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礼 [zūn lǐ]
1. 尊崇礼法。
2. 隆重的礼仪。《国语·越语下》:“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韦昭注:“言当卑约其辞、尊重其礼以求平。”一说,尊礼,撙礼。谓贬抑自己的身份,不敢以平等之礼相待。见俞樾《群经平议·国语二》“卑辞尊礼”。
4. 敬重而厚待。
尊礼 引证解释
⒈ 尊崇礼法。
引《礼记·表记》:“周 人尊礼尚施。”
孔颖达 疏:“尊礼尚施者,谓尊重礼之往来之法,贵尚施惠之事也。”
《宋史·道学传一·张载》:“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
⒉ 隆重的礼仪。一说,尊礼,撙礼。谓贬抑自己的身份,不敢以平等之礼相待。见 俞樾 《群经平议·国语二》“卑辞尊礼”。
引《国语·越语下》:“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
韦昭 注:“言当卑约其辞、尊重其礼以求平。”
⒊ 敬重而厚待。
引《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如 燕,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 碣石宫,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
《北史·张彫武传》:“帝甚重之,以为侍讲,与侍书 张景仁 并被尊礼,同入 华元殿,共读《春秋》。”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宠遇》:“太祖 尊礼 刘基,尝称老先生而不名。”
尊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锡释义: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三种器物。
- 2.
不子释义:⒈不合人子之道。《穀梁传·僖公五年》:“王世子,子也,块然受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钟文烝 补注:“位者,世子之位也。受尊礼而立其位,非子道。”《晋书·王羲之传》:“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荀息》:“枉 许止 以惩不子之祸,进 荀息 以甚苟免之恶,忍之也。”⒉谓不以为君。《穀梁传·僖公九年》:“其君之子云者,国人不子也。国人不子,何也?不正其杀世子 申生 而立之也。”范宁 注:“诸侯在丧称子,言国人不君之,故繫于其君。”杨士勋 疏:“不子者,谓不以为君则是
- 3.
伸志释义:⒈施展抱负、志向。 汉 王充《论衡·累害》:“清正之仕,抗行伸志,遂为所憎。”⒉谓心愿得到实现。明 沉德符《野获编·嘉靖两后丧礼》:“世宗 初年,以议大礼得伸志於 兴邸 两亲,其后尊礼靡所不及。”
- 4.
守常释义:固守常法;按照常规。《管子·侈靡》:“故法而守常,尊礼而变俗。”尹知章 注:“谓古法得其法者,则守常故而不革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山水暴发,则乘遏东下;平流守常,则自门北入,灌田岁二千顷。”唐 元稹《中书省议举县令状》:“选授者例无异绩,尚得四考守常;举荐者纵未殊尤,岂可二年便罢。”清 龚自珍《春秋决事比答问第一》:“吏也者,守常奉故,直而弗有。”
- 5.
尊礼释义:⒈尊崇礼法。《礼记·表记》:“周 人尊礼尚施。”孔颖达 疏:“尊礼尚施者,谓尊重礼之往来之法,贵尚施惠之事也。”《宋史·道学传一·张载》:“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⒉隆重的礼仪。《国语·越语下》:“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韦昭 注:“言当卑约其辞、尊重其礼以求平。”一说,尊礼,撙礼。谓贬抑自己的身份,不敢以平等之礼相待。见 俞樾《群经平议·国语二》“卑辞尊礼”。⒊敬重而厚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如 燕,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
- 6.
尚父释义:⒈亦作“尚甫”。指周吕望。意为可尊敬的父辈。⒉后世用以尊礼大臣的称号。
- 7.
自待释义:看待自己。 《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俶》:“佐 既年少,进思 以旧将自待,甚见尊礼。”宋 曾巩《<张文叔文集>序》:“又知 文叔 自进为甚强,自待为甚重,皆可喜也。”明 李东阳《陆公墓志铭》:“公亦重自待,必欲大有施於时。”茅盾《子夜》十:“我以 老赵 的走狗自待,而 老赵 未必以走狗待我。”
- 8.
西阶释义:指堂西台阶。示尊礼之位。《礼记·曲礼上》:“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晋书·康帝纪》:“帝亲奉奠於西阶,既发引,徒步行至 閶閭门,升素舆,至於陵所。”《资治通鉴·周赧王五十八年》:“赵王 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 9.
齿过肩随释义:指尊礼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