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比较 比较的意思
jiào

比较

简体比较
繁体比較
拼音bǐ jiào
注音ㄅㄧˇ ㄐㄧ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ǐ,(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组词】:比赛。比附。对比。评比。(2) 能够相匹。【组词】:今非昔比。无与伦比。(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组词】:三比二。(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组词】:比例。比值。(5) 譬喻,摹拟。【组词】:比如。比方。比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比画。比况(比照,相比)。(6) 靠近,挨着。【例句】:比比(一个挨一个,如“比比皆是”)。比肩继踵。比邻。鳞次栉比。(7) 和,亲。【组词】:比顺。(8) 及,等到。【组词】:比及。

jiào,(1) 比。【例句】:较量(liàng )。较劲(亦作“叫劲”)。比较。计较。(2) 对比着显得更进一层的。【组词】:成绩较佳。(3) 明显。【例句】:较然(显明)。彰明较著。(4) 大旨,大概。【组词】:较略。

基本含义

用来表示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比较的意思

比较 [bǐ jiào]

1. 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把译文和原文比较一下。

[ compare; ]

2. 表示具有一定程度。

说得比较清楚。

[ fairly; quite; ]

比较 引证解释

⒈ 根据一定标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间,辨别高下、异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不顾羞慙,比较材能,斟量功伐。”
《朱子语类》卷十九:“先看一段,次看二段,将两段比较,孰得孰失,孰是孰非。”
明 唐顺之 《答江五坡提学书》:“比较同异,叅量古今。”
鲁迅 《准风月谈·喝茶》:“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

⒉ 指比试较量武艺。

宋 司马光 《乞罢保甲札子》:“若见充弓手人有勇力武艺衰退,许他人指名比较,若胜於旧者,即令充替。”
《西游记》第三三回:“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这行人,就和比较起来。”
蒲州 梆子《归宗图》第一场:“今逢三、六、九,与众将校场比较弓马,中军听令!”

⒊ 比照。

清 冯桂芬 《请减苏松太浮粮疏》:“为 苏 松 太 三属岁徵浮额积弊太深,请比较近年完数,酌中定额。”

⒋ 旧时官府征收钱粮、缉拿人犯等,立有期限,至期不能完成,须受责罚,然后再限日完成,称做“比较”。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禀爷,这两箇名下,欺侵窝脱银一百多两,带累小的们比较,不知替他打了多少。”
《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三日一比较, 强得利 无可奈何,只得将田产变卖上库。”
明 归有光 《遗王都御史书》:“乡民离农亩,日在官府听候比较,昼夜捶楚,流血成沟。”
《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这样人也没得吃的年成,把那钱粮按了分数,定了期限,三四十板打了比较。”

⒌ 比。用以比较性状、程度的差别。

宋 司马光 《二十六日作真率会别用韵》:“座中七叟推年纪,比较前人少几多。”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开调查会……这是比较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

⒍ 表示具有一定程度。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这时敌我双方的炮火都比较岑寂。”


国语词典

比较 [bǐ jiào]

⒈ 古时官府对差役未能于限期内完成差事,加以杖责。参见「比卯」条。

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禀爷,这两个名下,欺侵窝脱银一百多两,带累小的们比较,不知替他打了多少。」
《醒世恒言·卷十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三日一比较,强得利无可奈何,只得将田产变价上库。」

对比 对照 较量

⒉ 较量高下、轻重、长短、距离、好坏、快慢等。北齐·颜之推也作「比校」。

《颜氏家训·省事》:「比较材能,斟量功伐。」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这行人,就和比较起来。」


比较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对比释义:⒈(两种事物)相对比较:古今对比。新旧对比。⒉比例:双方人数对比是一对四。
    • 2.
      对照释义:⒈互相对比参照:俄汉对照。把译文对照原文加以修改。⒉(人或事物)相比;对比:你拿这个标准对照一下自己,看看差距有多大。
    • 3.
      斗劲释义:两人间相互较量力气的大小。
    • 4.
      较量释义:⒈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较量枪法。⒉计较。

