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清官 清官的意思
qīngguān

清官

简体清官
繁体
拼音qīng guān
注音ㄑㄧㄥ ㄍㄨ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ng,(1)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组词】:清水。清泉。清流(①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②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风清。(2) 安静,不烦。【组词】:冷清。凄清。清闲。清静。清淡。清幽。清谧(宁静)。(3) 单纯不杂。【组词】:清唱。清茶。(4) 明白,明晰。【组词】:清楚。清晰。清醒。清通(文章层次清楚)。清亮。(5) 一点不留,净尽。【组词】:清除。肃清。清剿。清洗。清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6) 整理,查验。【组词】:清理。清查。清点。清仓。(7) 详细登记。【组词】:清册。清单。(8) 公正,廉洁。【组词】:清廉。清正。清官。清绩。(9) 洁净,纯洁。【组词】:清洁。清爽。冰清玉洁。(10)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组词】:清高。清绮。清雅。清操。清介(清高耿直)。清望(清白高尚的声望)。清识(高明的见识)。(11) 太平,不乱。【组词】:清平。清泰。清和。(12) 中国朝代名。【组词】:清代。清宫秘史。(13) 姓。

guān,(1)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组词】: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厅。官爵。(2)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组词】:官办。官费。官方。官府。(3)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组词】:感官。器官。五官。官能。(4) 姓。

基本含义

指廉洁公正、清正廉明的官员。

清官的意思

清官 [qīng guān]

1. 清贵的官职。

八品清官。

[ respectable and morally lofty official; ]

2. 旧称廉洁公正的官吏。

清官难断家务事。

[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 ]

清官 引证解释

⒈ 清贵的官职。

《晋书·刘颂传》:“约己洁素者,蒙俭德之报,列於清官之上。”
唐 柳宗元 《田门助教厅壁记》:“旧制以拾遗为八品清官,故必名实者居於其位。”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一节:“当时的官职有清浊之分,清官只能由士族担任,寒人则只能做浊官。”

⒉ 公正廉洁的官吏。

金 元好问 《薛明府去思口号》之一:“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只从明府到,人信有清官。”
明 李贽 《因记往事》:“若説是赞,则彼为巨盗,我为清官,我知尔这大头巾决不会如此称赞人矣。”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我那伯父是个清官,家里还是祖宗丢下的些田地。”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妯娌》:“虽说现在的年轻人跟过去不同,可是清官也难断的家务事,谁家里也免不了。”

⒊ 不留宿客的妓女。

《王二姐思夫》第四回:“十五那年打‘清官’坐。”

⒋ 清 廷的官吏。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代表会议问答速记录》:“伍代表 言:‘尔若照 汉 人思想,可以必成;若存 清 官思想,则不敢必。’”


国语词典

清官 [qīng guān]

⒈ 清贵显要的官职。

《晋书·卷四十六·刘颂传》:「约己洁素者,蒙俭德之报,列于清官之上。」
唐·柳宗元〈四门助教厅壁记〉:「旧制以拾遗为八品清官,故必名实者居于其位。」

⒉ 公正廉洁的官吏。

《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他父亲太守公是个清官,当初在任上时,过些清苦日子。」
《文明小史·第十一回》:「向来清官去任,百姓留靴。」

污吏


清官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墨吏释义:贪污的官吏。
    • 2.
      污吏释义:胡作非为的吏员,泛指贪脏枉法的官吏。
    • 3.
      赃官释义:贪污、受贿的官吏。

