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月制 月制的意思
yuèzhì

月制

简体月制
繁体
拼音yuè zhì
注音ㄩㄝˋ ㄓ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uè,(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组词】: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组词】:月刊。月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组词】:月饼。月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组词】:月子。

zhì,(1) 规定。【组词】: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2) 限定,约束,管束。【组词】: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3) 法规,制度。【例句】:民主集中制。公有制。(4) 造,作。【组词】: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例句】: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组词】:制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基本含义

指按月份计算、安排或制定的制度。

月制的意思

月制 [yuè zhì]

1. 《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孔颖达疏:“月制,谓一月可办衣物易得者也,转老弥切也。”后用以指耄耋之年。

月制 引证解释

⒈ 后用以指耄耋之年。

《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孔颖达 疏:“月制,谓一月可办衣物易得者也,转老弥切也。”
隋 江总 《让尚书令表》:“陛下听览餘辰,曲垂昭纳,遂斯反汗,高选具瞻,则敝盖敝帷,使臣暮齿,岁制月制,赊臣皓髮,不以一怠。”


月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寄学释义:⒈古指在州县官学就学的外地士人。宋 王溥《唐会要·学校》:“会昌 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脩明经、进士业者,并宜隶於太学,外州县寄学及士人,并宜隶各所在官学。”⒉明 代童生,通过捐纳或经提学考试核准,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称为“寄学”。俞樾《茶香室续钞·儒士观场》引 清 张穆《顾亭林年谱》:“天啟 五年乙丑,年十三岁,时有纳穀寄学之例。蠡源公 以先生天资颖异,合早取科名,遂为先生应例。”又引 清 车守谦 语云:“明 时寄学,亦经提学考取岁试后,准作附生。”
    • 2.
      岁制释义:⒈谓制棺。《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孔颖达 疏:“‘六十岁制’者,明老而预为送终之具也……岁制,谓棺也,不易可成,故岁制。”⒉称年及六十为岁制。明 李东阳《味泉钱处士墓表》:“处士年及岁制,乃自治寿藏於 艮山 之原。”
    • 3.
      总路线释义:⒈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各方面工作的根本的方针、准则。 是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依据。如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⒉有时也指某项具体工作路线。如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⒊特指1958年5月制定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4.
      探官茧释义:唐 宋 官僚家庭于正月制作的面食,在馅中放置写有官品的纸签或木片,各人自取,以卜来日官位的高下。立春日制作的,叫“探春茧”。
    • 5.
      月制释义:《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孔颖达 疏:“月制,谓一月可办衣物易得者也,转老弥切也。”后用以指耄耋之年。隋 江总《让尚书令表》:“陛下听览餘辰,曲垂昭纳,遂斯反汗,高选具瞻,则敝盖敝帷,使臣暮齿,岁制月制,赊臣皓髮,不以一怠。”
    • 6.
      朔望月释义:月亮连续两次呈现同样的月相所经历的时间。 一个朔望月等于29天12小时44分8秒。农历一个月的天数为29天或30天,就是根据朔望月制定的。

月制(yue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月制是什么意思 月制读音 怎么读 月制,拼音是yuè zhì,月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月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