比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释义:谓局面已无可挽回,别无良策,只能一走了事。《南齐书·王敬则传》:“是时上疾已篤。 敬则 仓卒东起,朝廷震惧。 东昏侯 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 征虏亭 失火,谓 敬则 至,急装欲走。有告 敬则 者, 敬则 曰:‘ 檀公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亦作“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九:“ 渊材 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常言道的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余易木 《初恋的回声》七:“女婿比较机灵,一看形势不妙,三十六计,走为
    • 2.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释义:与其坐着等待村庄的毁灭,哪如起来拯救它呢?与其孰若:比较连词组成的句式,表示比较两事的得失。 之:代词,它,指我们村庄。
    • 3.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释义:与其杀掉这个僮仆,哪里比得上卖了他。与其孰若,古汉语中表示比较选择的句式,相当于与其哪里比得上。是,这个。
    • 4.
      万事开头难释义:做什么事都是开始的时候比较难。
    • 5.
      万元户释义:万元户,顾名思义是指存款或者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民户。 万元户这个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产生的。那个年代万元户是个相当了得的人家。“万元户年代”的1万元可以买到很多的东西了。那时候米价14元,肉价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1-2元,1万元可以买很多东西了。并且那个年代存款有1000元的就比较少了。工人工资一般是每个月28元左右。家庭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称之为万元户。不过因为时代好了,人均收入增加,这个词已经成了历史概念。
    • 6.
      万里烟波释义:烟波:雾霭苍茫的水面;比较开阔的水域上面雾气蒸腾,非常壮观。
    • 7.
      三步一岗释义:指负责警戒的人员比较密集,守卫、防备的级别较高,如临大敌。
    • 8.
      三脱四换释义:这是一种风俗,结婚至少要准备4套婚纱。 一套是在娘家出发时穿着,要“齐地”的款式,这样出门的时候走路比较方便。然后要一套主婚纱,典礼的时候穿着,要华丽一点的长“拖尾”,有气场。另外典礼之后敬酒,要准备两套敬酒礼服,这样叫做“三脱四换”。
    • 9.
      三迁释义:⒈相传 孟轲 幼年时,邻里环境不好,孟母 三次迁居,使 轲 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 事见 汉 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汉 赵歧《孟子题辞》。后常以“三迁”为颂扬母教之词。宋 叶适《朱文昭母杨氏挽词》:“义并三迁峻,书成百卷长。”清 钱谦益《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董继周授承德郎制》之五:“三迁之教既成,而一日之养不逮。”⒉三次迁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论》:“范蠡 三迁,皆有荣名。”清 黄遵宪《潮州行》:“一夕輒三迁,踪跡无定所。”⒊三次升迁。宋 俞文豹《吹剑外录》:“赵忠肃 号 得全,宗 伊川 之学,
    • 10.
      上下床释义:汉 末 许汜 遭乱过 下邳,见 陈登,登 轻视 汜,自上大床卧,使 汜 卧下床。后 汜 以此事告 刘备,备 曰:“君求田问舍,言无所采,是 元龙(陈登 之字)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后因以“上下床”喻高低悬殊。元 方回《追和艮轩俞同年题程一甫诗卷》:“人物真高絶,何徒上下床。”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去岁秋暮,余于此间偶见古拓照片一帙……举与 民国 八年 上海 艺苑真赏社 所印行 安氏 别本相比较,固大有云泥之差,而视 天一
    • 11.
      上中农释义:占有较多生产资料,自己劳动,但有轻微剥削行为,经济状况比较富裕的中等农户。也叫富裕中农。
    • 12.
      上层释义:上面的一层;地位比较高的一层或几层(多指阶层、组织、机构等)。
    • 13.
      下中农释义:占有较少生产资料,需要出卖少量劳动力,生活水平比较低下的中农。
    • 14.
      不勒个是释义:‘不勒个是’又叫‘不了个是’,是最近网络比较流行的词汇。是一种调侃的语气,是‘不是吧’的意思。
    • 15.
      不喜争释义:不喜欢争来争去,比较低调。
    • 16.
      不啻霄壤释义:(差距)不比天和地的差距小。比喻差距非常大。啻:只,仅仅。不啻:不仅仅,不比……小,一般用作比较。霄:云霄,指天空。壤:土壤,指大地。
    • 17.
      不称心释义:人生比较不如意不顺心很多困难。
    • 18.
      不难释义:比较容易办到的事情。
    • 19.
      与否释义:(助)表示比较正反两方面情况。
    • 20.
      与其释义:连词。 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选取一方面,舍弃另一方面。“与其”表示舍弃的一面,肯定的一面前常用“不如”“宁可”“毋宁”等词呼应:在做某一项工作时,与其看得容易些,不如看得困难些。