清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包公释义:包拯(zhěng),北宋时进士,曾任开封府知府,以执法严正著称。民间关于他断案的传说很多,尊称他为包公或包青天。小说戏曲中把他描写成刚正严明、不畏权势的清官的典型。
    • 2.
      包拯释义:(999—1062)北宋政治家。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曾任龙图阁直学士,历任江宁、开封等地知府。1061年为枢密副使,卒于位,谥孝肃。为官以断讼明敏正直著称。立朝刚毅,贵戚宦官等为之敛手。著有《包孝肃公奏议》等。他的事迹在民间流传甚广。在小说、戏曲中被描绘成铁面无私的清官典型。民间称他为包公或包青天。
    • 3.
      堂尊释义:明 清 时县里属吏对知县的尊称。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堂尊若不信,唤二人对证便了。”清 李渔《比目鱼·征利》:“我做县捕衙,三载清官只做得半万的家。堂尊比我更堪夸,捲尽地皮只消得年半把。”
    • 4.
      大红袍释义:全称《海公大红袍全传》。 清代长篇小说。作者不详。六十回。写明代嘉靖朝清官海瑞与严嵩父子的斗争。塑造了一个清廉耿介、锄强除暴的清官形象。多为后世戏曲所取材。
    • 5.
      官场现形记释义:长篇小说。清末李宝嘉著。共六十回。以谴责晚清官场的黑暗为主题。由相对独立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
    • 6.
      待制释义:⒈等待诏命。《后汉书·蔡邕传》:“侍中祭酒 乐松贾护,多引无行趣埶之徒,并待制 鸿都门 下,憙陈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⒉官名。唐 置。太宗 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两省,以备访问。永徽 中,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 武德殿 西门。文明 元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于 章善、明福门。先天 末,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随仗待制。永泰 时,勋臣罢节制,无职事,皆待制于 集贤门,凡十三人。崔祐辅 为相,建议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著令,正衙待制官日二人。宋 因其制,于殿、
    • 7.
      恩假释义:⒈谓帝王所给的假期。《宋书·谢灵运传》:“久欲上陈,惧在触罝,蒙赐恩假,暂违禁省,消渴十年,常虑朝露,抱此愚志,昧死以闻。”⒉谓帝王所赐之福泽。假,通“嘏”。《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如臣门分,世荷殊荣,足守前基,便预提拂,清官显宦,或由才升,一叨婚戚,咸成恩假,是以仰冒非宜,披露丹实。”《南史·王懿等传论》:“道豫 虽地居 丰 沛,荣非恩假,时歷四代,人焉不絶。”
    • 8.
      明镜高悬释义:也说秦镜高悬。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原比喻能洞察一切。后也用以比喻官吏善于审察案狱,断案公正严明。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 9.
      条记释义:⒈逐条记载。⒉明清官印的一种,亦称钤记,为长方形,未入流者用之,入流者则用方印。
    • 10.
      清天释义:⒈清澈的天空。 ⒉清官(常指旧中国能秉公行事的执法官)
    • 11.
      清官难断家事释义: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指家庭内部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 12.
      珠徙珠还释义:《后汉书·循吏传·孟尝》载 合浦 产珠,宰守采珠无度,珠遂徙邻郡。孟尝 到官,革除前弊,珠遂还。后因有“珠徙珠还”之说。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珠》:“凡珠生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经数十年不采,则蚌乃安其身,繁其子孙而广孕宝质。所谓‘珠徙珠还’,此煞定死谱,非真有‘清官’感召也。”参见“合浦珠还”。
    • 13.
      绣补释义:⒈绣花的褥垫。⒉明清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缀有补子,以金线或彩线绣成鸟兽图像,标志品级高下,谓之绣补。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
    • 14.
      绰楔释义:⒈亦作“绰削”。亦作“绰屑”。古时树于正门两旁,用以表彰孝义的木柱。⒉明清官署牌坊。
    • 15.
      老公祖释义:明、清官场中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16.
      老残游记释义:长篇小说。清末刘鹗著。二十回。以江湖医生老残四处行医的经历为线索,通过其见闻揭露那些“清官”的暴政。善于写景状物,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
    • 17.
      行香释义:古代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始于 南北朝。初,每燃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唐 以后则斋主持香炉巡行道场,或仪导以出街。《南史·王僧达传》:“先是,何尚之 致仕,復膺朝命,於宅设八关斋,大集朝士,自行香。”唐 张籍《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守》诗:“行香暂出天桥上,巡礼常过禁殿中。”《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忌日,两京大寺各二,以散斋僧尼。文武五品已上,清官七品已上皆集,行香而退。”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行香起於 后魏 及 江 左 齐 梁 间。每燃香燻手,或以香末散行,谓之行香。唐 初因之。文宗 朝,崔蠡 奏设
    • 18.
      陆军大臣释义:清官职名。
    • 19.
      青天释义:⒈蓝色的天空。 ⒉比喻清官: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 20.
      高擡明镜释义:亦作“高抬明镜”。秦始皇 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见《西京杂记》卷三。后以“高抬明镜”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伏乞相公高抬明镜,昭雪前寃!”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幸遇清官,高抬明镜,费尽心机,赚出了合同的一张文契。”《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伏乞相公高抬明镜,昭雪前寃。”

