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议处 议处的意思
chǔ

议处

简体议处
繁体議處
拼音yì chǔ
注音ㄧˋ ㄔ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ì,(1) 意见,言论。【组词】:议论。提议。建议。(2) 讨论,商量。【组词】: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组词】:非议。恐招物议。(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组词】:奏议。驳议。

chǔ chù,(1) 地方。【组词】:处处。处所。(2) 点,部分。【例句】:长(cháng )处。好处。(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组词】:办事处。筹备处。

基本含义

指对案件、事情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

议处的意思

议处 [yì chǔ]

1. 谓议定其罪给予处分。

3. 计议处理。

议处 引证解释

⒈ 谓议定其罪给予处分。

《晋书·刑法志》:“刑书之文有限,而舛违之故无方,故有临时议处之制,诚不能皆得循常也。”
明 李清 《三垣笔记》上:“及 郑庶常 鄤 处决,责科道不言,一概议处。”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约束之,羈縻之,朝廷一二品之大臣,朝见而免冠,夕见而免冠,议处、察议之諭不絶於邸钞。”

⒉ 计议处理。

明 章懋 《议处盐法事宜奏状》:“谨题为议处盐法利弊以裨国用事。”


国语词典

议处 [yì chǔ]

⒈ 清代时,官吏有过而交吏部处罚,轻曰察处,重曰议处,更重曰严加议处


议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议释义:上级机关将有关事件交下级机关议处。
    • 2.
      侍班释义: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王,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务,称侍班,即入直。宋 钱愐《钱氏私志》:“公至殿侧侍班。”明 张居正《议处史职疏》:“洪武 二十四年,定召见臣下仪。以修撰编修,充侍班官,即古随仗入直记事之意。今宜遵照祖制,除陞殿例用史官侍班外,凡常朝御皇极门,即轮该日记注起居。”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值乙未会试,钦命诗题为‘灯右观书’四字。诸总裁覆命日,叩请出处,时 文勤 适侍班,上目视 文勤。”《清史稿·圣祖纪》:“壬寅,命 满 汉 给事中各四员侍班。”
    • 3.
      劳动局释义:劳动局包括劳动分局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劳动分局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劳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实施市制定的劳动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管理辖区内城乡劳动力就业、流动就业、涉外就业;综合管理辖区内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综合管理辖区内各类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负责辖区内企业劳动合同鉴证、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依法行使劳动行政监督检查权,监督检查辖区内企业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组织查处劳动违法案件,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群体性突发
    • 4.
      号色释义:旗号服色。明 于谦《议处走回人口疏》:“即令何处屯驻,其人马号色是何种类。”《封神演义》第三九回:“一声炮响,七十里望见 岐山,一支人马,乃 成汤 号色。”
    • 5.
      安靖释义:⒈使安定平静。《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汉书·王莽传上》:“纲纪咸张,成在一匱,此其所以保佑圣 汉,安靖元元之效也。”宋 苏辙《代滕达道龙图苏州谢上表》之二:“臣早事三朝,误知先帝,初睹变更之议,每陈安靖之谋。”清 魏源《军储篇》二:“张天骏 藉安靖之名,为卸责自全之地,其交部议处。”⒉安定平静。宋 苏轼《与杨济甫》之一:“惟闻坟墓安靖,非 济甫 风义之篤,何以得此?”明 李东阳《求退录·陈情恳乞辞免恩荫疏》:“若 燕、齐、河、洛 之安靖以为臣
