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楼 [shān lóu]
1. 山间楼房。高楼。临时搭建的彩饰楼棚。
山楼 引证解释
⒈ 山间楼房。
引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谷银沙,山楼石柱。”
唐 张祜 《题金陵渡》诗:“金陵 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唐 孔德绍 《南隐游泉山》诗:“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
⒉ 高楼。
引唐 王勃 《九成宫颂》:“山楼兽矫,云臺鸟次。”
⒊ 临时搭建的彩饰楼棚。
引唐 苏颋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诗:“绕花开水殿,架竹起山楼。”
宋 王珪 《宫词》:“山楼彩凤栖寒月,宴殿金麟吐御香。蜀锦地衣呈队舞,教头先出拜君王。”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上元上·立棘盆》:“上乘平头輦从寺观出,由驰道入,穿山楼下过。”
国语词典
山楼 [shān lóu]
⒈ 山间的楼房。
引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谷银沙,山楼石柱。」
唐·孔德绍〈南隐游泉山〉诗:「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
⒉ 高楼。
引唐·王勃〈九成宫颂〉:「山楼兽矫,云台鸟次。」
⒊ 供宴赏所搭建的彩楼。
引宋·王珪〈宫词〉:「山楼彩凤栖寒月,宴殿金麟吐御香。」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〇·上元上·立棘盆》:「上乘平头辇从寺观出,由驰道入,穿山楼下过。」
山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山释义:⒈仙人居住的山。唐 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三乡 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⒉比喻远离市廛的幽静所在。明 高濂《玉簪记·幽情》:“芳草掩重门,住仙山欲避 秦,门前怕有渔郎问。”参见“仙山楼阁”。
- 2.
伏枕释义:⒈伏卧在枕上。 《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后多指因病弱、年老而长久卧床。《北齐书·陆卬传》:“遭母丧,哀慕毁瘁,殆不胜丧,至沉篤,顿昧伏枕。”唐 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王生 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明 李贽《复焦弱侯》:“然我老矣,伏枕待死,笔墨久废。”⒉指卧病在床的人。唐 杜甫《秋兴八首》之一:“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 3.
恒岳释义:⒈亦作“恆岳”。即 恒山。为五岳之一,故称。《魏书·太宗纪》:“﹝ 泰常 四年﹞秋八月辛未,东巡。遣使祭 恆岳。”元 刘因《恒山楼》诗:“万岭尊 恆岳,遗臺枕后潭。”参见“恆山”。⒉见“恆岳”。
- 4.
杞天忧释义:同“杞人忧天”。吕志伊《镇山楼远眺》诗:“怕向彩云深处望,西南半壁杞天忧。”
- 5.
款密释义:亲密,亲切。三国 蜀 许靖《与曹公书》:“昔在 会稽,得所貽书,辞旨款密,久要不忘。”宋 张炎《木兰花慢·舟中有怀澄江皆山楼昔游》词:“楼前,笑语当年。情款密,思留连。”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褚生》:“两人情好款密,昼同几,夜亦共榻。”
- 6.
瑶华释义:⒈亦作“瑶花”。玉白色的花。有时借指仙花。《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王逸 注:“瑶华,玉华也。”洪兴祖 补注:“説者云:瑶华,麻花也,其色白,故比於瑶。此花香,服食可致长寿,故以为美。”唐 陈子昂《东征至淇门答宋参军之问》诗:“碧潭去已远,瑶花折遗谁?”元 王恽《平湖乐·寿李夫人》曲:“洞里瑶华自高韵,八千春,裊烟已报长生信。”康有为《<人境庐诗草>序》:“而诗之精深华妙,异境日辟,如游海岛,仙山楼阁,瑶花縞鹤,无非珍奇矣。”⒉喻指霜、雪。唐 张九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诗:“
- 7.
精魄释义:⒈精神魂魄。 汉 徐干《中论·夭寿》:“夫形体者人之精魄也,德义令闻者人之荣华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受詔之日,精魄飞散,靡所投死。”宋 苏舜钦《哭曼卿》诗:“唯君颜色不復见,精魄飘忽随朝霞。”清 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更念大兄磊磊自将,年齿尚缩,而识量德守何裕也,志气精魄何长也。”⒉精神气魄。明 宋濂《见山楼记》:“濂 之学识繆悠,立言无精魄,难以传远。”明 宋濂《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初君为童子时,属文輒有精魄。”
- 8.
豁目释义:⒈开扩视野。 南唐 李中《登毘陵青山楼》诗:“高楼閒上对晴空,豁目开襟半日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厅前面是一个极开辟的露臺,正对 珠江,十分豁目。”⒉醒目。清 张之洞《輶轩语·读古人文集》:“选本以御选《唐宋诗醇》、《文醇》为最精粹……能得殿本五色评点者尤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