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胡乐 胡乐的意思

胡乐

简体胡乐
繁体胡樂
拼音hú lè
注音ㄏㄨˊ ㄌ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ú,(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组词】: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组词】: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组词】: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组词】:胡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例句】:“狼跋其胡。”(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lè yuè yào lào,(1) 地名用字。【例句】: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基本含义

指胡闹、狂欢的欢乐。

胡乐的意思

胡乐 [hú lè]

1. 古代称西北方及北方民族和西域各地的音乐。

胡乐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称西北方及北方民族和西域各地的音乐。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上皇每酺宴,先设太常雅乐坐部、立部,继以鼓吹、胡乐、教坊、府县散乐,杂戏。”
胡三省 注:“胡乐者, 龟兹、疏勒、高昌、天竺 诸部乐也。”
唐 元稹 《法曲》诗:“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北曲虽起 金 元,似出塞外,颇疑血统,或杂异姓。然而 汉 唐 以来,胡乐侵入中原,何啻一二?”


国语词典

胡乐 [hú lè]

⒈ 古称中国北方、西北方和西域等边塞民族的音乐。

《资治通滥·卷二一八·唐纪三十四·肃宗至德元年》:「上皇每酺宴,先设太常雅乐坐部、立部,继以鼓吹、胡乐、教坊、府县散乐、杂戏。」


胡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合生释义:⒈唐 代一种以歌咏为主,伴随舞蹈的伎艺。《新唐书·武平一传》:“伏见胡乐施於声律,本备四夷之数,比来日益流宕,异曲新声,哀思淫溺。始自王公,稍及閭巷,妖伎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质,咏歌蹈舞,号曰‘合生’。”宋 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合生》:“﹝ 唐 ﹞ 中宗 宴 两仪殿,胡人 袜子、何懿 倡‘合生’,歌言浅秽……即是‘合生’之原,起自 唐中宗 时也。”⒉亦作“合笙”。宋 代说书的一个流派。艺人当场指物赋诗,也称唱题目。其内容滑稽并含讽劝意味的,叫乔合生。宋 洪迈《夷坚支乙志·合生诗词
    • 2.
      塞管释义:塞外胡乐器。以芦以首,竹为管,声悲切。
    • 3.
      胡部释义:唐 代掌管胡乐的机构。亦指胡乐。胡乐从 西凉 一带传入,含有 西凉 乐等成分,当时称“胡部新声”。《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倍四本属清乐,形类雅音,而曲出於胡部。”《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开元 二十四年,升胡部於堂上。”唐 王昌龄《殿前曲》诗:“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子弟和《凉州》。”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外国之声,前世自别为四夷乐。自 唐 天寳 十三载,始詔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 4.
      陇笛释义:犹羌笛。胡乐。
    • 5.
      霜鞞释义:即鞞鼓。 鞞鼓为胡乐。胡地天寒,故称。
胡乐是什么意思 胡乐读音 怎么读 胡乐,拼音是hú lè,胡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胡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