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的 文的的意思
wénde

文的

简体文的
繁体
拼音wén de
注音ㄨㄣˊ ㄉㄜ˙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de dí dì dī, ◎ 真实,实在。【组词】:的确。的当(dàng )。的情。的真。的证。 ◎ 箭靶的中心。【例句】:中(zhòng )的。有的放矢。众矢之的。目的(要达到的目标、境地)。(1) 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组词】:美丽的。(2) 代替所指的人或物。【组词】:唱歌的。(3)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组词】:他的衣服。(4) 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是”相应。【例句】:这句话是很对的。(5) 副词尾,同“地2”。

基本含义

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好,没有任何需要修改的地方。

文的的意思

文的 [wén de]

1. 骏马的一种。毛色鲜明有文采,白额。的,通“馰”。

文的 引证解释

⒈ 骏马的一种。毛色鲜明有文采,白额。的,通“馰”。


文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泻无余释义:全部发泄完,没有遗留。多比喻诗文的抒写没有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 2.
      一章释义:⒈歌曲诗文的一段,亦指诗文的一篇。 汉 王充《论衡·自纪》:“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易·乾》“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三国 魏 王弼 注:“此一章全説天气以明之也。”唐 白居易《酬张太祝晚秋卧病见寄》诗:“一章锦绣段,八韵琼瑶音。”《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先生开讲《中庸》,开卷便是‘天命之谓性’一章。”⒉古历以十九年为一章。《周髀算经》卷下:“十九岁为一章。”《左传·僖公五年》“春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孔颖达 疏:“计十九年而有七闰,古历十九年为一章,以其闰餘尽故也。”宋 赵夔《道过遂
    • 3.
      三仪释义:⒈礼之三仪。 汉 刘向《说苑·脩文》:“﹝曾子曰﹞:‘礼有三仪,知之乎?’对曰:‘不识也。’曾子 曰:‘坐,吾语汝:君子脩礼以立志,则贪欲之心不来;君子思礼以脩身,则怠惰慢易之节不至;君子脩礼以仁义,则忿争暴乱之辞远。’”⒉谓天、地、人。汉 扬雄《太玄·攡》:“三仪同科,厚薄相劘。”范望 注:“三仪,谓天、地、人也。”《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毘黎国》:“三仪灵长於宇宙,万品盈生於天地,孰是空哉?”⒊观察天文的仪器,即黄道仪。唐 天文学家 李淳风 设计制造。表里三重,状如十字,由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部分
    • 4.
      三普释义:三篇佛教经文的合称。即《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圆觉经》中的《圆觉普眼品》。
    • 5.
      三祇释义:“三大阿僧祇”的略语。佛教指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三个漫长阶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译,意为旷大劫,无数长时。
    • 6.
      上帝的国释义:上帝的王国引自耶酥在主祷文的开首祷文“愿你的国降临”,是登山宝训的一部分。
    • 7.
      不成文释义:属性词。 没有用文字固定下来的:不成文的规矩。多年的老传统不成文地沿袭了下来。
    • 8.
      中文借词释义:来自中文的英文词有大约三十个,其中少于十个常用。
    • 9.
      丰致释义:⒈见“丰致”。 ⒉亦作“丰緻”。风采韵致。⒊指诗文的韵味,情趣。
    • 10.
      主文释义:⒈指史官。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轩辕 之世,史有 仓頡。主文之职,其来久矣。”⒉主持考试。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通榜》:“贞元 十八年,权德舆 主文。”⒊用以称主考官。唐 黄滔《翰林薛舍人启》:“滔 伏以十一日纔除主文。”宋 吴自牧《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如卷子考中,发过别房覆考,如称众意,方呈主文。”⒋掌管文书;撰拟文稿。《红楼梦》第十五回:“﹝ 旺儿 ﹞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託 贾璉 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 长安 县来。”《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凭那些六房书办胡乱
    • 11.
      乌龟壳释义:⒈即龟甲。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四:“历史学家对乌龟壳、金石文和地下挖出来的其他古东西还要去考,而这些同志对我们的时间不长的东西,却根本不理,也懒得去查。”此指刻有甲骨文的龟甲。江地《捻军史初探》:“皖 北的钻在‘堡寨’里的地主武装--民团,也纷纷从乌龟壳里伸出脑袋来蠢蠢欲动。”柳杞《好年胜景》:“那边山坡上倒塌了半边的乌龟壳,那原是 日本 人的炮楼哩。”《解放军报》7:“﹝战斗英雄﹞把……侵略者的乌龟壳放到距自己仅五十米的距离上打。”⒉詈词。喻指堡垒或坦克。
    • 12.
      乡社释义:⒈犹乡里,故乡。⒉同乡士子会文的结社。
    • 13.
      事由释义:⒈事情的原委:把事由交代明白。 ⒉公文用语,指本件公文的主要内容。⒊(事由儿)指借口;理由:找个事由离开会场。⒋职业;工作:找个正经事由干。
    • 14.
      云锦章释义:对他人诗文的美称。
    • 15.
      亭传释义:古代供旅客和传递公文的人途中歇宿的处所。
    • 16.
      仄仄平平释义: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 17.
      仙呗释义:佛徒唱诵经文的声音。
    • 18.
      以文为诗释义:指 唐 代文学家 韩愈 用写散文的方法作诗。
    • 19.
      价末释义:方言。 犹那么。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 20.
      伊尼释义:梵文的鹿名。

