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 [fǎ shēn]
1. 佛教语。梵语Dharmak?ya的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
2. 指高僧之身。
4. 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法身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
引《大般泥洹经·如来性品》:“知如来法身,长存不变易。”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他国》:“尝闻佛説,知诸法空,体诸法性,是则以慧眼观法身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法身者,圣人成道之神明耳。”
⒉ 指高僧之身。
引唐 卢简求 《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法身魁岸,相好庄严,眉毛紺垂,颅骨圆耸。”
⒊ 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引明 张纶 《林泉随笔》:“俞氏 则谓跨火不焦,入水不濡,道成之后,法身则然,岂可以血肉之躯投畀水火乎?”
《西游补》第十六回:“行者 一时难忍,现出大闹天宫三头六臂法身,空中乱打。”
国语词典
法身 [fǎ shēn]
⒈ 佛陀的真如理体。
引《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世间净眼品第一之一》:「法身示现无真实,出生自在如是见。」
⒉ 道教谓天仙真圣的真身。
法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佛土释义:三佛土 [出华严经疏]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
- 2.
三点释义:⒈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⒉指古印度婆罗谜字体表示i-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槃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
- 3.
三身释义:⒈传说海外有国,国人一首三身。⒉佛教语。说法不一。通常指法身、报身和化身(或应身)。乃成佛所证之果。
- 4.
三身寿量释义:三身寿量 [出法华经文句] 一法身寿量法身者。
- 5.
上网卡释义:在进入特定的计算机网络前,用来确认上网者合法身份的卡。卡上通常记有用户账号和密码,输入账号和密码即可登录上网,获取和使用相关信息。
- 6.
不坏身释义:佛教对诸佛菩萨无生无灭的法身之称。
- 7.
五分法身释义:五分法身 [出法华玄义释签] 五分法身者。
- 8.
五分香释义:以香比喻五分法身。无学圣者于自身成就之五种功德法,称为五分法身。即: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以香喻之,则称为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
- 9.
佛月释义:概要有二义,即谓佛之光明犹如清澈莹明之月光。比喻佛之法身。
- 10.
佛腊日释义:佛教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佛腊日。腊是岁末之意。宋 赞宁《僧史略·赐夏腊》:“所言腊者,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则七月十五日是腊除也。比丘出俗,不以俗年为计,乃数夏腊耳,经律又谓十五日为佛腊日也。”
- 11.
华严世界释义:佛教语。法身佛 毘卢遮那 的净土。以大莲花中包藏微尘数的世界,故名。见《华严经》卷八。
- 12.
又四土释义:又四土 [出华严经疏]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
- 13.
太清释义:⒈天空。⒉天道,自然。⒊引申指太古无为而治之时。⒋古人指元气之清者。⒌三清之一。道教谓元始天尊所化法身道德天尊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 14.
密教释义: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对于“显教”而言。唐 开元 年间由 善无畏、金刚智 等传入 中国。自称受于法身佛 大日如来 亲证的秘密法门和真实言教。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和《苏悉地经》。两部秘法为“胎藏界”与“金刚界”。仪轨严格复杂,须由上师秘密传授,才能修行。主要修法是通过“三密相应”(结印、持咒、观想)而达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乃至“即身成佛”。流行于 中国 西藏 等地区的,称为“藏密”(俗称“喇嘛教”);传入 日本 的,一般称为“真言宗”。唐 独孤及《佛顶尊胜陁罗尼幢赞序》:“故诸法生於假名
- 15.
慧命释义:⒈指弘传的佛法。佛教以智慧为法身的寿命,智慧夭,则法身亡,故云慧命。⒉引申指人的智慧所注。⒊僧人的尊称。
- 16.
报身释义:佛教语。三身之一。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
- 17.
拔木释义:大风拔起树木。古人以为灾异之变。语出《书·金縢》:“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汉书·刘向传》:“高宗、成王 亦有雊雉、拔木之变,能思其故,故 高宗 有百年之福,成王 有復风之报。”《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厥灾风雨雾,风拔木,乱五穀。”明 沉德符《野获编·禨祥·弘治异变》:“苏、常、镇 三府,风雨骤作,拔木飘瓦,潮水泛滥。”清 龚自珍《礼龙树斋结鬘都序》:“偈曰:‘没迴避处,由法身遍,拔木毁舍,是谁知见?’”
- 18.
方便化身释义:见法身条。
- 19.
无明烦恼释义:“无明烦恼”又叫“无明惑”,是佛教用语。 无明烦恼是根本烦恼,能障蔽中道实相的道理,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断尽,就成佛。
- 20.
水月观音释义: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