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柱 [bā zhù]
1. 古代神话传说,地有八柱,用以承天。
3. 比喻能为国家扶颠持危的栋梁之才。
八柱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神话传说,地有八柱,用以承天。
引《楚辞·天问》:“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王逸 注:“言天有八山为柱。”
洪兴祖 补注:“《河图》言, 崑崙 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
唐 柳宗元 《天对》:“完离不属,焉恃夫八柱!”
王闿运 《愁霖赋》:“八柱损高,天池谢川。”
⒉ 比喻能为国家扶颠持危的栋梁之才。
引唐 颜真卿 《金紫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傅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家崇八柱之勋,地半三分之业。”
国语词典
八柱 [bā zhù]
⒈ 神话传说中有八根柱子支撑地底层。
引《楚辞·屈原·天问》:「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宋·洪兴祖·补注:「《河图》言:『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淮南》云:『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
八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桑释义:⒈传说中的三株桑树。《山海经·海外北经》:“欧丝之野 在 大踵 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三桑无枝,在 欧丝 东,其木长百仞,无枝。”此无枝之三桑又见《北山经》、《大荒北经》。⒉三株扶桑。扶桑为古神木名,传说日出其下,后因以“三桑”喻众辅臣。明 夏完淳《南越行送人入闽》:“古南 越,武夷 太姥 神灵穴,苍茫八柱倒江河,沆漭三桑扶日月。”按,清 顺治 二年(1645年),南明 郑鸿逵、黄道周、张肯堂 等拥立 唐王 朱聿键 于 福州 即皇帝位抗 清,故云“三桑扶日月”。
- 2.
八柱国释义:北朝 西魏 最高官职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大统 十六年以前,计有 宇文泰、李虎、王元欣、李弼、独狐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等八人曾任此职,时称“八柱国”。参阅《周书·侯莫陈崇传》。
- 3.
八柱释义:⒈古代神话传说,地有八柱,用以承天。⒉比喻能为国家扶颠持危的栋梁之才。
- 4.
十门释义:指八方和上、下。《淮南子·要略》:“诚通乎二十篇之论,睹凡得要,以通九野,径十门。”高诱 注:“八方上下也。”南朝 梁 王筠《侍宴饯临川王北伐应诏诗》:“我皇俊圣,千年踵武,德洞十门,威加八柱。”
- 5.
受服释义:⒈谓受爵禄与服饰之赏。 《易·讼》:“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孔颖达 疏:“以其因讼得胜,受此锡服。”宋 王禹偁《谪居感事》诗:“论功慙八柱,受服欲三褫。”参阅 李镜池《周易通义》。⒉接受归顺。《左传·昭公七年》:“公孙晳 曰:‘受服而退,俟衅而动,可也。’”⒊降服。《国语·吴语》:“今天降衷於 吴,齐 师受服。”⒋犹持服。谓穿丧服,守孝。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殇服》:“大功小功既葬以后,有受服,殤服无受。”
- 6.
成岁释义:⒈成为一年。《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明 邵璨《香囊记·看策》:“真是八柱擎天,高明之位列,以致四时成岁,停毒之功存。”⒉丰年。《隋书·礼仪志一》:“但帝之为名,本主生育,成岁之功,实为显著。”明 李贽《兵食论》:“然蒐狩之礼不举,得无有伤吾之苗稼者乎?且何以祭田祖而告成岁也?”
- 7.
擎天之柱释义:擎:向上托。能托住天空的大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负担重任的人。
- 8.
皇穹宇释义:旧为 天坛 中安放神位的地方。在今 北京 市天坛公园内。《清会典事例·礼部·大祀》:“﹝皇帝﹞诣 皇穹宇 拈香,閲视坛位、籩豆、牲牢毕,入斋宫。”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述异·己丑八月祈年殿灾》:“﹝ 天坛 ﹞北为皇穹宇,环转八柱圆檐,上安金顶。”
- 9.
硕德释义:⒈指大德之人。 《晋书·隐逸传·索袭》:“索先生 硕德名儒,真可以諮大义。”《南史·周弘正传》:“弘正 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德名僧,莫不请质疑滞。”唐 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明 宋濂《送璞原师还越中序》:“白云悦公,时硕德也,身居巖壑,名闻禁闕。”清 刘大櫆《方府君寄巢墓志铭》:“桐 多名家,方 为巨族,硕德英贤,联行并育。”⒉大德。唐 刘禹锡《为京兆李尹答于襄州第一书》:“其宗勋有八柱之贵,其硕德有三老之重。”宋 苏轼《上监司谢礼上启》:“此盖伏遇某官硕德庇民,宏才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