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日 [zhèng rì]
1. 谓节日的当天,或正式办婚丧喜庆等事的那一天。正月一日。
正日 引证解释
⒈ 谓节日的当天,或正式办婚丧喜庆等事的那一天。
引《红楼梦》第四九回:“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自过了,再等正日还早呢。”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到了正日的头一天,便舖设起寿堂来。”
⒉ 正月一日。
引《初学记》卷四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正月一日,是谓正日。”
《宋书·礼志一》:“烈祖明皇帝 以正日弃天下,每与皇太后念此日至,心有剥裂。”
正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度释义:⒈不合法度;不遵礼度。 《左传·隐公元年》:“今 京 不度,非制也。”杜预 注:“不合法度,非先王制。”《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是人也,居丧而不哀,在慼而有嘉容,是谓不度,不度之人,鲜不为患。”颜师古 注:“不度,不遵礼度也。”⒉不估计。宋 苏轼《紫宸殿正日教坊词教坊致语》:“知舆情之愿颂,顾盛德之难形,不度荒芜,敢进口号。”
- 2.
喜酌释义:为迎亲正日举办之筵席,每桌菜肴为九式;喜酒,海南省一带办喜事请柬上常见的用语。
- 3.
土圭释义:古代用以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贾公彦 疏:“土圭尺有五寸,周公 摄政四年,欲求土中而营王城,故以土圭度日景之法测度也。度土之深,深谓日景长短之深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李善 注引 郑玄 曰:“土,度也;缩,短也;盈,长也。谓圭长一尺五寸,夏至之日,竖八尺表,日中而度之,圭影正等,天当中也。”《南史·宋纪上》:“长安 丰稔,帑藏盈积,帝先收其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及 秦始皇 玉璽送之都。”明
- 4.
条风释义:⒈东北风。一名融风,主立春四十五日。《山海经·南山经》:“﹝ 令邱之山 ﹞其南有谷焉,曰 中谷,条风自是出。”郭璞 注:“东北风为条风。”《淮南子·天文训》:“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高诱 注:“艮卦之风,一名融。”《史记·律书》:“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唐太宗《正日临朝》诗:“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⒉东风。一名明庶风,主春分四十五日。《淮南子·墬形训》:“东方曰条风。”高诱 注:“震气所生也,一曰明庶风。”宋 周邦彦《应天长·寒食》词:“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徧
- 5.
椒柏酒释义:亦作“椒栢酒”。椒酒和柏酒。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汉 崔寔《四民月令·正月》“各上椒酒於其家长”原注:“正日进椒柏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能老。柏亦是仙药。进酒次弟,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清 孙枝蔚《除夕》诗:“祭仍椒栢酒,哭为《蓼莪》诗。”亦省称“椒柏”。宋 苏轼《贺正启》:“苇桃在户,磔禳以饯餘寒;椒柏称觴,燔烈以兴嗣岁。”
- 6.
正日释义:正式举行某种仪式的一天。也叫正日子。
- 7.
正辰释义:犹正日。 与邪辰、邪时相对。古以时辰占察来者之善恶。
- 8.
淑景释义:⒈美好的时光。南朝 齐 谢朓《七夕赋》:“嗟斯灵之淑景,招好仇於服箱。”⒉美景。南朝 宋 鲍照《代悲哉行》:“羈人感淑景,缘感欲回辙。”唐 骆宾王《晦日楚国寺宴序》:“羣贤把古人之清风,翫新年之淑景。”后蜀 欧阳炯《凤楼春》词:“因想玉郎何处去,对淑景谁同?”明 陈子龙《苑中》诗之一:“神区丽縹緲,淑景澹浮沉。”苏曼殊《耶婆提病中未见公见示新作伏枕奉答兼呈旷处士》诗:“江 南春已晚,淑景付冥莫。”⒊指春光。唐 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淑景辉雕輦,高旌扬翠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五郊乐章》:“
- 9.
王会释义:旧时诸侯、四夷或藩属朝贡天子的聚会。语本《逸周书·王会》:“成周 之会,墠上张赤帟阴羽。”孔晁 注:“王城既成,大会诸侯四夷也。”唐 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庭实超王会,广乐盛钧天。”宋 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物色看王会,勋劳在 石渠。”明 徐孚远《在交日久传语日变》诗:“虽然 周 室非全盛,王会开时 南海 清。”清 王韬《变法中》:“虽疆域渐广,而登王会、列屏藩者,不过东南洋诸岛国而已。”
- 10.
锵洋释义:⒈亦作“鏘羊”。德音,美好的名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遗烈。”刘良 注:“鏘洋,德音也。”王闿运《常公神道碑》:“鏘洋遗烈,悽愴图徽。”⒉金玉碰击发声。唐 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鏘洋鸣玉佩,灼烁耀金蝉。”宋 王禹偁《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鐘梵鏘洋于四水,香花焕耀于六街。”⒊泛指发出美好的乐声。唐 薛元超《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欲应重轮曲,鏘洋韵《九韶》。”⒋喻指文辞华丽,韵律优美。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质实者忌其野,鏘洋者防其淫。”⒌广大、盛多貌。唐 黄滔《御试
- 11.
