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绩 [láo jì]
1. 劳苦所得的功绩;功劳、业绩。
英[merits and achievements;]
劳绩 引证解释
⒈ 功劳,功绩;劳动的成果。
引唐 白居易 《李景亮授长史制》:“某官 李景亮 :夫执艺事上者,必揆日时,计劳绩,而后进爵秩,以旌服勤。”
《明史·唐龙传》:“龙 有才,居官著劳绩。”
许杰 《<小说过眼录>自序》:“我在这集子里收集的东西,大体都是过去这一年以内的劳绩。”
国语词典
劳绩 [láo jì]
⒈ 功劳、功绩。
引《明史·卷二〇二·唐龙传》:「龙有才,居官著劳绩。」
《文明小史·第七回》:「请上头每年汇奏一次,无论何处捐到三万,总办、会办俱得一个寻常劳绩保举,有六万便得一个异常。」
近功劳 成绩
劳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制阃释义:⒈谓统领一方军事。 宋 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二:“制閫 成都。”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边材》:“正德 则有 太原 之 王晋溪,行边制閫,俱著劳绩。”⒉指统兵在外的将帅。《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庆元年》:“我不参制閫,则曲在我。”
- 2.
功劳簿释义:原指记载功勋和劳绩的簿册。后亦用于比喻,多指过去的功绩,犹言老本。
- 3.
功迹释义:⒈功迹。⒉功业与劳绩。⒊功劳和事迹。
- 4.
劳勋释义:劳绩,功勋。
- 5.
劳政释义:⒈谓劳役繁重之政。 ⒉劳绩,政绩。
- 6.
劳烈释义:劳绩;功业。
- 7.
劳绩释义:功劳和成绩:劳绩卓著。
- 8.
劳考释义:谓对官吏劳绩的考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晋州 推官 李亢,故尝入钱得官,已而有私罪,默自引去,匿所得官,以白衣应举及第,积十年,当磨勘,乃自首,言其初事。黯 以为此律所谓罔冒也,奏罢之,夺其劳考。”
- 9.
劳能释义:劳绩与才能。宋 欧阳修《论捕贼赏罚札子》:“如实有劳能,即乞不拘常格,特与酬奬。”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庶姓虽有劳能,亦自甘居大姓之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今则於中书外廡置磨勘一司,较朝臣功过之有无,审州郡劳能之虚实。”
- 10.
劳课释义:对官吏劳绩的考核。《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衢州 无他虞,齐总 无殊绩,忽此超奬,深骇羣情,若 总 必有可録,愿明书劳课,然后超资改官,以解众疑。”
- 11.
勤效释义:劳绩。
- 12.
勤略释义:劳绩和智略。
- 13.
勤绩释义:劳绩。
- 14.
卓着释义:⒈突出显著。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昙花记》:“慧既非凡,孝尤卓著。”马南邨《燕山夜话·甘薯的来历》:“陈振龙 的裔孙 陈世元 曾联络几个同伴,到达 山东 的 古镇,试种甘薯,成效卓著。”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中国 有声誉卓著的‘八大名酒’。”⒉谓显著地表现出。郑观应《盛世危言·赛会》:“如虑 中国 此时工艺尚未讲求,不能如各国之精益求精,卓著成效,则可知 日本 办法,先于内地各镇埠试行。”廖仲恺《致饶潜川黄德源曾允明经国函》:“至 黄君 馥生 办理党务卓著劳绩,应否给奖之处,候陈 中山先生
- 15.
叙迁释义:按照资历或劳绩升迁官职。《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五年﹞二月辛卯,詔罢京朝官用保任敍迁法,又罢荫补限年法。”
- 16.
叙绩释义:按劳绩授予官职。
- 17.
奖札释义:旧时发给有劳绩官员的一种奖状。
- 18.
奬札释义:旧时发给有劳绩官员的一种奖状,形如札子。内叙明受奖人的工作成绩,并可奖以虚衔或实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少爷本只有一个监生,想弄个官出来当差,便到 臺湾 投效,得了两个奬札。”
- 19.
岁课释义:⒈汉 时,每年从太学中选任官吏的考试。 《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⒉一年的赋税。《宋史·真宗纪三》:“丁巳,定 江 淮 盐酒价,有司虑失岁课,帝曰:‘苟便於民,何顾岁入也。’”清 黄景仁《固关》诗:“关吏频年愁岁课,戍兵终日卧云光。”⒊一年的劳绩。唐 白居易《花前叹》诗:“岁课年功头髮知,从霜成雪君看取。”宋 林逋《湖山小隐》诗之二:“岁课非无秫,家藏独有琴。”
- 20.
年劳释义:任职的年数和劳绩。 官吏考绩擢升的标准之一。《北齐书·文襄帝纪》:“魏 自 崔亮 以后,选人常以年劳为制,文襄 乃釐改前式,銓擢唯在得人。”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十:“公卿子弟,襁褓得官,未尝从事,而锡命与年劳者等,何以示劝!”明 宋濂《修慎斋记》:“杞(叶杞)亦念父不置,越数月,适年劳及考,急謁告东归,诸弟闻之,驩迎三十里外。”章炳麟《代议然否论》:“夫年劳可质验,而怀材不可豫知,其魄兆独在言词捷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