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巫 [yī wū]
1. 治病的人。古代医生往往兼用巫术治病,故称。
医巫 引证解释
⒈ 治病的人。古代医生往往兼用巫术治病,故称。
引《汉书·晁错传》:“为置医巫,以救疾病。”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地无医巫,药石万里,病者有百死一生之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我岂医巫厌胜者?汝自欲捧心傚 西子 耳。”
医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镇释义:指东镇沂山(今山东临朐)、西镇吴山(今陕西陇县)、中镇霍山(今山西霍县)、南镇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北镇医巫闾山(今辽宁北镇市)
- 2.
北镇释义:北方的主山。 指 医巫闾山。《旧唐书·礼仪志四》:“五岳、四镇、四海、四瀆,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北岳 恒山,於 定州;北镇 医巫閭山,於 营州。”《宋史·礼志五》:“立冬祀北岳 恒山、北镇 医巫閭山 并於 定州,北镇就 北岳庙 望祭。”金 蔡珪《医巫闾》诗:“幽州 北镇高且雄,倚天万仞蟠天东。”
- 3.
医无闾释义:即 医巫闾山。
- 4.
厌胜释义:古代一种巫术,谓能以诅咒制胜,压服人或物。《汉书·匈奴传下》:“元寿 二年,单于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 上林苑 蒲陶宫。”唐 杜甫《石犀行》:“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宋 孔平仲《辍耕录》卷一:“塞上有一山,形势雄伟,金 人望气者谓此山有王气,非我之利。金 人欲厌胜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嫦娥 曰:‘我岂医巫厌胜者?汝自欲捧心傚 西子 耳。’”叶圣陶《未庆集·遗腹子》:“两坛陈绍两只火腿买来了,就放在卧房里,仿佛看作一种厌胜的宝物,又象是一定生男儿的预约券。”
- 5.
显陵释义:⒈五代 晋高祖 陵。在今 河南省 宜阳县 西北。《新五代史·晋出帝纪》:“十一月……庚寅,葬 圣文章武孝皇帝 于 显陵。”徐无党 注:“陵在 河南 寿安县。”⒉辽世宗 陵。在今 辽宁省 北镇县 医巫闾山。《辽史·世宗纪》:“应历 元年,葬於 显州 西山,陵曰 显陵。”⒊明 兴献皇帝 陵。在今 湖北省 钟祥市 东。《明史·世宗纪》:“﹝十八年三月﹞辛巳,謁 显陵。”
- 6.
注籍释义:⒈记录之簿册。《后汉书·杨赐传》:“后帝徙 南宫,閲録故事,得 赐 所上 张角 奏及前侍讲注籍,乃感悟。”李贤 注:“所注之籍録。”⒉指登记入册。《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东境役苦,百姓多注籍诈病,遣外医巫,在所检占诸属名,并取病身。”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⒊古代朝臣受弹劾,情节较重者,在家听候处理。同时在家门上贴“注籍”两字,以避免与人往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他没有看见首辅 薛国观,明白他是因为受了弹劾,‘注籍’在家。”⒋谓登录在册,在家
- 7.
鋭标释义:尖端﹐尖顶。 详细解释尖端,尖顶。明 张升《医巫闾山赋》:“鋭标荫碣石之颠倒,景浸濡水之洋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