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岁使长百岁奴释义:尽管主人年轻,也能使唤年老的奴仆。谓只论地位不论年龄。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哥哥,一岁使长百岁奴,这宅中谁敢题起个 李 字。若有一些差失,如同那 赵盾 便有灾难。”
- 2.
不君释义:不行君道。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 不君,厚敛以彫墙。”杜预 注:“不君,失君道也。”《后汉书·王符传》:“昔 晋灵公 多赋以雕墙,《春秋》以为不君。”清 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秦末之革命》:“而 晋灵公 之不君,则 赵盾 因得以弑之。”
- 3.
仡然释义:⒈壮勇貌。《公羊传·宣公六年》:“祁弥明 者,国之力士也,仡然从乎 赵盾 而入。”⒉屹然不动貌。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苏门 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説…… 籍(阮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 商略终古,上陈 黄、农 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不应。”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金刚经鸠异》:“至小厅前,见十餘人仡然庭中,垂手张口,投兵於地,众遂就缚。”
- 4.
冀缺释义:亦作“兾缺”。 郤缺 的别名。春秋 时 晋 人。因其父 芮 封 冀,故又称 冀缺。臼季 见其耕于 冀 野,夫妻相敬如宾,荐之于 晋文公。后代 赵盾 为政。谥 成子。参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国语·晋语五》。晋 陶潜《劝农》诗之四:“冀缺 携儷,沮 溺 结耦。”唐 欧阳詹《出门赋》:“慜 灵輙 於困穷,举 兾缺 於垄亩。”
- 5.
冬爱释义:《左传·文公七年》:“酆舒 问於 贾季 曰:‘赵衰、赵盾 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杜预 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后以“冬爱”比喻仁爱慈惠。南朝 宋 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踌躇冬爱,怊悵秋暉。”
- 6.
堂下释义:⒈宫殿、厅堂阶下。《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 赵盾 而入,放乎堂下而立。”汉 桓宽《盐铁论·刺权》:“中山 素女抚流徵於堂上,鸣鼓 巴俞 作於堂下。”鲁迅《故事新编·非攻》:“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⒉殿堂下的人。借指侍从。《韩非子·内储说下》:“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诛之。”陈奇猷 集释:“《説文》:‘堂,殿也。’堂下,盖谓殿堂下之人。”⒊神名。《史记·封禅书》:“荆 巫,祠 堂下、巫先、司命、施糜 之属。”
- 7.
市德释义:市恩。明 张居正《答张巡抚澽滨言士称知己》:“盖荐贤本以为国,非欲市德於人。”《明史·吴执御传》:“帝以沽名市德责之。”清 戴名世《秋九月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赵盾 反(返),又使 赵穿 逆 公子黑臀 於 周 而立之,以使之市德於新君。”参见“市恩”。
- 8.
扈亭释义:扈亭《水经注》:『河水又东,经卷之扈亭北。《春秋左传》:“文公七年,晋赵盾与诸侯盟于扈。
- 9.
旄车释义:官名。 春秋 时掌兵车,从行。《左传·宣公二年》:“赵盾 为旄车之族,使 屏季 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杜预 注:“旄车,公行之官。”孔颖达 疏:“主公车行列,谓之公行;车皆建旄,谓之旄车之族。”
- 10.
束脯释义:春秋 时 晋大夫 赵盾 猎于 首山,见桑荫下有饿人,赐之肉脯,受而弗食。问其故,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赵盾 复与之肉脯二束。后翳桑之饿人为 晋灵公 甲士,灵公 将杀 赵盾,甲士倒戈,护之逃走。事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后以“束脯”为施恩获报的典实。《淮南子·缪称训》:“僖负羈 以壶餐表其閭,赵宣孟 以束脯免其躯,礼不隆而德有餘。”《后汉书·崔駰传》:“原衰 见亷于壶飱,宣孟 收德于束脯。”
- 11.
桑下饿人释义:注释1、赵宣孟:即赵盾,谥号宣子。春秋时晋国正卿。
- 12.
灵辄释义:《左传·宣公二年》载:灵辄 饥困于 翳桑 时,受食于 赵盾,盾 并以箪食与肉遗其母。后 辄 为 晋灵公 甲士,灵公 伏甲欲杀 盾,辄 倒戈相救。盾 问其故,曰:“翳桑 之饿人也。”遂自逃去。后遂成为有恩不忘报的文学典型。《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瑟调曲一》:“惭无 灵輒,以报 赵宣。”元 关汉卿《合汗衫》第一折:“你则学那 灵輒 般报恩,休学那 庞涓 般雪恨。”
- 13.