    • 6.
      径截释义:⒈直接拦取。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径截輜重,横攻士卒。”⒉犹便捷。明 张居正《议处就教举人疏》:“以后年分俱照例施行,如此,则举人不敢侥倖於径截之途,而国学由此充实。”
    • 7.
      末学新进释义:谓后学初进身。含贬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折子上去,皇上怒了,説他末学新进,妄议大臣,交部议处。”
    • 8.
      申议释义:申明情由加以议处。
    • 9.
      省议释义:审察议处。
    • 10.
      睦谊释义:亲善之谊。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鄂省 所派来 皖 各营係属客军,寧 军係主位,务须格外联络,以敦睦谊。”《“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用意所在,得无以公府人员,难以议处,无以谢邻国而修睦谊乎?”
    • 11.
      纠论释义:纠弹议处。
    • 12.
      议处释义:⒈谓议定其罪给予处分。 《晋书·刑法志》:“刑书之文有限,而舛违之故无方,故有临时议处之制,诚不能皆得循常也。” 明 李清 《三垣笔记》上:“及 郑庶常 鄤 处决,责科道不言,一概议处。”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约束之,羈縻之,朝廷一二品之大臣,朝见而免冠,夕见而免冠,议处、察议之諭不絶於邸钞。”⒉计议处理。 明 章懋 《议处盐法事宜奏状》:“谨题为议处盐法利弊以裨国用事。”
    • 13.
      议拟释义:⒈犹言相提并论。《宋史·文苑传三·刁衎》:“若 太祖 之勤俭,若 太宗 之惠慈,答天地敷锡之意,保祖宗艰难之业,则 周成、汉文 二宗之美,不可同年而议拟也。”⒉拟议,设计筹划。《元典章·户部八·盐课》:“约会本部官一同从长商议,明白议拟,相应都省准拟关请,依上施行。”明 于谦《议处边计疏》:“诚恐各官迁延,有妨边备,已经节次议拟奏准。”
    • 14.
      谳疑释义:议处疑难案件。语出《史记·酷吏列传》:“奏讞疑事,必豫先为上分别其原。”宋 王安石《敕奖谕赐审刑院详议官大理寺详断官等》:“朕初嗣服,德化未孚,永念元元,多罹犴狱。汝等并膺选擢,任在讞疑。”
    • 15.
      谳议释义:议处案件。
    • 16.
      躭延释义:耽搁;拖延。 明 张居正《陈六事疏》:“若事理了然,明白易见者,即宜据理剖断,毋但諉之抚按议处,以致躭延。”明 汤显祖《牡丹亭·移镇》:“则怕这水路里躭延,你还走旱途。”《红楼梦》第九六回:“虽有众亲朋贺喜,贾政 也无心应酬,只念家中人口不寧,又不敢躭延在家。”
    • 17.
      邸抄释义:亦作“邸钞”。即邸报。明 张煌言《上鲁国主启》:“春来閲邸抄,知去年十一月,缅 夷内变,导虏入 缅,致我 永历皇帝 蒙尘。”清 洪昇《长生殿·侦报》:“[外:]呀,他要诛君侧之奸,非反而何?且住,杨相 这本怎么不见邸抄?”清 龚自珍《明良论》四:“议处、察议之諭不絶於邸钞。”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七章:“我刚才一面看一面想起来 崇祯 九年春天在一份邸抄中看到兵科给事中 常自裕 的一封奏疏。”
    • 18.
      重议释义:从重议处。
    • 19.
      釜底抽薪释义:从锅底下抽去 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 除根。” 明俞汝楫《礼部志稿·奏疏·戚元佐〈议处宗潘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 20.
      题参释义:⒈亦作“题叅”。上本参奏。犹弹劾。《天雨花》第六回:“明日传他到堂,把这案发与他审,若有丝毫差错,即便题参。”《清会典事例·户部二二四·蠲恤》:“该州县官不严行查禁,由督抚题叅,交部议处。”⒉谓以题本上奏。《红楼梦》第一○七回:“后又任 江西 粮道,题参回都,仍在工部行走,日夜不敢怠惰。”《清会典事例·通政使司·题本》:“﹝ 康熙 ﹞四年题准内外衙门清汉字黏连本章无贴黄者免叅,若已具汉字而无贴黄者,题叅。”

议处(yic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议处是什么意思 议处读音 怎么读 议处,拼音是yì chǔ,议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议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