霞色释义:⒈云霞的颜色。唐 孟浩然 《舟中晓望》诗:“坐看霞色晓,疑是 赤城 标。” 唐 陈师穆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诗:“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⒉彩色。 唐太宗 《正日临朝》诗:“组练辉霞色,霜戟照朝光。”
正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度释义:⒈不合法度;不遵礼度。 《左传·隐公元年》:“今 京 不度,非制也。”杜预 注:“不合法度,非先王制。”《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是人也,居丧而不哀,在慼而有嘉容,是谓不度,不度之人,鲜不为患。”颜师古 注:“不度,不遵礼度也。”⒉不估计。宋 苏轼《紫宸殿正日教坊词教坊致语》:“知舆情之愿颂,顾盛德之难形,不度荒芜,敢进口号。”
- 2.
喜酌释义:为迎亲正日举办之筵席,每桌菜肴为九式;喜酒,海南省一带办喜事请柬上常见的用语。
- 3.
土圭释义:古代用以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贾公彦 疏:“土圭尺有五寸,周公 摄政四年,欲求土中而营王城,故以土圭度日景之法测度也。度土之深,深谓日景长短之深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李善 注引 郑玄 曰:“土,度也;缩,短也;盈,长也。谓圭长一尺五寸,夏至之日,竖八尺表,日中而度之,圭影正等,天当中也。”《南史·宋纪上》:“长安 丰稔,帑藏盈积,帝先收其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及 秦始皇 玉璽送之都。”明
- 4.
条风释义:⒈东北风。一名融风,主立春四十五日。《山海经·南山经》:“﹝ 令邱之山 ﹞其南有谷焉,曰 中谷,条风自是出。”郭璞 注:“东北风为条风。”《淮南子·天文训》:“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高诱 注:“艮卦之风,一名融。”《史记·律书》:“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唐太宗《正日临朝》诗:“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⒉东风。一名明庶风,主春分四十五日。《淮南子·墬形训》:“东方曰条风。”高诱 注:“震气所生也,一曰明庶风。”宋 周邦彦《应天长·寒食》词:“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徧
- 5.
椒柏酒释义:亦作“椒栢酒”。椒酒和柏酒。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汉 崔寔《四民月令·正月》“各上椒酒於其家长”原注:“正日进椒柏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能老。柏亦是仙药。进酒次弟,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清 孙枝蔚《除夕》诗:“祭仍椒栢酒,哭为《蓼莪》诗。”亦省称“椒柏”。宋 苏轼《贺正启》:“苇桃在户,磔禳以饯餘寒;椒柏称觴,燔烈以兴嗣岁。”
- 6.
正日释义:正式举行某种仪式的一天。也叫正日子。
- 7.
正辰释义:犹正日。 与邪辰、邪时相对。古以时辰占察来者之善恶。
- 8.
淑景释义:⒈美好的时光。南朝 齐 谢朓《七夕赋》:“嗟斯灵之淑景,招好仇於服箱。”⒉美景。南朝 宋 鲍照《代悲哉行》:“羈人感淑景,缘感欲回辙。”唐 骆宾王《晦日楚国寺宴序》:“羣贤把古人之清风,翫新年之淑景。”后蜀 欧阳炯《凤楼春》词:“因想玉郎何处去,对淑景谁同?”明 陈子龙《苑中》诗之一:“神区丽縹緲,淑景澹浮沉。”苏曼殊《耶婆提病中未见公见示新作伏枕奉答兼呈旷处士》诗:“江 南春已晚,淑景付冥莫。”⒊指春光。唐 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淑景辉雕輦,高旌扬翠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五郊乐章》:“
- 9.
王会释义:旧时诸侯、四夷或藩属朝贡天子的聚会。语本《逸周书·王会》:“成周 之会,墠上张赤帟阴羽。”孔晁 注:“王城既成,大会诸侯四夷也。”唐 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庭实超王会,广乐盛钧天。”宋 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物色看王会,勋劳在 石渠。”明 徐孚远《在交日久传语日变》诗:“虽然 周 室非全盛,王会开时 南海 清。”清 王韬《变法中》:“虽疆域渐广,而登王会、列屏藩者,不过东南洋诸岛国而已。”
- 10.
锵洋释义:⒈亦作“鏘羊”。德音,美好的名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遗烈。”刘良 注:“鏘洋,德音也。”王闿运《常公神道碑》:“鏘洋遗烈,悽愴图徽。”⒉金玉碰击发声。唐 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鏘洋鸣玉佩,灼烁耀金蝉。”宋 王禹偁《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鐘梵鏘洋于四水,香花焕耀于六街。”⒊泛指发出美好的乐声。唐 薛元超《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欲应重轮曲,鏘洋韵《九韶》。”⒋喻指文辞华丽,韵律优美。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质实者忌其野,鏘洋者防其淫。”⒌广大、盛多貌。唐 黄滔《御试
- 11.
霞色释义:⒈云霞的颜色。唐 孟浩然 《舟中晓望》诗:“坐看霞色晓,疑是 赤城 标。” 唐 陈师穆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诗:“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⒉彩色。 唐太宗 《正日临朝》诗:“组练辉霞色,霜戟照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