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丧 [jū sāng]
1. 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指守孝。
英[go into mourning;]
居丧 引证解释
⒈ 犹守孝。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中。
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居丧而不哀,在慼而有嘉容,是谓不度。”
《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復常,读乐章。”
唐 韩愈 《马府君行状》:“女子二人,在室,虽皆幼,侍疾居丧如成人。”
《红楼梦》第六四回:“贾珍、贾蓉 此时为理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苫,恨苦居丧。”
巴金 《秋》一:“姑母因五叔在居丧期中将 喜儿 收房……心中有些不满。”
国语词典
居丧 [jū sāng]
⒈ 因丧守制。
引《礼记·曲礼下》:「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
居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年之丧释义:居丧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的一部分,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 2.
三袒释义:古丧礼。谓居丧时三度袒露上体以示哀。
- 3.
不度释义:⒈不合法度;不遵礼度。 《左传·隐公元年》:“今 京 不度,非制也。”杜预 注:“不合法度,非先王制。”《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是人也,居丧而不哀,在慼而有嘉容,是谓不度,不度之人,鲜不为患。”颜师古 注:“不度,不遵礼度也。”⒉不估计。宋 苏轼《紫宸殿正日教坊词教坊致语》:“知舆情之愿颂,顾盛德之难形,不度荒芜,敢进口号。”
- 4.
丧人释义:⒈居丧的人。《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其行来渡海诣中国,恆使一人,不梳头,不去蟣蝨,衣服垢污,不食肉,不近妇人,如丧人,名之为持衰。”⒉失位流亡的人。《礼记·檀弓下》:“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丧人不佞,失守 鲁国 之社稷,执事以羞。”
- 5.
丧制释义:⒈治丧的礼制。 ⒉特指按礼制规定的居丧期限。
- 6.
丧帻释义:居丧时戴的头巾。
- 7.
丧服制度释义:用于居丧期间的服饰制度。
- 8.
丧言不文释义:指居丧期间言辞要朴质。
- 9.
丧食释义:礼制规定的居丧时的饮食。《左传·哀公二十年》:“十一月,越 围 吴,赵孟 降於丧食。”杜预 注:“赵孟,襄子无恤,时有父 简子 之丧。”
- 10.
五缞释义:古代按居丧时间长短所分的五种丧服。《淮南子·齐俗训》:“夫儒墨不原人情之终始,而务以行相反之制,五縗之服,悲哀抱於情,葬薶称於养。”高诱 注:“五縗,谓三年、朞年、九月、五月、三月服也。”参见“五服”。
- 11.
亮闇释义:⒈亮阴。 《史记·鲁周公世家》:“其在 高宗,久劳于外,为与小人,作其即位,乃有亮闇,三年不言。”清 冯桂芬《萧山汤协揆师八十寿序》:“公以当三年亮闇之日,先期却亲知勿贺。”⒉指士大夫居丧。汉 蔡邕《议郎胡公夫人哀赞》:“敢曰亮闇,叙我忧痛。”参见“亮阴”。
- 12.
亮阴释义:帝王居丧。《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孔 传:“阴,默也,居忧信默,三年不言。”孔颖达 疏:“王居父忧,信任冢宰,默而不言,已三年矣。”唐 韩愈《永贞行》:“君不见太皇亮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清史稿·礼志八》:“世宗 践阼,居亮阴,未举。”
- 13.
仁者释义:⒈有德行的人。 《左传·定公四年》:“《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唯仁者能之。”《论语·子罕》:“子 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墨子·节葬》:“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南史·孔灵符传》:“夫题里逆心而仁者不入。”宋 石延年《曹太尉西师》诗:“仁者虽无敌,王师尚有征。”⒉有恩情的人。《礼记·丧服四制》:“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郑玄 注:“仁,有恩者也。”孔颖达 疏:“孝子居丧,性有仁恩则居丧思慕,可以
- 14.
从吉释义:⒈谓居丧毕,脱去丧服,穿上吉服;或丧期内因有嫁娶庆贺或吉祭之礼暂易吉服。《晋书·隐逸传·孟陋》:“丧母,毁瘠殆於灭性,不饮酒食肉十有餘年。亲族迭谓之曰:‘少孤!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圣人制礼,令贤者俯就,不肖企及。若使毁性无嗣,更为不孝也。’陋 感此言,然后从吉。”《书·顾命》“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唐 孔颖达 疏:“太保、太史有所主者,则纯如祭服,暂从吉也。”宋 赵昇《朝野类要·从吉》:“大祥毕,禫服终,踰月从吉,谓改服也。然后朝见或参选。”⒉旧时居丧期内参与他人庆贺之礼,多在书简上写“从吉”二字,本此
- 15.
余小子释义:⒈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⒉古代天子及诸侯王对先王或长者的自称。
- 16.
偏忧释义:为母亲去世而居丧。
- 17.
免绖释义:⒈谓居丧者以时除去缠于首、腰的麻带,仅穿衰服。 表示不纯吉,亦不纯凶。⒉谓居丧者缠麻带于首、腰以示哀。
- 18.
凉阴释义:⒈亦作“凉阴”。 亦作“凉闇”。阴凉之气。《文选·王僧达<祭颜光禄文>》:“凉阴掩轩,娥月寝耀。”吕延济 注:“言凉阴之气掩蔽门轩也。”⒉亦作“凉阴”。亦作“凉闇”。古代国君居丧之称。一说为居丧之所,即丧庐。《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刘向 以为 殷 道既衰,高宗 承敝而起,尽凉阴之哀。”颜师古 注:“凉,信也;阴,默也。言居丧信默,三年不言也。凉读曰谅,一説,凉阴谓居丧之庐也。谓三年处於庐中不言。”《公羊传·文公九年》“则三年不忍当也”汉 何休 注:“子张 曰:《书》云,高宗 凉闇三年不言。”
- 19.
凶礼释义:⒈凡逢凶事而举行哀吊的仪礼。包括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五者。《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郑玄 注:“凶礼之别有五……丧、荒、弔、襘、恤。”⒉特指丧礼。《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丁酉,东魏 主为丞相 欢 举哀,服緦縗,凶礼依 汉 霍光 故事,赠相国、齐王,备九锡殊礼。”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从吉》:“三年之丧,乃凶礼之大者。世俗居丧而通名以庆贺,必书从吉,失礼甚矣。”
- 20.
出孝释义:既葬后除丧。孝,居丧之谓。