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杜门 杜门的意思
mén

杜门

简体杜门
繁体杜門
拼音dù mén
注音ㄉㄨˋ ㄇ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ù,(1)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2) 阻塞(sè),堵塞(sè)。【组词】:杜绝。杜塞(sè)。杜门谢客,防微杜渐。(3)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4) 姓。【例句】:杜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mén,(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组词】:门儿。门口。开门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组词】:电门。(3) 途径,诀窍。【组词】:门径。门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组词】: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5) 事物的分类。【组词】:分门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组词】:教门。门徒。(7) 量词。【组词】:一门大炮。(8) 姓。

基本含义

闭门不出,不与外界交往。

杜门的意思

杜门 [dù mén]

1. 闭门。

光退门闾,杜门自守。——《汉书·孙光传》
而又剪发杜门。——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close the door;]

杜门 引证解释

⒈ 闭门,堵门。

《史记·陈丞相世家》:“陵 怒,谢疾免,杜门竟不朝请。”
宋 陆游 《春晚即事》诗之三:“残虏游魂苗渴雨,杜门忧国復忧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夜以巨石杜门,似恐 徐 遁。”
徐迟 《祁连山下》:“西北艺术院院长跑去找她,她杜门不见。”

⒉ 古代 长安 城门之一。

《三辅黄图·苑囿》:“博望苑 在 长安 城南, 杜门 外五里有遗址。”


国语词典

杜门 [dù mén]

⒈ 闭门不出。

《史记·卷六八·商君传》:「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
宋·陆游〈春晚即事〉诗四首之三:「残虏游魂苗渴雨,杜门忧国复忧民。」


