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明 [chí míng]
1. 黎明天快亮时:戴月早辞三秀馆,迟明初识九华峰。
迟明 引证解释
⒈ 黎明,天快亮的时候。
引《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迟明,行二百餘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餘级。”
唐 曹唐 《望九华寄池阳杜员外》诗:“戴月早辞 三秀馆,迟明初识 九华峰。”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穆宗 禁中杏叶牡丹开,夜有黄白蛺蝶万数飞集花间……上令张网空中,得数百,迟明视之,皆金玉也。”
林纾 《记超山梅花》:“是晚仍归 栖溪,迟明,復以小舟绕出山南。”
国语词典
迟明 [chí míng]
⒈ 天将亮的时候。唐·蒋防也作「迟旦」。
引《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于是沛公乃夜引军从他道还,偃旗帜,迟明,围宛城三帀。」
《霍小玉传》:「其夕,生浣衣沐浴,修饰容仪,喜跃交并,通夕不寐。迟明,巾帻,引镜自照,惟惧不谐也。」
迟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大门官释义:唐 代指御史大夫。 《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德裕 惊喜泣下,曰:‘此大门官,小子何足以当之!’”胡三省 注:“唐 制:大朝会,御史大夫帅其属正百官之班序,迟明列於两观,故以为大门官。”
- 2.
押班释义: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 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 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新唐书·百官志三》:“朝会,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序,迟明列於两观,监察御史二人押班,侍御史顓举不如法者。”唐 李洞《题刘相公光德里新构茅亭》诗:“野色迷亭晓,龙墀待押班。”《宋史·吕端传》:“﹝ 端 ﹞虑与 寇準 同列,先居相位,恐 準 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 从之。”《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李白 奏道:‘臣前入试春闈,被 杨太师 批落,高太尉 赶逐,今日见二人押班,
- 3.
漱石释义:⒈亦作“潄石”。冲刷岩石。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沁水》:“其水沿波潄石,漰涧八丈,环涛轂转,西南流入於 沁水。”⒉谓闲居;隐居。明 徐霖《绣襦记·却婚受仆》:“枕流漱石乐閒居。无梦到彤闈。”清 顾炎武《复迟明府书》:“自从壮岁,便絶意于乘轩,况此暮年,益耽情于潄石。”参见“漱石枕流”。
- 4.
繁苛释义:繁重而苛刻。 亦指繁苛的政令赋役。《北史·宇文神庆传》:“天元 质无积德,其相貌寿亦不长,加以法令繁苛,耽恣声色,以吾观之,殆将不久。”《明史·忠义传七·金毓峒》:“又请涣发德音,自十五年始,蠲除繁苛,与海内更新。”清 顾炎武《复迟明府书》:“燠休疾苦,起积困於期月之间,蠲省繁苛,出大力於艰难之际。”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一节:“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被繁苛的摊派困扰,全国许多城镇接连掀起抗捐罢市的斗争。”
- 5.
迟旦释义:犹迟明。
- 6.
迟昕释义:犹迟明。
- 7.
迟曙释义:犹迟明。
- 8.
锁院释义:亦作“鏁院”。亦作“鎻院”。指 宋 代翰林院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宋史·职官志二》:“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内东门小殿,宣召面諭,给笔札书所得旨。禀奏归院,内侍锁院门,禁止出入。夜漏尽,具词进入;迟明,白麻出,閤门使引授中书,中书授舍人宣读。其餘除授并御札,但用寳封,遣内侍送学士院锁门而已。至於赦书、德音,则中书遣吏持送本院,内侍锁院如除授焉。”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六:“自正月九日鏁院,方定二十八日奏号。”宋 吴自牧《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
- 9.
风雨晦暝释义: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唐 王度《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亦作“风雨晦冥”。《元史·世祖纪一》:“乙巳迟明,至 江 岸,风雨晦冥,诸将皆以为未可渡,帝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