文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泻无余释义:全部发泄完,没有遗留。多比喻诗文的抒写没有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 2.
      一章释义:⒈歌曲诗文的一段,亦指诗文的一篇。 汉 王充《论衡·自纪》:“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易·乾》“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三国 魏 王弼 注:“此一章全説天气以明之也。”唐 白居易《酬张太祝晚秋卧病见寄》诗:“一章锦绣段,八韵琼瑶音。”《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先生开讲《中庸》,开卷便是‘天命之谓性’一章。”⒉古历以十九年为一章。《周髀算经》卷下:“十九岁为一章。”《左传·僖公五年》“春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孔颖达 疏:“计十九年而有七闰,古历十九年为一章,以其闰餘尽故也。”宋 赵夔《道过遂
    • 3.
      三仪释义:⒈礼之三仪。 汉 刘向《说苑·脩文》:“﹝曾子曰﹞:‘礼有三仪,知之乎?’对曰:‘不识也。’曾子 曰:‘坐,吾语汝:君子脩礼以立志,则贪欲之心不来;君子思礼以脩身,则怠惰慢易之节不至;君子脩礼以仁义,则忿争暴乱之辞远。’”⒉谓天、地、人。汉 扬雄《太玄·攡》:“三仪同科,厚薄相劘。”范望 注:“三仪,谓天、地、人也。”《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毘黎国》:“三仪灵长於宇宙,万品盈生於天地,孰是空哉?”⒊观察天文的仪器,即黄道仪。唐 天文学家 李淳风 设计制造。表里三重,状如十字,由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部分
    • 4.
      三普释义:三篇佛教经文的合称。即《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圆觉经》中的《圆觉普眼品》。
    • 5.
      三祇释义:“三大阿僧祇”的略语。佛教指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三个漫长阶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译,意为旷大劫,无数长时。
    • 6.
      上帝的国释义:上帝的王国引自耶酥在主祷文的开首祷文“愿你的国降临”,是登山宝训的一部分。
    • 7.
      不成文释义:属性词。 没有用文字固定下来的:不成文的规矩。多年的老传统不成文地沿袭了下来。
    • 8.
      中文借词释义:来自中文的英文词有大约三十个,其中少于十个常用。
    • 9.
      丰致释义:⒈见“丰致”。 ⒉亦作“丰緻”。风采韵致。⒊指诗文的韵味,情趣。
    • 10.
      主文释义:⒈指史官。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轩辕 之世,史有 仓頡。主文之职,其来久矣。”⒉主持考试。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通榜》:“贞元 十八年,权德舆 主文。”⒊用以称主考官。唐 黄滔《翰林薛舍人启》:“滔 伏以十一日纔除主文。”宋 吴自牧《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如卷子考中,发过别房覆考,如称众意,方呈主文。”⒋掌管文书;撰拟文稿。《红楼梦》第十五回:“﹝ 旺儿 ﹞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託 贾璉 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 长安 县来。”《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凭那些六房书办胡乱
    • 11.
      乌龟壳释义:⒈即龟甲。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四:“历史学家对乌龟壳、金石文和地下挖出来的其他古东西还要去考,而这些同志对我们的时间不长的东西,却根本不理,也懒得去查。”此指刻有甲骨文的龟甲。江地《捻军史初探》:“皖 北的钻在‘堡寨’里的地主武装--民团,也纷纷从乌龟壳里伸出脑袋来蠢蠢欲动。”柳杞《好年胜景》:“那边山坡上倒塌了半边的乌龟壳,那原是 日本 人的炮楼哩。”《解放军报》7:“﹝战斗英雄﹞把……侵略者的乌龟壳放到距自己仅五十米的距离上打。”⒉詈词。喻指堡垒或坦克。
    • 12.
      乡社释义:⒈犹乡里,故乡。⒉同乡士子会文的结社。
    • 13.
      事由释义:⒈事情的原委:把事由交代明白。 ⒉公文用语,指本件公文的主要内容。⒊(事由儿)指借口;理由:找个事由离开会场。⒋职业;工作:找个正经事由干。
    • 14.
      云锦章释义:对他人诗文的美称。
    • 15.
      亭传释义:古代供旅客和传递公文的人途中歇宿的处所。
    • 16.
      仄仄平平释义: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 17.
      仙呗释义:佛徒唱诵经文的声音。
    • 18.
      以文为诗释义:指 唐 代文学家 韩愈 用写散文的方法作诗。
    • 19.
      价末释义:方言。 犹那么。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 20.
      伊尼释义:梵文的鹿名。

