞上数年,仅得许许,更夺人刀下食乎?’”⒉劳动时共同出力的呼声。《诗·小雅·伐木》:“伐木许许,釃酒有藇。”陆德明 释文:“许,沉 呼古反。”清 林嗣环《<秋声诗>自序》:“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清 王夫之《和陶<停云>赠芋岩五十初度》:“乔乔 豫章,执彼斧柯,匪不曰劳,许许维和。”借指繁重的劳动。清 吕履恒《牛口谷》诗:“箕歛斗会麦千斛,鳩声未已索食肉。终岁许许,不寧邦族。”⒊泛指各种事物发出的声音。宋 袁褧《枫窗小牍》卷上:“
- 6.
论斤释义:按斤量计算。 宋 陆游《买鱼》诗之二:“两京春薺论斤卖,江上鱸鱼不直钱。”明 汤显祖《嗤彪赋》:“见其弱而可弄,牵以售而论斤。”《读书》1985年第2期:“例如观妙斋刊《无声诗史》,是刻得极精美的书,过去在旧书店里定价极高,但在三十年前,其价值却只少高于论斤的纸价。”
- 7.
采莲子释义:唐 教坊曲名,为七言四句带有和声的声诗。后用为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