清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包公释义:包拯(zhěng),北宋时进士,曾任开封府知府,以执法严正著称。民间关于他断案的传说很多,尊称他为包公或包青天。小说戏曲中把他描写成刚正严明、不畏权势的清官的典型。
    • 2.
      包拯释义:(999—1062)北宋政治家。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曾任龙图阁直学士,历任江宁、开封等地知府。1061年为枢密副使,卒于位,谥孝肃。为官以断讼明敏正直著称。立朝刚毅,贵戚宦官等为之敛手。著有《包孝肃公奏议》等。他的事迹在民间流传甚广。在小说、戏曲中被描绘成铁面无私的清官典型。民间称他为包公或包青天。
    • 3.
      堂尊释义:明 清 时县里属吏对知县的尊称。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堂尊若不信,唤二人对证便了。”清 李渔《比目鱼·征利》:“我做县捕衙,三载清官只做得半万的家。堂尊比我更堪夸,捲尽地皮只消得年半把。”
    • 4.
      大红袍释义:全称《海公大红袍全传》。 清代长篇小说。作者不详。六十回。写明代嘉靖朝清官海瑞与严嵩父子的斗争。塑造了一个清廉耿介、锄强除暴的清官形象。多为后世戏曲所取材。
    • 5.
      官场现形记释义:长篇小说。清末李宝嘉著。共六十回。以谴责晚清官场的黑暗为主题。由相对独立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
    • 6.
      待制释义:⒈等待诏命。《后汉书·蔡邕传》:“侍中祭酒 乐松贾护,多引无行趣埶之徒,并待制 鸿都门 下,憙陈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⒉官名。唐 置。太宗 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两省,以备访问。永徽 中,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 武德殿 西门。文明 元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于 章善、明福门。先天 末,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随仗待制。永泰 时,勋臣罢节制,无职事,皆待制于 集贤门,凡十三人。崔祐辅 为相,建议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著令,正衙待制官日二人。宋 因其制,于殿、
    • 7.
      恩假释义:⒈谓帝王所给的假期。《宋书·谢灵运传》:“久欲上陈,惧在触罝,蒙赐恩假,暂违禁省,消渴十年,常虑朝露,抱此愚志,昧死以闻。”⒉谓帝王所赐之福泽。假,通“嘏”。《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如臣门分,世荷殊荣,足守前基,便预提拂,清官显宦,或由才升,一叨婚戚,咸成恩假,是以仰冒非宜,披露丹实。”《南史·王懿等传论》:“道豫 虽地居 丰 沛,荣非恩假,时歷四代,人焉不絶。”
    • 8.
      明镜高悬释义:也说秦镜高悬。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原比喻能洞察一切。后也用以比喻官吏善于审察案狱,断案公正严明。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 9.
      条记释义:⒈逐条记载。⒉明清官印的一种,亦称钤记,为长方形,未入流者用之,入流者则用方印。
    • 10.
      清天释义:⒈清澈的天空。 ⒉清官(常指旧中国能秉公行事的执法官)
    • 11.
      清官难断家事释义: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指家庭内部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 12.
      珠徙珠还释义:《后汉书·循吏传·孟尝》载 合浦 产珠,宰守采珠无度,珠遂徙邻郡。孟尝 到官,革除前弊,珠遂还。后因有“珠徙珠还”之说。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珠》:“凡珠生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经数十年不采,则蚌乃安其身,繁其子孙而广孕宝质。所谓‘珠徙珠还’,此煞定死谱,非真有‘清官’感召也。”参见“合浦珠还”。
    • 13.
      绣补释义:⒈绣花的褥垫。⒉明清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缀有补子,以金线或彩线绣成鸟兽图像,标志品级高下,谓之绣补。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
    • 14.
      绰楔释义:⒈亦作“绰削”。亦作“绰屑”。古时树于正门两旁,用以表彰孝义的木柱。⒉明清官署牌坊。
    • 15.
      老公祖释义:明、清官场中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16.
      老残游记释义:长篇小说。清末刘鹗著。二十回。以江湖医生老残四处行医的经历为线索,通过其见闻揭露那些“清官”的暴政。善于写景状物,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
    • 17.
      行香释义:古代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始于 南北朝。初,每燃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唐 以后则斋主持香炉巡行道场,或仪导以出街。《南史·王僧达传》:“先是,何尚之 致仕,復膺朝命,於宅设八关斋,大集朝士,自行香。”唐 张籍《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守》诗:“行香暂出天桥上,巡礼常过禁殿中。”《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忌日,两京大寺各二,以散斋僧尼。文武五品已上,清官七品已上皆集,行香而退。”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行香起於 后魏 及 江 左 齐 梁 间。每燃香燻手,或以香末散行,谓之行香。唐 初因之。文宗 朝,崔蠡 奏设
    • 18.
      陆军大臣释义:清官职名。
    • 19.
      青天释义:⒈蓝色的天空。 ⒉比喻清官: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 20.
      高擡明镜释义:亦作“高抬明镜”。秦始皇 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见《西京杂记》卷三。后以“高抬明镜”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伏乞相公高抬明镜,昭雪前寃!”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幸遇清官,高抬明镜,费尽心机,赚出了合同的一张文契。”《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伏乞相公高抬明镜,昭雪前寃。”

清官造句

1.在封建社会,人民总盼望有个清官,能政简刑清。

2.你别怪邻居作壁上观,实在是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啊!

3.古时的那种白龙鱼服私访民间的清官形象,常常闪现在我的脑际。

4.他是个一介不取的清官,深受民众的爱戴。

5.明代的清官海瑞执法如山,不徇私情。

6.从古以来,为民请命的清官大有人在。

7.历史上,有许多为民请命的清官,如海瑞、包拯等。

8.清官详查案情,明镜高悬,使沉冤得以昭雪。

9.古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们家的纠纷,谁都没法管。

10.他是个一介不取的清官,深受民眾的爱戴。

11.感情的事情别人最好不要插手,可能别人有别人的想法的,清官难断家务事。

12.宁做清官甘苦一生,莫当贪官遗臭万年。

13.他是个一介不取纺清官,深受民众的爱戴。

14.包公是一个铁面无私的清官

15.包拯铁面无私,是历史上被人传颂的清官

16.因为他是个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清官,所以百姓非常敬重他。

清官(qingg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清官是什么意思 清官读音 怎么读 清官,拼音是qīng guān,清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清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