爱子释义:⒈宠爱的儿子。《左传·宣公二年》:“赵盾 请以 括 为公族,曰:‘君姬氏 之爱子也,微 君姬氏,则臣 狄 人也。’”南朝 梁 江淹《别赋》:“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霑罗裙。”清 唐甄《潜书·五形》:“王之爱子好纸鳶。”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只有他那双目失明的母亲,我知道她一定还以为她的爱子仍在 上海 翻译和校对。”⒉爱护子女。《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 燕后 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
- 14.
獮薙释义:铲除;剿灭。宋 郑清之《东湖送藕》诗:“东湖 百顷莲,夏日傲 赵盾,州家浚河渠,獮薙甚芸垦。”清 魏源《圣武记》卷四:“﹝ 兆惠、富德 ﹞分两翼围猎,约相会於 伊犂,皆分数路,无大队,所至獮薙,搜山网谷。”清 薛福成《上曾侯相书》:“凡兇顽狡悍之民,獮薙略尽,其漏网逋窜者,不过一二。”
- 15.
礼贤远佞释义:敬重有才德的人,疏远巧言献媚的人。示例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其时列国离心,万民嗟怨,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灵公如瑱充耳,全然不听,反有疑忌之意。”。
- 16.
翳桑释义:古地名。春秋 晋 灵辄 饿于 翳桑,赵盾 见而赐以饮食。后 辄 为 晋灵公 甲士。会 灵公 欲杀 盾,辄 倒戈相卫,盾 乃得免。事见《左传·宣公二年》。按,翳桑,杜预 注云,“桑之多荫翳者”。王引之《经义述闻·左传中》云,“翳桑 当是地名”。今从 王 说。后以“翳桑”为饿馁绝粮的典故。晋 葛洪《抱朴子·论仙》:“家有 长卿 壁立之贫,腹怀 翳桑 絶粮之馁。”宋 虞俦《十二月二十六日早起雪已三寸许》诗:“宿麦连云虽入望,路傍犹有翳桑人。”清 周亮工《书影》卷八:“翳桑饿夫倒戈以卫 宣子,漂絮老媪进食而哀王孙
- 17.
膳宰释义:古官名。犹膳夫。掌宰割牲畜以及膳食之事。《仪礼·燕礼》:“膳宰具官饌于寝东。”郑玄 注:“膳宰,天子曰膳夫,掌君饮食膳羞者也。”《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 曰:‘是何也?’曰:‘膳宰也。’”何休 注:“主宰割殽膳者,若今大官宰人。”《国语·周语中》:“膳宰不致餼,司里不授馆。”韦昭 注:“膳宰,膳夫也,掌宾客之牢礼。”清 汪琬《有客言黄鱼事纪之》诗:“豪门膳宰善烹治,剂以醯酱芼笋蔬。”
- 18.
董狐笔释义:指 春秋 时 晋 国史官 董狐 在史策上直书 晋 卿 赵盾 弑其君的事。后用以称直笔记事、无所忌讳的笔法为“董狐笔”。《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 杀 灵公 於 桃园。宣子 未出山而復。大史书曰‘赵盾 弑其君’,以示於朝。宣子 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孔子 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唐 杜甫《写怀》诗之二:“祸首 燧人氏,厉阶 董狐 笔。”宋 文天祥《指南后录·正气歌》:“在 齐 太史简,在 晋 董狐 笔。”清 钱谦益《恭闻泰昌皇帝升遐涂次感泣赋
- 19.
贼乱释义:⒈为非作歹,制造混乱。《荀子·非十二子》:“今之所谓士仕者,污漫者也,贼乱者也,恣睢者也,贪利者也,触抵者也,无礼义而唯权埶之嗜者也。”唐 李华《质文论》:“文则奢,奢则不逊,不逊则诈,其行也痼瘠,天下诈极则贼乱。”⒉祸乱。《史记·天官书》:“蚀大角,主命者恶之;心,则为内贼乱也。”《左传·宣公二年》“大史书曰‘赵盾 弑其君’”唐 孔颖达 疏:“国内自有贼乱,非我所能禁之,故越境得免,由义絶故也。”⒊指乱臣贼子。《汉书·李寻传》:“故曰朝廷亡人,则为贼乱所轻,其道自然也。”《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夫
- 20.
赵日释义:《左传·文公七年》有“赵衰,冬日之日也”的记载。后因以“赵日”比喻冬天的太阳。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应钟十月》:“胡风起截耳之冻,赵日兴曝背之思。”清 阮葵生 严长明《集陆耳山新居联句》:“寒避庄噫衝,暖迎赵日晒。”参见“赵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