杜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帏释义:同“下帷”。 《魏书·李谧传》:“遂絶跡下幃,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唐 杨炯《卧读书架赋》:“庶思覃於下幃,岂遽留而更读。”
    • 2.
      不通水火释义:指与人不相往来。《汉书·孙宝传》:“杜门不通水火。”
    • 3.
      东越释义:⒈古族名。古代 越 人的一支。相传为 越王 勾践 的后裔。秦 汉 时分布在今 浙江省 东南部、福建省 北部一带。汉武帝 元鼎 六年(公元前111年)东越王 馀善 反 汉,旋被其部属所杀。部分族人被迫迁入 江 淮 地区。参阅《史记·东越列传》。⒉指 闽 东或 浙 东地区。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子陵 闭关於东 越,仲蔚 杜门於西 秦。”唐 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輶轩下东 越,列郡苏疲羸。”
    • 4.
      伪庭释义:亦作“偽廷”。犹伪朝。《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杜门絶迹,不面伪庭。”李善 注引 孙盛《晋阳秋》:“譙秀,字 元彦 …… 李雄 盗 蜀,安车徵 秀,秀 不应。”《新五代史·南汉世家》:“﹝ 大有 ﹞三年……擒 曲承美 等。承美 至 南海,龑 登 仪凤楼 受俘,谓 承美 曰:‘公常以我为伪廷,今反面缚,何也?’”
    • 5.
      假讬释义:⒈亦作“假托”。 虚拟;虚构。晋 袁宏《后汉纪·光武纪》:“子房 玄筭,高祖 之蓍龟也。始者相得,非 子房 不谋也。海内既安,杜门不出,假託神仙,仅乃获免。”《隋书·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託神怪,荧惑民心。”《朱子语类》卷六五:“《易》则未曾有此事,先假託都説在这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记载之书,中间儘多遇神遇鬼的,说得的的确确,难道尽是假托出来不成?”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这些议论是不是稗官小说的作者所假托的,不得而知。”⒉犹假冒,伪托。《元典章·台
    • 6.
      党事释义:党锢之事。汉 蔡邕《陈太丘碑》:“会遭党事,禁錮二十年。”《后汉书·郑玄传》:“玄 自游学,十餘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 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 孙嵩 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 7.
      关通释义:⒈贯通;连通。汉 王充《论衡·感虚》:“夫 雍门子 能动 孟尝 之心,不能感 孟尝 衣者,衣不知惻怛,不以人心相关通也。”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踰庵以西,有大石当溪中,嵌空如室,激水横行,声若雷轰,而室下石窍关通,积水澄碧,题之曰 龙渊。”⒉禀报,传达。《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璋(刘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復关通 先主。”⒊勾结;串通。《梁书·谢览传》:“览 未到郡,睦之 子弟来迎,览 逐去其船,杖吏为通者。自是 睦之 家杜门不出,不敢与公私关通。”元 张光祖《言行龟鉴·德行》:“籍其家,得士大夫书
    • 8.
      剪发杜门释义: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杜门:闭门。剪发为僧,闭门不出。
    • 9.
      千人聚释义:陵园名。《汉书·外戚传上·孝武卫皇后》“宣帝 立,乃改葬 卫后”唐 颜师古 注:“葬在 杜门 外大道东,以倡优杂伎千人乐其园,故号 千人聚。其地在今 长安 城内,金城坊 西北隅是。”宋 陈师道《离頴》诗:“河市 千人聚,寒江百丈牵。”宋 陈师道《还里》诗:“向来 千人聚,一老独徜徉。”
    • 10.
      博望苑释义:汉 宫苑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汉武帝 为 戾太子 建,以供其交接宾客。《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及冠就宫,上为立 博望苑,使通宾客。”颜师古 注:“取其广博观望也。”《三辅黄图·苑囿》:“博望苑,武帝 立子 据 为太子,为太子开 博望苑 以通宾客…… 博望苑 在 长安 城南 杜门 外五里有遗址。”参阅《元和郡县图志》卷一。
    • 11.
      均逸释义:谓闲散安逸。常用以指朝官外放或退隐。宋 李纲《与张相公书》:“数年前,某寓居 闽 中,杜门不出,以养衰病,适閤下自枢廷均逸,弭节海邦。”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公方立勋业,今必无暇及此。他时功成名遂,均逸林下乃可成书耳。”《元史·康里脱脱传》:“仁宗 即位,眷待弥篤,欲使均逸于外,二月,拜 浙江 行省左丞相。”
    • 12.
      嬾放释义:犹懒散。清 金农《东郊各舍寄章十五全人》诗:“只合杜门称嬾放,注书且喜脑华清。”
    • 13.
      寓舍释义:住所。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序》:“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跡杜门,思索旧闻,凡数十则,缀辑之,名曰《玉照新誌》。”明 王錡《寓圃杂记》卷上:“松江 将 董用和 在京师时,其寓舍与 于侍郎 谦 相对。”清 谭献《复堂词录》序:“光绪 八年九月,谭献 书於 安庆 樅阳门 内寓舍。”
    • 14.
      床锐释义:床稜。宋 苏辙《闲居五咏·杜门》:“牀鋭日日销,髀肉年年肥。”
    • 15.
      待终释义:等待寿终。 《列子·天瑞》:“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哉。”《文选·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吕向 注:“居常道以待终天年。”《梁书·何敬容传》:“谢郁 致书戒之曰:‘……君侯宜杜门念失,无有所通,筑茅茨於 钟阜,聊优游以卒岁,见可怜之意,著待终之情。’”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徵题敬赋》诗:“居陋自开新学派,待终犹保旧衣冠。”
    • 16.
      怖栗释义:亦作“怖慄”。害怕得发抖。《汉书·尹翁归传》:“翁归 至,论弃 仲孙 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后汉书·马援传》:“卒被三夫之言,横遭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慄。”《新唐书·李绅传》:“錡 召 绅 作疏,坐 錡 前。绅 阳怖栗,至不能为字。”唐 张九龄《应道侔伊吕科对策第一道》:“盛德大业,孰与归乎?其怖慄尘埃,栖栖非得言之地;慷慨禾莠,惓惓因献策之时。何敢望焉,尽心而已。”
    • 17.
      敦晓释义:劝勉开导。《新唐书·韦陟传》:“﹝ 韦陟 ﹞ 开元 中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 斌 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彊调为 洛阳 令。”
    • 18.
      杜门绝客释义:指不与人往来。 同“杜门谢客”。
    • 19.
      杜门自绝释义:杜门:关门不出;绝:断绝。 闭门不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
    • 20.
      杜门屏迹释义:指隐居不出。同“杜门晦迹”。