比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释义:谓局面已无可挽回,别无良策,只能一走了事。《南齐书·王敬则传》:“是时上疾已篤。 敬则 仓卒东起,朝廷震惧。 东昏侯 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 征虏亭 失火,谓 敬则 至,急装欲走。有告 敬则 者, 敬则 曰:‘ 檀公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亦作“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九:“ 渊材 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常言道的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余易木 《初恋的回声》七:“女婿比较机灵,一看形势不妙,三十六计,走为
    • 2.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释义:与其坐着等待村庄的毁灭,哪如起来拯救它呢?与其孰若:比较连词组成的句式,表示比较两事的得失。 之:代词,它,指我们村庄。
    • 3.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释义:与其杀掉这个僮仆,哪里比得上卖了他。与其孰若,古汉语中表示比较选择的句式,相当于与其哪里比得上。是,这个。
    • 4.
      万事开头难释义:做什么事都是开始的时候比较难。
    • 5.
      万元户释义:万元户,顾名思义是指存款或者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民户。 万元户这个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产生的。那个年代万元户是个相当了得的人家。“万元户年代”的1万元可以买到很多的东西了。那时候米价14元,肉价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1-2元,1万元可以买很多东西了。并且那个年代存款有1000元的就比较少了。工人工资一般是每个月28元左右。家庭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称之为万元户。不过因为时代好了,人均收入增加,这个词已经成了历史概念。
    • 6.
      万里烟波释义:烟波:雾霭苍茫的水面;比较开阔的水域上面雾气蒸腾,非常壮观。
    • 7.
      三步一岗释义:指负责警戒的人员比较密集,守卫、防备的级别较高,如临大敌。
    • 8.
      三脱四换释义:这是一种风俗,结婚至少要准备4套婚纱。 一套是在娘家出发时穿着,要“齐地”的款式,这样出门的时候走路比较方便。然后要一套主婚纱,典礼的时候穿着,要华丽一点的长“拖尾”,有气场。另外典礼之后敬酒,要准备两套敬酒礼服,这样叫做“三脱四换”。
    • 9.
      三迁释义:⒈相传 孟轲 幼年时,邻里环境不好,孟母 三次迁居,使 轲 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 事见 汉 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汉 赵歧《孟子题辞》。后常以“三迁”为颂扬母教之词。宋 叶适《朱文昭母杨氏挽词》:“义并三迁峻,书成百卷长。”清 钱谦益《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董继周授承德郎制》之五:“三迁之教既成,而一日之养不逮。”⒉三次迁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论》:“范蠡 三迁,皆有荣名。”清 黄遵宪《潮州行》:“一夕輒三迁,踪跡无定所。”⒊三次升迁。宋 俞文豹《吹剑外录》:“赵忠肃 号 得全,宗 伊川 之学,
    • 10.
      上下床释义:汉 末 许汜 遭乱过 下邳,见 陈登,登 轻视 汜,自上大床卧,使 汜 卧下床。后 汜 以此事告 刘备,备 曰:“君求田问舍,言无所采,是 元龙(陈登 之字)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后因以“上下床”喻高低悬殊。元 方回《追和艮轩俞同年题程一甫诗卷》:“人物真高絶,何徒上下床。”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去岁秋暮,余于此间偶见古拓照片一帙……举与 民国 八年 上海 艺苑真赏社 所印行 安氏 别本相比较,固大有云泥之差,而视 天一
    • 11.
      上中农释义:占有较多生产资料,自己劳动,但有轻微剥削行为,经济状况比较富裕的中等农户。也叫富裕中农。
    • 12.
      上层释义:上面的一层;地位比较高的一层或几层(多指阶层、组织、机构等)。
    • 13.
      下中农释义:占有较少生产资料,需要出卖少量劳动力,生活水平比较低下的中农。
    • 14.
      不勒个是释义:‘不勒个是’又叫‘不了个是’,是最近网络比较流行的词汇。是一种调侃的语气,是‘不是吧’的意思。
    • 15.
      不喜争释义:不喜欢争来争去,比较低调。
    • 16.
      不啻霄壤释义:(差距)不比天和地的差距小。比喻差距非常大。啻:只,仅仅。不啻:不仅仅,不比……小,一般用作比较。霄:云霄,指天空。壤:土壤,指大地。
    • 17.
      不称心释义:人生比较不如意不顺心很多困难。
    • 18.
      不难释义:比较容易办到的事情。
    • 19.
      与否释义:(助)表示比较正反两方面情况。
    • 20.
      与其释义:连词。 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选取一方面,舍弃另一方面。“与其”表示舍弃的一面,肯定的一面前常用“不如”“宁可”“毋宁”等词呼应:在做某一项工作时,与其看得容易些,不如看得困难些。

比较造句

1.旧社会和新社会相比较,不啻天渊。

2.当时的文学作品大多比较颓废。但也并非全是吟风弄月,也有对社会进行讽刺的。

3.他这次发言和上次比较,内容大有径庭。

4.我弄不懂人们为什么总不能比较公平地推己及人。

5.无庸讳言,我们国民收入的平均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比较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6.老产品和新产品放到一起,经过这么一比较,新产品的优点更明显了,老产品就相形失色多了。

7.他的个性比较倔强,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

8.与亚洲人相比,北美人士似乎比较常微笑且不拘小节。

9.由于他自首的态度比较好,所以决定对他从宽发落。

10.弗拉赫提先生对与前自由党政府政策的比较付之一笑。

11.兵不厌诈是一条比较麻烦的计策,因为要返过来复过去地斗智,非常需要耐心。

12.一般来说,领导干部综观全局,考虑问题会比较全面些,但千虑一失,有时也可能产生片面性。

13.张明比较多愁善感,因此她特别喜欢描写晓风残月的诗句。

14.社会上用字比较混乱,我们要大声疾呼,注意用字规范化。

15.为了让她的家庭过上比较好的生活,她愿去天涯海角。

16.书中比较明显的一个特色是丰富的想象力,真的是天马行空。

17.但大多数公司都比较年轻而且对资金如饥似渴。

18.黄光裕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他一直比较低调。

19.警卫们对普通罪犯也似乎比较宽宏大量。

20.我还是比较喜欢小家碧玉一点的吊顶装饰。

比较(bij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比较是什么意思 比较读音 怎么读 比较,拼音是bǐ jiào,比较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比较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