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城 [gān chéng]
1. 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
例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周南·兔罝》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明·刘基《卖柑者言》
英[soldiers defending country;]
干城 引证解释
⒈ 比喻捍卫或捍卫者。
引《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韩非子·八说》:“干城距衝,不若堙穴伏櫜。”
唐 独孤及 《为独孤中丞天长节进镜表》:“位至剖竹,任兼干城。”
明 陈廷曾 《挽前指挥卓焕妻殉节钱宜人》诗:“男儿有志死干城,妇人守节投江滸。”
章炳麟 《论学会大有益于黄人亟宜保护》:“凡所以取其长技,以为我爪牙干城之用者,将以卫吾一统之教也。”
孙中山 《大亚细亚主义》:“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鹰犬,或是做东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们日本国民去详审慎择。”
国语词典
干城 [gān chéng]
⒈ 指能御敌而尽保卫责任的人。
引《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幼学琼林·卷一·武职类》:「大将曰干城,武士曰武弁。」
干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国之干城释义: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
- 2.
城市群释义:指一定区域内分布较为密集的若干城市。
- 3.
堡障释义:⒈用于战守的小土城。唐 司空图《解县新城碑》:“彼或蔽捍边荒,缮修堡障,犹夸溢美,显示将来。”《新唐书·裴识传》:“识 至,治堡障,整戎器,开屯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四年》:“黄龙府 请建堡障三,烽臺十,辽 主命俟农隙筑之。”⒉犹屏障。唐 元稹《加陈楚检校左仆射制》:“自非国之干城,总之利器,安能为我堡障,芟夷寇讎。”
- 4.
宠驭释义:宠爱而驾驭。 清 昭槤《啸亭续录·上虞备用处》:“盖以少年血气僨张,故令习诸劳勩,以备他日干城侍卫之选。实有类 汉 代羽林之制,而精鋭过之,盖善於宠驭近侍之制也。”
- 5.
干城之将释义: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指保卫国家的大将。
- 6.
干城释义:《诗经·周南·兔罝》:“赳 赳武夫,公侯干城。” 比喻保卫国土的将士。干:盾牌。城:城墙。两者均起防卫作用。
- 7.
战伐释义:征战;战争。《史记·龟策列传》:“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蟣蝨。”唐 杜甫《阁夜》诗:“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元 马致远《汉宫秋》楔子:“四海平安絶士马,五穀丰登没战伐。”朔望《英雄碑前的花朵》诗:“当年随战伐,何日命干城。”
- 8.
棘闱释义:⒈春秋 楚 棘邑 之门。 《左传·昭公十三年》:“﹝ 申亥 ﹞乃求王,遇诸 棘 闈以归。夏五月癸亥,王縊于芋尹 申亥氏。”杜预 注:“棘,里名。闈,门也。”元 岑安卿《予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章华台》诗:“棘 闈深闭魂魄飞,申亥 负尸理浅土。”⒉棘围。宋 洪迈《夷坚甲志·胡克己梦》:“吾梦棘闈晨启,它人未暇进,独先入坐堂上,今兹必首选。”明 汪廷讷《种玉记·登隽》:“昨日里对策棘闈,今日里策名天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棘闈应试之人,天囯干城之选。”参见“棘围”
- 9.
蠢侪释义:亦作“蠢才”。 亦作“蠢材”。詈词。犹言笨家伙。《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五三回:“你这蠢儕!岂不闻二卵弃干城之将,留名青史,竹简腾辉,怎么有个不好记簿的?”《红楼梦》第三一回:“宝玉 因嘆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因为出了一个骗子,一个蠢材,就闹到如此。”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喟然叹息]蠢材呀,蠢材!皇帝有后宫三千人,难道不要一个一个地轮吗?”巴金《春天里的秋天》:“有的人会骂道:‘蠢材!’有的人会把我
- 10.
赳武释义:⒈语本《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后因以形容雄健勇武。⒉指勇猛的武将。
- 11.
赳赳桓桓释义:《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又《鲁颂·泮水》:“桓桓于征,狄彼东南。”后遂以“赳赳桓桓”形容威武雄健貌。《汉书·赵充国传》:“在 汉 中兴,充国 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厥后。”颜师古 注:“赳赳,劲也。桓桓,威也。”清 伤时子《苍鹰击·校迎》:“可惜赳赳桓桓的四百兆人哪,竟硬逼著,都化做弱虫性质,孽雁心肝!”亦省作“赳桓”。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夫西洋火药局多在空旷寥廓之区,无在城市稠密之地者。彼赳桓之武员,但图取携之便,不復顾及民生,岂知貽害如此之鉅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