杜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帏释义:同“下帷”。 《魏书·李谧传》:“遂絶跡下幃,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唐 杨炯《卧读书架赋》:“庶思覃於下幃,岂遽留而更读。”
    • 2.
      不通水火释义:指与人不相往来。《汉书·孙宝传》:“杜门不通水火。”
    • 3.
      东越释义:⒈古族名。古代 越 人的一支。相传为 越王 勾践 的后裔。秦 汉 时分布在今 浙江省 东南部、福建省 北部一带。汉武帝 元鼎 六年(公元前111年)东越王 馀善 反 汉,旋被其部属所杀。部分族人被迫迁入 江 淮 地区。参阅《史记·东越列传》。⒉指 闽 东或 浙 东地区。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子陵 闭关於东 越,仲蔚 杜门於西 秦。”唐 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輶轩下东 越,列郡苏疲羸。”
    • 4.
      伪庭释义:亦作“偽廷”。犹伪朝。《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杜门絶迹,不面伪庭。”李善 注引 孙盛《晋阳秋》:“譙秀,字 元彦 …… 李雄 盗 蜀,安车徵 秀,秀 不应。”《新五代史·南汉世家》:“﹝ 大有 ﹞三年……擒 曲承美 等。承美 至 南海,龑 登 仪凤楼 受俘,谓 承美 曰:‘公常以我为伪廷,今反面缚,何也?’”
    • 5.
      假讬释义:⒈亦作“假托”。 虚拟;虚构。晋 袁宏《后汉纪·光武纪》:“子房 玄筭,高祖 之蓍龟也。始者相得,非 子房 不谋也。海内既安,杜门不出,假託神仙,仅乃获免。”《隋书·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託神怪,荧惑民心。”《朱子语类》卷六五:“《易》则未曾有此事,先假託都説在这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记载之书,中间儘多遇神遇鬼的,说得的的确确,难道尽是假托出来不成?”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这些议论是不是稗官小说的作者所假托的,不得而知。”⒉犹假冒,伪托。《元典章·台
    • 6.
      党事释义:党锢之事。汉 蔡邕《陈太丘碑》:“会遭党事,禁錮二十年。”《后汉书·郑玄传》:“玄 自游学,十餘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 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 孙嵩 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 7.
      关通释义:⒈贯通;连通。汉 王充《论衡·感虚》:“夫 雍门子 能动 孟尝 之心,不能感 孟尝 衣者,衣不知惻怛,不以人心相关通也。”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踰庵以西,有大石当溪中,嵌空如室,激水横行,声若雷轰,而室下石窍关通,积水澄碧,题之曰 龙渊。”⒉禀报,传达。《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璋(刘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復关通 先主。”⒊勾结;串通。《梁书·谢览传》:“览 未到郡,睦之 子弟来迎,览 逐去其船,杖吏为通者。自是 睦之 家杜门不出,不敢与公私关通。”元 张光祖《言行龟鉴·德行》:“籍其家,得士大夫书
    • 8.
      剪发杜门释义: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杜门:闭门。剪发为僧,闭门不出。
    • 9.
      千人聚释义:陵园名。《汉书·外戚传上·孝武卫皇后》“宣帝 立,乃改葬 卫后”唐 颜师古 注:“葬在 杜门 外大道东,以倡优杂伎千人乐其园,故号 千人聚。其地在今 长安 城内,金城坊 西北隅是。”宋 陈师道《离頴》诗:“河市 千人聚,寒江百丈牵。”宋 陈师道《还里》诗:“向来 千人聚,一老独徜徉。”
    • 10.