文的造句

1.这是我对本文的一得之见,很不全面,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只供参考。

2.这篇论文的内容架构完整,纲举目张,一览无遗。

3.这篇散文的确是当年的妙手偶得,构思精巧,不愧是大手笔!

4.无论写的是什么样的题目,皆字出之以嬉笑怒骂,引车卖浆之流的语气,和村妇骂街口吻,都成为散文的正则。

5.他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八成儿是个识文断字的人。

6.文的言语有的隐晦曲折,言近旨远;有的明白晓畅,酣畅淋漓。

7.文的爸爸是县上的书记,为人正直,敢于仗义执言。

8.这篇论文的主题思想,是彻头彻尾的人文主义的翻版,早就被列宁批判得体无完肤了。

9.中国足球队在高丰文的率领下向世界杯发起冲击,不料在最后关头功败垂成,可惜极了!

10.古往今来,忧国忧民一直是文人志士写诗作文的主要内容。

11.在导语中,作者首先开宗明义,简要叙述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12.他正大讲写论文的甘苦,忽然有人指出他的论文是照抄别人的,他当场出丑。

13.她是一个很斯文的女孩。十分文静,从来不惹事生非。

14.看他那斯斯文文的模样,真讨人喜欢。

15.在旧社会,那些当官的表面上斯斯文文的,背地里却干着男盗女娼的勾当。

16.陈老师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解了这次作文的思路。

17.这是甲骨文的丁字?啊!我果然是目不识丁了。

18.其实爱读言之有物杂文的人不只我一个,而是所有人。

19.起承转合虽属旧诗文的结构章法,但现在写议论文也要借鉴。

20.读者对短文的喜爱,胜过那些连篇累牍的长文。

文的(wend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的是什么意思 文的读音 怎么读 文的,拼音是wén de,文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