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ù,(1) 往,去。【组词】:赴京。赴会。赴任。赴约。赴宴。(2) 投入(某种境地),参加(某种行列)。【组词】:赴战。赴敌(加入对敌作战)。赴难(nàn )。赴义。(3) 古同“讣”,讣告。
tāng shāng,(1) 〔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河水汤汤”,“浩浩汤汤”。
dǎo,(1) 践踏,踩。【例句】:蹈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沿用前人旧例)。蹈节(信守节操)。蹈海(跳到海里自杀)。赴汤蹈火。循规蹈矩。(2) 跳动。【组词】:舞蹈。手舞足蹈。
huǒ,(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组词】: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 紧急。【组词】:火速。十万火急。(3) 指枪炮弹药等。【组词】:火药。火炮。(4) 发怒,怒气。【组词】:火暴。火性。(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组词】:肝火。毒火攻心。(6) 形容红色的。【组词】:火红。火腿。(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 姓。
1. 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例楚越之俗好勇,则有赴汤蹈火之歌。——北齐·刘昼《新论》
英[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be ready to risk one's own life; jump into the water and walk through fire;]
⒈ 敢于投入沸水,跳进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参见“赴水火”。
引《三国志·魏志·刘表传》“説 表 遣子入质”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嵩 对曰:‘……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
唐 康骈 《剧谈录·潘将军失珠》:“每感重恩,恨无所答,若力有可施,必能赴汤蹈火。”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五:“他早已盘算好,他既不能正面的赴汤蹈火的去救国,至少他也不该太怕敌人的刀斧与皮鞭。”
亦作“赴汤跳火”、“赴汤投火”。 《金瓶梅词话》第八八回:“小夫人説那里话!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虽赴汤跳火,敢説不去?”
《三侠五义》第十二回:“小人受 侯爷 大恩,别説行刺,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
亦省作“赴汤火”。 《汉书·晁错传》:“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清 黄宗羲 《瘦庵徐君墓志铭》:“浙 西白粮,僉民转运……充是役者,若赴汤火。”
⒈ 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也作「赴蹈汤火」、「赴汤投火」、「赴汤跳火」、「蹈赴汤火」。
引《三国志·卷六·魏书·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
近粉身碎骨 奋不顾身 出生入死 杀身致命
1.国家有难,我们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2.为他所热爱的祖国,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3.只要是您老交代的事,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4.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5.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
6.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7.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即使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
8.他早已下了赴汤蹈火的决心,要挑战任何艰难险阻。
9.这些人个个都是英雄好汉,赴汤蹈火,何所畏惧?
10.我决不怕到地狱里去赴汤蹈火,只要最终能够洗净罪孽。
11.有时候我很想知道你是时刻惦记着我的,可以为我一句话而赴汤蹈火。但偏偏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12.为了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13.酒桌上说这话的男人,豪爽,但不乏柔情,非常善解人意,仿佛可以为你赴汤蹈火,但背影一点也不冰冷。
14.他英勇对敌,不避艰险,赴汤蹈火在所不计。
15.为了革命的胜利,革命前辈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16.只要国家需要,即使赴汤蹈火,我们也在所不辞。
17.这人为朋友服务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8.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赴汤蹈火,视死如归。
19.这些年来,为了争取农民的权益,他不惜赴汤蹈火,冒险犯难。
20.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赴汤蹈火,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