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螭魅罔两 螭魅罔两的意思
chīmèiwǎngliǎng

螭魅罔两

简体螭魅罔两
繁体螭魅罔兩
拼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
注音ㄔ ㄇㄟˋ ㄨㄤˇ ㄌㄧㄤˇ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ī,(1) 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组词】:螭头。(2) 古同“魑”,魑魅。

mèi,(1)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2) 传说中的鬼怪。【组词】:鬼魅。

wǎng,(1) 蒙蔽,诬。【例句】:罔民(陷害人民)。罔己(受人诳骗)。欺罔。(2) 无,没有。【例句】:罔极(①没有定准,变化无常;②无穷,久远)。置若罔闻。(3) 同“惘”,失意。(4) 同“网”,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器具。

liǎng,(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组词】:两个黄鹂。两本书。(2) 双方。【组词】: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例句】: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组词】: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基本含义

形容事物相互纠缠、难以分辨清楚。

螭魅罔两的意思

螭魅罔两 [chī mèi wǎng liǎng]

1. 亦作“螭魅魍魉”。亦作“螭鬽魍魉”。

3. 传说中川泽山林的妖怪。后用以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螭,通“魑”。

螭魅罔两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螭魅魍魎”。亦作“螭鬽魍魎”。传说中川泽山林的妖怪。后用以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螭,通“魑”。

《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杜预 注:“螭,山神,兽形。魅,怪物。罔两,水神。”
陆德明 释文:“魅,亡备切;本又作鬽。”
汉 张衡 《西京赋》:“螭魅魍魎,莫能逢旃。”
清 黄宗羲 《七怪》:“王孙满 之螭魅罔两,莫能逢之,言川泽山林也。”


螭魅罔两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魑魅罔两释义:传说中山林中的妖怪。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螭魅罔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天休释义:⒈天赐福佑。《书·汤诰》:“凡我造邦,无以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杜预 注:“民无灾害,则上下和而受天祐。”宋 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皇上俯从人欲,上答天休。”明 方孝孺《双桂轩铭》:“尔衍尔昭,尔公尔侯,復膺天休。”⒉指天子的恩庥。唐 元稹《为萧相国谢太夫人国号诰身状》:“恩光灼燿,捧戴兢惶,对扬天休,无任战越。”
    • 2.
      禹鼎释义:⒈传说 夏禹 以九牧之金铸鼎,上铸万物,使民知何物为善,何物为恶。《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释道·毁皇姑寺》:“观 世宗 屡諭,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 禹 鼎 秦 镜。”清 赵翼《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即今一卷《荷戈》诗,己如 禹 鼎铸魅魑。”清 何世麟《感赋》诗:“越 裳依旧防 倭 寇,禹 鼎何时铸 汉 奸。”⒉即九鼎。传说 禹 铸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
    • 3.
      离鬽释义:即魑魅。传说中的妖怪。语本《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章炳麟《訄书·订文》:“禹 之铸鼎而为离鬽,屈原 之观 楚 寝庙而作《天问》。”
    • 4.
      罔两释义:⒈亦作“罔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精怪。《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杜预 注:“罔两,水神。”《史记·孔子世家》:“丘 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閬。”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夸饰》:“孌彼 洛 神,既非罔两;惟此水师,亦非魑魅。”⒉喻凶恶的坏人。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腌臢打脊,罔两当直,着得随它去,路上偷饭喫。”刘半农《拟儿歌·铁匠镗镗》:“锄头打出种田地,刀枪打出杀罔两。”⒊影子边缘的淡薄阴影。《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

螭魅罔两(chimeiwangl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螭魅罔两是什么意思 螭魅罔两读音 怎么读 螭魅罔两,拼音是chī mèi wǎng liǎng,螭魅罔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螭魅罔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