      博望苑释义:汉 宫苑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汉武帝 为 戾太子 建,以供其交接宾客。《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及冠就宫,上为立 博望苑,使通宾客。”颜师古 注:“取其广博观望也。”《三辅黄图·苑囿》:“博望苑,武帝 立子 据 为太子,为太子开 博望苑 以通宾客…… 博望苑 在 长安 城南 杜门 外五里有遗址。”参阅《元和郡县图志》卷一。
    • 11.
      均逸释义:谓闲散安逸。常用以指朝官外放或退隐。宋 李纲《与张相公书》:“数年前,某寓居 闽 中,杜门不出,以养衰病,适閤下自枢廷均逸,弭节海邦。”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公方立勋业,今必无暇及此。他时功成名遂,均逸林下乃可成书耳。”《元史·康里脱脱传》:“仁宗 即位,眷待弥篤,欲使均逸于外,二月,拜 浙江 行省左丞相。”
    • 12.
      嬾放释义:犹懒散。清 金农《东郊各舍寄章十五全人》诗:“只合杜门称嬾放,注书且喜脑华清。”
    • 13.
      寓舍释义:住所。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序》:“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跡杜门,思索旧闻,凡数十则,缀辑之,名曰《玉照新誌》。”明 王錡《寓圃杂记》卷上:“松江 将 董用和 在京师时,其寓舍与 于侍郎 谦 相对。”清 谭献《复堂词录》序:“光绪 八年九月,谭献 书於 安庆 樅阳门 内寓舍。”
    • 14.
      床锐释义:床稜。宋 苏辙《闲居五咏·杜门》:“牀鋭日日销,髀肉年年肥。”
    • 15.
      待终释义:等待寿终。 《列子·天瑞》:“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哉。”《文选·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吕向 注:“居常道以待终天年。”《梁书·何敬容传》:“谢郁 致书戒之曰:‘……君侯宜杜门念失,无有所通,筑茅茨於 钟阜,聊优游以卒岁,见可怜之意,著待终之情。’”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徵题敬赋》诗:“居陋自开新学派,待终犹保旧衣冠。”
    • 16.
      怖栗释义:亦作“怖慄”。害怕得发抖。《汉书·尹翁归传》:“翁归 至,论弃 仲孙 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后汉书·马援传》:“卒被三夫之言,横遭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慄。”《新唐书·李绅传》:“錡 召 绅 作疏,坐 錡 前。绅 阳怖栗,至不能为字。”唐 张九龄《应道侔伊吕科对策第一道》:“盛德大业,孰与归乎?其怖慄尘埃,栖栖非得言之地;慷慨禾莠,惓惓因献策之时。何敢望焉,尽心而已。”
    • 17.
      敦晓释义:劝勉开导。《新唐书·韦陟传》:“﹝ 韦陟 ﹞ 开元 中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 斌 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彊调为 洛阳 令。”
    • 18.
      杜门绝客释义:指不与人往来。 同“杜门谢客”。
    • 19.
      杜门自绝释义:杜门:关门不出;绝:断绝。 闭门不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
    • 20.
      杜门屏迹释义:指隐居不出。同“杜门晦迹”。

杜门造句

1.从前有的人,遭受挫折后,常常采取息交绝游、杜门谢客的消极处世态度。

2.王教授数月来杜门不出,潜心做他的研究。

3.这个人下台后,便杜门谢客,看来是不愿再出来做事了。

4.张教授为了完成一项科研攻关任务,杜门谢客三个月。

5.老科学家为了及早完成科研课题,已近两年杜门不出了。

6.这位老人退休后就杜门谢客,一个人在屋里练字习画。

杜门(dum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杜门是什么意思 杜门读音 怎么读 杜门,拼音是dù mén,杜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杜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