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事 [xù shì]
1. 谓安排事项,使有条理。
3. 叙述事情。
序事 引证解释
⒈ 谓安排事项,使有条理。
引《周礼·春官·乐师》:“凡乐,掌其序事,治其乐政。”
郑玄 注:“序事,次序用乐之事者。”
贾公彦 疏:“云‘掌其序事’者,谓陈列乐器及作之次第皆序之,使不错繆。”
⒉ 叙述事情。
引宋 司马光 《述<国语>》:“而先所采集列国,因序事过详,不若《春秋》传之简直精明,浑厚遒峻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但贪序事,毫无音节者,皆非诗之正宗。”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不知铭者,有声之文也,与序事之体异。”
序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数释义:⒈中气一周之数,即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周礼·春官·大史》“正岁、年以序事”汉 郑玄 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若今时作历日矣。”孙诒让 正义:“《玉海·天文》引《三礼义宗》云:‘岁者,依中气一周,以为一岁;年者,依日月十二会,以为一年’……《月令》孔 疏云:‘中数者,谓十二月中气一周,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谓之一岁;朔数者,十二月之朔一周,总三百五十四日,谓之为年。此是岁年相对,故有朔数、中数之别。’”⒉居中、折中之数。《汉书·律历志上》:“天之中数五。”颜师古 注引 韦昭
- 2.
中朔释义:指中数和朔数。《周礼·春官·大史》“正岁年以序事”汉 郑玄 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孙诒让 正义:“《月令》孔 疏云:‘中数者,谓十二月中气一周,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谓之岁。朔数者,十二月朔一周,总三百五十四日,谓之年。’此是岁年相对,故有朔数中数之别。一说指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和节气。贾公彦 疏:‘一年之内有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节;启蛰,中……十二月:小寒,节;大寒,中。皆节气在前,中气在后。节气,一名朔气。’”汉 徐干《中论·历数》:“元首齐乎上,中朔正乎下,寒暑顺
- 3.
招册释义:记录案件始末、犯人供词等的册子。 《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断狱》:“每年朝审、秋审,先期细览招册。”清 袁枚《随园随笔·招册》:“今官府审案皆有招册,序事之原委及两造口供。按《汉书·外戚传》,宣帝 即位,寻求外家,求得 王媪,媪有供词一段,歷言 翁须 嫁 刘仲卿 事。又《孔稚圭集》有奏上 王奂 在狱中杀 刘兴祖 事,皆琐屑详尽,而古雅可诵,是当时之招册矣。”
- 4.
朔数释义:从第一年正月初一到第二年正月初一。《周礼·春官·大史》“正岁年以序事”汉 郑玄 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贾公彦 疏:“中气帀则为岁,朔气帀则为年。”孙诒让 正义:“朔数者,谓自今年正月朔数至后年正月朔,月会日於十二次一周,是为一年十二月之数。”
- 5.
访谋释义:谋议。《周礼·春官·保章氏》“访序事”唐 贾公彦 疏:“云访序事者,谓事未至者,预告王访谋今年天时占相所宜,次叙其事,使不失所也。”
- 6.
逸文释义:指散失的文章或文字。晋 郭璞《<注山海经>叙》:“庶几令逸文不坠於世,奇言不絶於今。”唐 皇甫湜《编年纪传论》:“必举其大纲,而简序事,是以多闕载,多逸文。”清 叶廷琯《吹网录·<史通>削繁序误》:“盖《困学纪闻》曾载《庄子》逸文,故 潜邱 补之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三篇:“然 唐 宋 人所引逸文,又有与今本《鬻子》颇不类者,则殆真非道家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