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纲 大纲的意思
gāng

大纲

简体大纲
繁体大綱
拼音dà gāng
注音ㄉㄚˋ ㄍ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gāng,(1) 提网的总绳。(2) 事物的关键部分。【组词】:大纲。纲领。纲目。纲要(➊提纲;➋概要)。(3) 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例句】:一纲(把货物分批运行,每批车辆船只的计数编号)。花石纲。生辰纲。(4) 生物学分类的一种类别(生物学把同一门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和亲缘关系再分成若干群,每一群为“一纲”,“纲”以下再分为“目”)。(5) 统治者认为维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组词】:纲纪。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是一种封建道德)。朝(cháo )纲(统治集团内部应遵守的法纪)。

基本含义

大纲指的是一项计划、方案或书籍的总体框架或概要。

大纲的意思

大纲 [dà gāng]

1. 网的总绳。

2. 总纲;要点。

3. 特指著作、讲稿、计划等经系统排列的内容要点。

4. 主要的法纪。

5. 犹大概。

6. 亦作“大刚”。犹言总之。

8. 犹言特意,硬要。

大纲 引证解释

⒈ 网的总绳。

三国 魏 曹植 《白鹤赋》:“冀大纲之解结,得奋翅而远游。”

⒉ 总纲;要点。

《汉书·叙传下》:“略存大纲,以统旧文。”
宋 苏洵 《上韩枢密书》:“太尉取其大纲而无责其纤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文章头绪之最繁者,莫填词若矣。予请总其大纲,则不出情景二字。”

⒊ 特指著作、讲稿、计划等经系统排列的内容要点。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一:“决定工作方针,颁发每周宣传大纲,而一切工作大抵是由三厅总其成。”

⒋ 主要的法纪。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愈志荡以淫游,非经国之大纲。”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二》:“看来 武侯 相业,大纲常严,盖其学出於 申 韩,故其政刻深。”

⒌ 犹大概。

《二程语录》卷十一:“又问:‘或言人如寿得一百二十数,是否?’曰:‘固是,此亦是大纲数,不必如此。’”
亦作“大刚”。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大刚来则是我时兮命矣。”

⒍ 亦作“大刚”。犹言总之。

元 张鸣善 《水仙子·讥时》曲:“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烘。”
元 汤式 《一枝花·桧轩为越中沙子正赋》曲:“能借取四时春造化,似生成一片翠屏帷,大刚是即景成规。”

⒎ 犹言特意,硬要。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四折:“这廝便指望,大纲要成双,百般的不肯将咱放。”


国语词典

大纲 [dà gāng]

⒈ 重要纲领。

《汉书·卷七二·王吉传》:「夫妇,人伦大纲,夭寿之萌也。」

提纲 提要 纲目 纲领 纲要

细目 细则

⒉ 大概的内容或情形。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辞多不可一一粗举大纲,以当谈笑。」
《文选·曹植·洛神赋》:「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⒊ 处理主要事物的人。

《金瓶梅·第二三回》:「就是后边大娘,无过只是个大纲儿,小的还是娘抬举多。」

⒋ 夫妻。

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前车已覆须明鉴,休得要无益轻生绝大纲。」


大纲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纲要释义:⒈提纲:他把问题写成纲要,准备在会议上提出讨论。⒉概要(多用于书名或文件名):《农业发展纲要》。
    • 2.
      提要释义:⒈从全书或全文提出要点。 ⒉提出来的要点(也常用于书名,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3.
      纲领释义:⒈通常指政治纲领。即国家、政党或集团根据自身利益制定的最根本的政治目标和行动方针。⒉泛指某方面带根本性的指导原则。
    • 4.
      提纲释义:(写作、发言、学习、研究、讨论等)内容的要点:发言提纲。 讨论提纲。
    • 5.
      纲目释义:大纲和细目:拟定调查纲目。 《本草纲目》。

大纲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细则释义:有关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等的详细的规则:工作细则。管理细则。
    • 2.
      细目释义:详细的项目或目录。

