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门 [dé mén]
1. 有德之家。
德门 引证解释
⒈ 有德之家。
引晋 陆机 《为陆思远妇作》诗:“洁己入德门,终远母与兄。”
《南史·谢灵运传论》:“然 谢 氏自 晋 以降,雅道相传, 景恒、景仁 以德素传美, 景懋、景先 以节义流誉……可谓德门者矣。”
唐 韩愈 《祭左史李员外太夫人文》:“胄於茂族,配此德门。克成厥家,享有全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事隔百年,诗题三代,亦德门佳话也。”
国语词典
德门 [dé mén]
⒈ 有德之家。
引《南史·卷一九·谢方明等传·论曰》:「方明行己之度,玄晖藻缋之奇,各擅一时,可谓德门者矣。」
德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十玄释义:中国 佛教华严宗的核心教义,又称十玄门、十玄缘起。 其内容为: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因陀罗网境界门、微细相容安立门、秘密隐显俱成门、诸藏纯杂具德门、十世隔法异成门、唯心回转善成门和托事显法生解门。“十玄”旨在发明华严宗特有的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法界缘起”。见 智俨《华严一乘十玄门》和 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 2.
外府释义:⒈古官名。掌国内财货的出纳。《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⒉外库。与王室的仓库称内府相对。《穀梁传·僖公二年》:“如受我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汉 刘向《说苑·奉使》:“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宋书·武帝纪下》:“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宋 王安石《和吴御史汴渠》诗:“货入空外府,租输陈太仓。东南一百年,寡老无残粻。”⒊外廷所设府署机关。《后汉书·孙程传》:“显(阎显)弟卫尉 景 遽从省中还外府,收兵至 盛德门。”唐 韩
- 3.
宣德郎释义:官名。隋 置,为散官。唐 沿用。宋 政和 四年以为与 宣德门 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明、清 仍为散官。《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最奇异的,乃是上皇登极,恩典下颁,致仕官皆得迁受一纸。宣议即加宣德郎,勑下之日,正遇着他的生辰,亲戚朋友来贺喜的,满座堂中。”
- 4.
德门释义:有德之家。晋 陆机《为陆思远妇作》诗:“洁己入德门,终远母与兄。”《南史·谢灵运传论》:“然 谢 氏自 晋 以降,雅道相传,景恒、景仁 以德素传美,景懋、景先 以节义流誉……可谓德门者矣。”唐 韩愈《祭左史李员外太夫人文》:“胄於茂族,配此德门。克成厥家,享有全福。”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事隔百年,诗题三代,亦德门佳话也。”
- 5.
正阳门释义:⒈宋 代 汴京 宫城门名。即 宣德门。明道 元年改名 正阳门。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你向 正阳门 改嫁的倒荣华。”⒉今 北京 前门。元 大都 之 丽正门,明 正统 年间改称 正阳门,为 北京 内城之正南门。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正阳门,掌门官一员,管事官数十员,带管外罗城南面居中 永定门。”
- 6.
玉妃释义:⒈仙女。《云笈七籤》卷二五:“玉妃忽见,其名 密华,厥字 邻倩。”宋 杨万里《雪后霜晴元宵月色特奇》诗:“先烦玉妃整羽卫,次遣青女褰云关。”清 陈澧《甘州》词:“休肠断,玉妃烟雨,謫堕人间。”⒉指 杨贵妃。唐 陈鸿《长恨歌传》:“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闕,西厢下有洞户,东嚮,闔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⒊指梅花。唐 皮日休《行次野梅》诗:“蔦拂萝捎一树梅,玉妃无侣独裴回。”宋 汪元量《越州歌》:“鼇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 前万玉妃。”宋 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之三:“粲粲 江 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
- 7.
英秀释义:⒈优美;高尚。《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温 虽智非从横,武非虓虎,然其弘雅之素,英秀之德……卓躒冠群。”⒉才能卓越的人。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舍英秀而杖常民者,吾知其不能叙彝伦而臻升平矣。”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孟坚 又云:‘刘向、扬雄 博极群书,皆服其善叙事。’岂时无英秀,易为雄霸者乎?不然,何虚誉之甚也!”金 党怀英《君锡生子四月八日》诗:“蓟山 东盘 出英秀,政与德门宜子孙。”⒊俊美。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花奴 但英秀过人,悉无此状,故无猜也。”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 8.
褥位释义:铺有锦褥的座位。 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东西相向,引僕射降阶就褥位,直省官赞揖。”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三月丁酉》:“金 人册 张邦昌 为皇帝……前期,有司设褥位於 宣德门 外。”《宋史·礼志五》:“既降輦,太常卿前导至褥位南向立,奏请行礼。”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秦桧》:“秦檜 恬不为意,尽遣部省吏人迎之。朝见使人必要褥位,此非臣子之礼。”参阅《宋史·舆服志一》。
- 9.
静摄释义:⒈静养。明 吴宽《汤媪传》:“此媪善施汤液,为功涌泉,人安可不务静摄乎哉。”清 曾国藩《与李眉生书》:“阁下重听之恙,已全癒否,如尚未癒,除酌服补剂外,似宜常常看此二书,以资静摄。”⒉特指帝王不临朝视事。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又 神庙 静摄久,凡冬年圣节,阁臣诣 仁德门 外行礼。”《明史·王家屏传》:“陛下又深居静摄,朝讲希临。”清 戴名世《左忠毅公传》:“臣非不知陛下静摄日久,而悦社稷自不得悦君。”
- 10.
鼇山释义:⒈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宋 杨万里《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买灯莫费 东坡 纸,今岁鼇山不入宫。”宋 周密《乾淳岁时记·元夕》:“元夕二鼓,上乘小輦,幸 宣德门 观鼇山。擎輦者皆倒行,以便观赏。山灯凡数千百种。”《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不如去一处看,那里也抓缚着一座鰲山。”明 徐复祚《红梨记·豪讌》:“想梅花已漏 江 南信。看鰲山切云。”⒉山名。在 湖南省 常德市 北。《大明一统志·常德府》:“鼇山 在府城北七十里,本名 兽齿山。相传昔有僧 宣鉴、义存、文邃 三人同游此悟道,故其徒称‘鼇山 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