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 [jīn bó]
1. 亦作“金薄”。
金箔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金薄”。黄金捶成的薄片。常用以贴饰器物或佛像等。
引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寺内佛事皆是石像,装严极丽,头数甚多,通身金箔,眩耀人目。”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綵为人,或鏤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鬢。”
唐 张鷟 《游仙窟》:“珠绳络翠衫,金薄涂丹履。”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黄金》:“凡金箔每金七分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
国语词典
金箔 [jīn bó]
⒈ 以金制成的薄片或涂上金粉的纸片。多用来贴饰佛像或包在各种器物外面。
引《宋史·卷一〇·仁宗本纪二》:「八月戊戌,禁以金箔饰佛像。」
金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同心方胜释义:两个连接在一起的菱形结。 多以表示男女爱情。胜,原为女子头上菱形饰物,以金箔、丝绒或绢帛剪制而成。
- 2.
扬金释义:谓以金箔装饰神佛等供像。
- 3.
按治释义:查问惩办。《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元年》:“鲜于琛 改元 上愿,有众万餘人。鄱阳 内史 吴郡 陆襄 讨擒之,按治党与,无滥死者。”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其请支金箔内臣,令内侍省按治。”《明史·秦金传》:“外戚 邵喜 乞庄田,金 述祖制,请按治。”冯自由《辛亥革命贵州光复纪实》:“继以 百龄 为学社首领,恐其追究按治,復使叛兵围攻 百龄 寓处,百龄 以先逃得免。”
- 4.
撒扇释义:折扇。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撒扇,其制用木柄,长尺餘,合竹作小骨二十餘根,用蓝绢糊裱,两面皆撒大块金箔,放则遮日,收则入囊。”明 刘元卿《贤奕编·闲钞下》:“摺迭扇一名撒扇,盖收则摺迭,用则撒开……闻撒扇始於 永乐 中,因 朝鲜国 进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南方女人皆用团扇,惟妓女用撒扇。近年良家女妇亦有用撒扇者。”
- 5.
泥胎释义:尚未用金粉(或金箔)、颜料装饰过的泥塑的偶像。
- 6.
渗金释义:以金粉或金箔装饰物体表面。
- 7.
烫金释义:在印刷品等上面烫出金色的文字或图案。方法是先把文字或图案制成金属凸版,用火或烫金电炉烘热后,在铺着金箔的印刷品等上面压印。
- 8.
箔片释义:一片通常为纯金属的薄片(如银或金箔),尤指用于彩饰和金饰的箔片,常覆盖一层透明物,成为有特色的装饰。
- 9.
箜饭释义:箔金一般指金属箔。金属箔是用金属延展成的薄金属片。主要有赤金箔烫印、纯银箔及烫印两种。
- 10.
织金锦释义:以金缕或金箔切成的金丝织制的锦。
- 11.
薄金释义:薄金沟通箔,薄金就是金箔。
- 12.
裹金释义:在木材或其他非金属材料上包裹金箔。
- 13.
贴金释义:在神佛塑像上贴上金箔。比喻美化、夸耀(含贬义):别往自己脸上贴金。
- 14.
金册释义:⒈古代称记载国史的史册。⒉金箔制的册封诏书。
- 15.
金叶书释义:以金箔作成的书表。
- 16.
金叶表文释义:以金箔作表文。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廓尔喀 本 巴勒布国,旧分 叶楞部、布颜部、库木部,於 雍正 九年,各奏金叶表文,贡方物。”《清史稿·高宗纪六》:“六月丙申,富纲 奏 缅甸 孟陨 差头目 叶渺瑞洞 等齎金叶表文进贡,諭护送迅来行在。”亦省作“金叶表”。《清史稿·礼志十》:“道光 九年,回疆敉定,上太后徽号。缅甸国王 遣使进金叶表,创举也。”
- 17.
金漆释义:⒈指金箔。⒉金州产的漆。泛指漆之佳者。
- 18.
金箔壁纸释义:金箔壁纸又称金墙纸、金壁纸、手工金壁纸、手工金墙纸,是一种特殊高档、豪华手工墙纸,是建筑装饰材料的一种。
- 19.
金箔纸释义:金箔纸又称金粉纸。指用金属铜粉涂布的特殊加工纸。分单面涂布和双面涂布。
- 20.
金胜释义:⒈祥瑞之物。一种形状似花的天然金首饰。古代以为天下太平时则出现于世。《宋书·符瑞志下》:“金胜,国平盗贼,四夷宾服则出。晋穆帝 永和 元年二月,舂穀 民得金胜一枚,长五寸,状如织胜。”唐 瞿昙悉达《唐开元占经》卷一一四:“金胜者,象人所剜胜而金色,四夷来即出。”⒉一种金箔剪的彩花。唐 戴叔伦《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独献菜羹怜应节,遍传金胜喜逢人。”元 杨维桢《无题效商隐体》诗之一:“公子银瓶分汗酒,佳人金胜翦春花。”清 吴伟业《茧虎》诗:“越 巫辟恶鏤金胜,汉 将擒生画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