大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常释义:⒈指治国理政的三大纲要。⒉指三种恒久不变的事象。
    • 2.
      乐易英语释义:乐意突破英语共分四册,囊括了小学英语大纲及小学考级的所有词汇,学习小学到初中的常用动词和形容词。
    • 3.
      体育课释义:中小学必修课之一。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按班级授课制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其任务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4.
      修订释义:修改订正(书籍、计划等):修订本。修订教学大纲。
    • 5.
      元经释义:大纲,大法。
    • 6.
      八识释义: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天地八阳神咒经》:“云何名八识?眼是色识,耳是声识,鼻是香识,舌是味识,身是触识,意是分别识。六根是六识。舍藏识,阿赖耶识,是名曰八识。”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师復念言法相宗大纲在八识,大纬在四分,乃製此颂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颂眼等识,次三颂意识,次三末那,次三赖耶。”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 孙卿 又曰:‘心也者,道之工宰也;
    • 7.
      史例释义:⒈史书的体例。《左传·隐公七年》“凡诸侯同盟,於是称名”唐 孔颖达 疏:“丘明 采合旧语以发明史例。”唐 刘知几《史通·序例》:“邓 孙 已下,遂躡其踪,史例中兴,於斯为盛。”《明通鉴·义例》:“年经月纬,此史例之大纲。”⒉历史的事例。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先引对方的党义,次引外国的法律,终引东西史例,以见凡压迫自由者,往往臻于灭亡:是一番替对方设想的警告。”
    • 8.
      吏议释义:⒈谓官吏议事。《史记·李斯列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清 龚自珍《明良论四》:“圣天子赫然有意千载一时之治,删弃文法,捐除科条,裁损吏议,亲总其大纲大纪,以进退一世。”⒉指司法官吏关于处分定罪的拟议。《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李周翰 注:“有司以 迁 为诬罔,天子终从狱吏之议。”宋 沉作喆《寓简》卷五:“人有才能而无过,朝廷自应用之;若其实有可用之材,不幸陷於吏议深文者,不因事起之,则遂为废人矣。”《清史稿·礼志十二》:“光绪 四年,贵州 巡抚
    • 9.
      四分释义:⒈分为四份。《左传·昭公五年》:“四分公室,季 氏择二。”⒉向四方散开。汉 焦赣《易林·豫之观》:“十里望烟,散涣四分;形容灭亡,终不见君。”⒊指四分历。《后汉书·律历志中》:“今改行《四分》,以遵於 尧,以顺 孔圣 奉天之文。”《清史稿·时宪志一》:“梅文鼎 研精天算,由《授时》以溯《三统》、《四分》以来诸家之术。”⒋指佛教法相宗(唯识宗)的“四分”说,即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清 龚自珍《最录八识规矩颂》:“师復念法相宗大纲在八识,大纬在四分,乃製此颂一十二章,分四大支。”
    • 10.
      圣真释义:谓儒学的真谛。《三国志·魏志·荀彧传》“明年,太祖 遂为 魏公 矣”裴松之 注引《荀彧别传》:“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王道两济。”宋 王安石《扬子》诗之三:“千古雄文造圣真,眇然幽思入无伦。”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国朝开基绍统,大纲万目,靡不度越前朝。至表章六籍,统壹圣真,则巍然上揖 夏 商,埒 周 而四。”
    • 11.
      大刚释义:见“大纲”。
    • 12.
      大纲释义:⒈纲领性的政策、法令:《土地法大纲》。⒉用简括的文字写出的著作、讲稿、计划等的主要内容。
    • 13.
      宏纲释义:大纲;主旨。
    • 14.
      宏维释义:⒈大纲,要领。 ⒉引申指纲纪、法度。
    • 15.
      寸楮释义:⒈名片。清 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一:“寸楮往来,始於 崇禎 年,以严禁请託,於投挟为便也。”⒉短信。楮,纸的代称。太平天囯 罗大纲《致英使书》:“今藉羽便,特修寸楮,伏维明鉴。”
    • 16.
      岁收释义:一年的收入。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
    • 17.
      岁费释义:一年的费用。《史记·平準书》:“既至,受赏,赐及有功之士。是岁费凡百餘巨万。”宋 曾巩《议经费札子》:“天下岁入,皇祐、治平 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宋史·食货志下一》:“而 契丹 邀割地,復增岁遗至五十万,自是岁费弥有所加。”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各县对于中央政府之负担,当以每县之岁收百分之几为中央岁费。”
    • 18.
      成开皆大吉,闭破莫商量释义:旧时日历上每天都有一个字表示当日的吉凶,“成”与“开”表示吉利,“闭”与“破”表示不吉利。元 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大纲来阴阳偏有准,择日要端详,岂不闻‘成开皆大吉,闭破莫商量’。”
    • 19.
      掠袭释义:⒈剽窃抄袭。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荪楼<宪法大纲刍议>》:“至于宪法之重,则更不能专事掠袭,盖本根之制,万法由之故也。”⒉犹飘拂。许地山《萤灯》:“玉簪和晚香玉底香气不时掠袭过来,更帮助了他们相爱底情。”
    • 20.
      朘衄释义:损伤。《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荪楼<宪法大纲刍议>》:“其规定之纲要,壹以折衷全国上下之意向为归,非为拥护君上计,非为助长官吏计,亦非为朘衄人民计也。”

大纲(dag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纲是什么意思 大纲读音 怎么读 大纲,拼音是dà gāng,大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